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探讨论文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探讨论文

小编:

[摘要]实体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根本上为金融体系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金融体系不断进步和发展,也会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动力。因此,应探索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二者间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其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协调关系;有效策略

一、相关理论概述

在就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展开深入思考和探究前,首先应该注意理解相关含义、发展过程,厘清二者关系演变过程。

(一)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可以相对直观地体现出国家整体经济水平以及发展情况,其主要组成是资金联盟的资金链以及中间交易平台。金融体系通常情况下都被当成一个关系桥梁,来连接实体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基于宏观经济学分析金融体系,认为其是在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中应运而生,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值得一提的是,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究其根本在于各国自身经济发展情况不同,经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整体来看,美国和德国的金融体系,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处于两个极端。具体来说,美国金融体系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是金融市场,银行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德国与之大相径庭,国家内几大银行占据金融体系的核心位置,金融市场起到的作用稍显逊色。总之,各个国家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金融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实体经济

具体来说,实体经济可以分为两大项内容:物质消费和精神层面消费。实体经济存在的两个层次结合起来,足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基于宏观经济层面分析实体经济,就是指包含文化活动、工业发展等在内的经济经营活动。具体来说,包括农业、工业、教育、文化、体育、建筑业、娱乐业等所包含的生产以及服务活动。而基于经济特点来分析实体经济,是指可以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商业活动,它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整体来看,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一直在发生变化。实体经济较先发展,而后随着其不断进步,会在交易过程中产生资金需求,金融体系随之诞生。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处于萌芽阶段的金融体系会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它仅仅保障交易环节中的支付。[2]这一阶段,二者关系处于一种相对分离的状态。随后,随着二者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关系相比较初始阶段而言变得较为紧密,二者相互促进,并趋于融合状态。但是现代经济背景下,实体经济在不断优化,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二者关系又逐渐趋于分离状态。但总体来看,二者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动态协调状态。1.实体经济激化金融体系的产生和发展金融体系是随着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实体经济发展到某种程度时,金融体系才产生。但是,金融体系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不断趋于成熟,其理论也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发展。假如实体经济未发展到一定阶段,则构建金融体系也不会被提出。而假如将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分离开来,则会对金融体系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还会对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产生消极影响,导致市场严重失调现象发生。2.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交易平台作为金融体系的关键成分,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原因在于交易平台可以积累大量资本,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对扩宽实体经济运营范围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可以减少和规避因高生产量引发的风险问题,对保障实体经济的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除此之外,金融体系为交易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既可以完成交易信息透露、维护及兼并,还可以有效分散一定的交易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业相对而言是所有行业中资金交易量最大的,其资本积累相对而言也是最丰厚的,持续不断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暴露出的不足之处

当前,我国正采取有效措施对各个行业展开扶持工作,这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不过,金融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出现分离状态产生激化作用。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金融体系部分房市、股市投资规模太过膨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可贷款资金。这甚至还会随时引发金融泡沫的出现,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债务总量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发达国家经济较我国而言较为成熟,这些因素并不会对其经济增长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金融相对而言属于虚拟经济,为了保障金融体系的发展,就要求其必须与实体经济形成协调发展关系。如果金融体系的发展速度过快,或者是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势必会直接影响金融体系发展的稳定性。整体来看,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处于一种相对不均衡的状态。金融体系发展也暴露出种种不足之处。[3]2006—2015年,我国金融体系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关系异化。工业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间整体上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特定关系。具体来看,工业部门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42.03%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34.32%。对比来看,同期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4.54%快速上涨到2015年的8.4%,二者之间“此消彼长”关系较为明显。与此同时,以企业债券和股票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垄断性质的银行结构体系和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并未得到有效改变和扭转。2006—2015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额占全社会总融资额的比重由3.6%波动式地稳定在2005年的3.7%,而企业债券融资额占全社会总融资额的比重由5.4%逐步上升到2005年的11.5%。此期间,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出现了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风险:一方面,在全覆盖、穿透式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前提下,银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激励了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张和影子银行体系的相互渗透,导致金融不当创新蔓延和金融业产业链的过度扩张的典型现象。另一方面,金融业过度扩张对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产生了较为突出的挤出效应和抑制效应,阻碍了我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以及“质量强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有效策略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便开始了漫长的改革之路,判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利弊得失的一个根本性依据,就是看金融体系发展是否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相适宜、相匹配。

(一)突出强调实体经济的主导性

追溯金融体系的发展根源,我们应该认识到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实体经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其对金融体系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进而对完善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这有利于消除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分离状态。比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体资本积累,注意融合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融合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发展目标。[4]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后,我国构建金融体系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关系相对匹配。当下我国实体经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正在逐渐趋于市场化,这为扩张金融体系规模打下坚实基础,也会为金融体系多元化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二)加强金融体系改革力度

注意采取有效措施针对金融体系展开自由化改革,从而实现其对实体经济产生应有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其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金融市场自由化对提高储蓄利率产生积极推动作用,进而对扩张储蓄资金规模产生积极影响。其二,对丰富融资方式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可以为融资资本招揽更多的固定资本。其三,消除甚至是杜绝国家经济政策变动给实体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而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其四,对构建相对稳定的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保障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应该注意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一是扩张资本获得渠道,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本循环速率,缩短资本循环周期;二是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场需求;三是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市场信用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市场的规范性,甚至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来保障市场规范性,促进金融市场改革。近年来,金融体系的整体不稳定因素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被重视,部分发达国家还通过法律形式赋予央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权利以关注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提高金融体系抗风险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健全金融机构体系,深化银行体系改革。比如,美国专门设立小企业管理局,旨在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具体阐述其工作就是当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资金问题时,中小企业管理局以及国会在切实审核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后,对国会允准的企业进行拨款。此外,日本也建立同样性质的组织——国民金融公库等。我们国家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二者共同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金融体系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市场需求,设立相关金融机构。如果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可以向这些机构提出申请。加强金融体系改革不能单纯地基于某方面展开,应该综合全面因素思考,切合实际选择合理、严谨的经济措施。

(三)加强资本市场改革

采取有效措施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不仅仅对二者的发展,甚至对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都是基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展开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本市场改革。金融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间接金融,指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主要发挥中介作用;另一类是直接金融,指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融合汇总为完整的金融体系。加强资本市场改革,首先应该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机构的推广力度,及时获取资本市场的金融信息,然后将其传递给实体经济。[4]间接金融活动的融资效率相对而言处于低水平状态,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抑制间接金融的发展速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直接金融的发展速率,有效增加直接金融融资份额,加强资本市场改革。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然后以此为依据约束实体经济参与资本市场的行为,减少甚至杜绝不正当交易问题的发生。采取有效措施完善金融体系信用结构,发挥其对实体经济应有的积极影响,从而保障二者共同进步。针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提出的改革措施,必须基于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展开,不能脱离实际。否则,不仅不会对二者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而起到反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去协调二者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体经济主导性、加强金融体系改革、加强资本市场改革等。

参考文献:

[1]陈丽.关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6,(5):5-6.

[2]张晓朴,朱太辉.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国际金融研究,2016,(3):43-54.

[3]邱杨茜,陈颖,余军,何孝星.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运行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5,(8):57-62.

[4]姚先国,郭竞成.转型中的中国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J].中国经济问题,2018,(2):11-19.

热点推荐

上一篇:金融数学计量经济学与金融理论探讨论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