查字典论文网 >> 创新驱动型民营企业成长演化路径研究

创新驱动型民营企业成长演化路径研究

小编:唐涧涛

摘要:文章分析了L集团成长过程,剖析在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驱动作用对企业成长转型的影响。文章还结合L集团案例,分析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历史压力与随机事件共同影响企业成长,以及面对压力和随机事件,企业家做出的破解对策。在中国特定的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的成长会突破原有的惯性路径,出现转折变化。

关键词:创新驱动;民营企业;成长路径;转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众多的学者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转型、民营企业的成长模式、民营企业创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王庆喜,2004;佟铃,2012;剧锦文,2013)。波特认为企业的发展成长应当立足于创新,由创新驱动,而不是要素驱动或投资驱动,依靠大量的投资和消耗资源促使企业企业运转是不可靠的,企业必须通过创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一、 理论与文献回顾

1912年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后,安蒂思・潘罗斯(1959)继承了熊彼特企业创新的思想,提出创新是一个内生性的变量,企业的成长是由企业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并提出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问题。潘罗斯是第一个强调企业内部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源泉的西方经济学家。当代动态企业能力理论中的组织管理机制、知识创造理论和企业发展路径问题都可以在她的理论中找到直接或间接的答案。潘罗斯认为企业增长的动力是企业内部知识的增加,而知识的积累、整合和创造是企业创新的基础。

潘罗斯之后,对企业成长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国内学者运用企业成长理论开始对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如民营企业的功能、民营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内外情景等。韵江(2006)以大连陆明集团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陆明集团创新变迁与能力演化路径,认为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累积过程。曹建海、黄群慧(2004) 认为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在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从成长方向、成长速度和成长动力三个方面提出了管理民营企业的措施。剧锦文(2013)从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与升级的过程出发,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演化历程与路径选择。饶扬德(2008)认为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同驱动型企业成长模式”。本文主要从创新及企业外部环境等角度分析民营企业成长问题。

二、 基于创新驱动的L集团成长演化路径

L集团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国内环氧乙烷精深加工新材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晶硅切割液的制造商和国内最大的混凝土减水剂聚醚的制造商。L集团的发展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年~1993年),创立环氧乙烷聚合新技术研究课题组,凭借开发的高新技术成果,创建了L化学,为环氧乙烷衍生精细专用化学品的创新开发与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1993年~1999年),L化学经历了八年的大学校办企业的发展,奠定了L化学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1993年,依靠自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第一批环氧乙烷衍生的精细化工产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一次性试车成功,开始涉足洗涤和纺织印染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开发、生产和销售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系列产品、聚乙二醇系列产品、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系列产品、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系列产品、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产品、甘油聚氧乙烯醚系列产品和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系列产品等八大系列近百个品种。1996年,开始重点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产品在农药助剂中的应用,市场领域不断拓宽。

第三阶段(1999年~2002年),主管学校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司面临着被剥离民营化或终止的选择,公司的创始人们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继续运营。1999年,公司又开始向油田化学品进军,并很快瞄准了临近的辽河油田稠油破乳剂的难题攻关。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成功开发了辽河油田特稠油破乳剂,并替代进口产品,成为了辽河油田特稠油破乳剂的主要制造经营公司和供应商,进一步拓展了市场领域。

第四阶段(2002年~2003年),确定“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经营模式,从传统精细化工向战略性精细化工新兴产业的转变。十年间,L集团逐渐发展成为了国内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研究、开发、生产与应用领域中颇有名气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虽然市场领域覆盖了农药、医药、涂料、采油、炼化、纺织、印染、清洗等数十个领域,产品品种近四百种,客户多达几百个的局面,但销售增长率却不高。因此转变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是L集团走出困局的必然选择。

第五阶段(2003年至今)以“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经营原则,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按照“立足环氧创造价值”的发展战略和“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开发与经营策略,L集团集中研发和市场开发力量,在国内率先创新研究开发了OXSI系列晶硅切割液,并很快投放了市场,成为了L集团首个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公司通过市场定位和企业内部筛选,确定了第二个符合“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战略产品。

L集团创新驱动的成长演进路径的五个阶段的发展是在L集团自主创新能力的驱动下不断成长和变化的动态过程,在L集团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成长和转型的关键环节应该归因于企业创新战略的不断变化和累积。Burgelman(2002)和Prabhu(2005)认为,企业从创新策略到创新战略的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经历了长期的积累,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技术阶段,企业有不同的创新方式,而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企业的创新类型不断演化。但是创新与能力在演化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转换,而是包含了特定的含义和互动在内。对于L集团来说,集团的创新战略正式在这种氛围中形成的,而且也具有了独特的创新特质。

三、 L集团成长演化的引申讨论

1. 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德鲁克认为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弗兰克・H.奈特(2013)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在非确定性环境中形成的创造精神和承担风险的精神。

L集团创始人在国内率先开始环氧乙烷窄分布乙氧基化催化技术研究,科研人员的背景也使他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既是科学家,也是企业家。陈劲(2004)、蒋子军(2008)对学术型企业家的核心特质进行了分析,认为学术型企业家不但具有科学家的特质,还具有企业家的精神。他们创造性地整合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机制形成的起点,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创新模式”。集团创始人在硕士毕业后来到高校任教,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创建了学校精细化工研究所。经过校办企业的发展以及之后的民营化,直到现在发展成为较有名气的科技型企业。创始人的经历使他能够合理地解决两种角色的内在矛盾, 平衡了技术开发和实用研究之间的研究热情。

2. 历史压力、随机事件与破解。理解L集团成长演化路径必须考虑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考虑到随机事件对企业决策和发展的影响,考虑到重要的历史事件带来的压力作用。潘罗斯认为,限制企业成长的因素有许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管理的竞争力、产品和要素市场、风险与外部条件的结合。因此,不能忽略外部情景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历史压力就其本质来说是个情境化的概念,是指企业在发展中受到的外在客观环境的约束,这种约束既可能是外在的,如政治、经济等因素,也可能是观念、价值等内在因素。在上述情况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环境背景影响而显现出特有的转折路径,大量随机事件在集团成长与创新过程中起到了惯性突破作用。有鉴于此,就要考察集团成长与演化过程中的历史压力和随机事件,并通过图 1做出梳理。

在成立的最初十年里,L集团一个一个地研究开发新产品,一步一步地扩大市场销售领域,一个一个地满足客户的需求,逐渐形成了以环氧乙烷衍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基础产品。L集团好像是一个人气鼎沸的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产品的"中药铺",有求必应,面面俱到,景象繁荣。这十年间,集团的销售额仅仅从298万元增长到了4000万元,集团高层一直寻找破解的答案。

集团领导人组织召开了管理人员培训工作会议,连续三次播放了《陈安之成功学》的演讲光盘,并且在公司管理人员中展开了大讨论。结合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自己企业发展历程中的得失,管理人员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有了清晰的思路并形成了九字方针:“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自此公司开始实现从传统精细化工向战略性精细化工新兴产业的转变。

按照“立足环氧创造价值”的发展战略和“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的开发与经营策略,集团通过专利、海关以及行业学术技术交流会议等多种途径,全面调研和了解国内外,特别是国际领先的大品牌同行企业的研发、生产与经营的动态,顺藤摸瓜,刨根问底。很快,就发现了国外将环氧乙烷衍生聚乙二醇大量用于光伏电池晶硅切割液,而且,国内光伏产业已经开始启动,少量的聚乙二醇型晶硅切割液完全依赖昂贵的进口。于是集团开始转变发展思路,集中研发光伏市场所需的晶硅切割液,并于2006年供应高速铁路强制采用的聚羧酸减水剂。这两个市场目标的确定使L集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12年国内高铁建设的放缓,以及2013年欧洲对中国光伏企业实施双反调查,国内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宣布破产整顿,这些历史压力和随机事件势必会对L集团产生影响,对于集团如何调整产品和目标市场结构,我们会进一步的跟踪。

图1 所表现出的历史压力和随机事件对L集团的成长起到了间断性的影响,体现了从外部环境到企业内部变化轨迹,从而体现了企业成长在多变环境中的成长轨迹。在偶然性意义上,历史压力与随机事件会导致集团成长出现“锁定”和“突破”现象,使得集团不断创新,从竞争市场中寻求突破同时也致集团在创新上的提前响应。

四、 结论

本文以案例研究方法展现了L集团成长演化的过程,回顾集团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发现集团每个阶段的递进及转变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饶扬德等(2008)认为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创新与学习,才能够充分利用企业资源,驱动企业持续快速成长。L集团通过环氧乙烷深加工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产品,通过市场创新,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许多创新产品在市场上昙花一现。所以,对企业来说,科技因素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宝贵。企业在获取技术知识,提升技术能力的道路上永无止境。案例中的L公司始终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公司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品种的高精尖化,不断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把建立和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公司常规化的制度,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作为公司维持生存并逐步壮大的重要步骤。同时为了实现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公司加强了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

民营企业应持续不断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最终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可能提升并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成为可能。同时,民营企业也注意到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既要兼顾到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国际化、网络化、复杂化等问题,也要考虑到科研力量、企业和行业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就会不同。

参考文献:

[1] 崔皓东.鸡西市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2009:10-11.

[2] 王庆喜,宝贡敏.适度技术创新与民营企业成长[J].技术经济,2004,(6):9-11.

[3] 佟铃.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目标模式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2012,(6):34-40.

[4] 剧锦文.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与升级:演化历程与路径选择[J].江海学刊,2013,(3):92-99.

[5] 韵江,刘立.创新变迁与能力演化: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以中国路明集团为案例[J].管理世界,2006,(12):115-128.

[6] 曹建海,黄群慧.制度转型、管理提升与民营企业成长――以浙江华峰集团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1):99-106.

[7] 饶扬德,梅洪常,王学军.创新协同驱动型企业成长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7):64-68.

[8] Burgelman R., Strategy is Destiny: How St- rategy Making Shapes a Company's Future[M].New York, Free Press,2002:135-141.

[9] 弗兰克・H.奈特.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日农产品贸易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