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

中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

小编:

摘 要:从教育和文化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信息化服务6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5―2014年西部地区12个省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其差异,并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波动;各省区市公共服务水平差异显著,可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各层级内部的差距也较大,并呈现“从北向南递减”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强弱,但并不直接决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受投入力度和投入效率的影响,并与区域人口及人力资源状况、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强度等有关。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和文化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信息化服务;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294;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6)05-0051-10

一、引言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种为了维持社会的基本正义和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由国家向全体公民提供的社会条件;它包含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的就业、最低生活水平、最低社会保险等保障,满足公民基本尊严和基本能力需要的教育和文化及环境服务,满足公民基本健康需要的社会医疗保障等三个层面的服务。一个国家或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水平,与它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财政水平密切相关,并随其进步而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全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这种需求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为力求公平(即服务均等化),更是对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全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质量的新要求,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区域间、城乡间、不同社会群体间非均等化日益突出的新现象,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相继强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及其均等化对缩小区域及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作用,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均等化作为关键要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发展”更体现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已成为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路径和举措。

我国国土按区域可划分为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其中,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区域,也是少数民族聚集、自然及生态资源最丰富的区域。西部地区幅员占全国国土面积71.5%;2014年末,总人口数为36 83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93%;国内生产总值为138 099.79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1.71%。可见西部地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落后于东部地区。尽管我国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政府在政策上和资金投入上对西部地区大力扶持,但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财政供给能力有限,西部地区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不高;且西部地区内各省份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较大,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异也十分明显。

目前,国外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分析、理论研究、水平测度、供给模式、制度保障等方面(Massey et al,1988;Kim et al,2013;Jian Zhao et al,2013;Riccardo et al,2004;Chang,2012)。而国内对于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研究则主要从财政学和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石光,2011;曾红颖,2012;宋小宁,2012;袁媛,2014)。安体富从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体制性原因,探讨了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常修泽(2007)指出,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需要有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城乡协调发展制度、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等作为保障;贾康和孙洁(2006)认为应该在制度安排、机制设计层面正确区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这将有利于我们对于不同的公共产品合理选择不同的提供方式。

但国内学者从区域差异角度对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内部的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尚不充分。王晓玲(2013)从六个方面构建基本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分析测算了201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并探讨其区域格局和区域差异,但1年的数据不足以分析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变化趋势;杨颖和穆荣平(2012)构建了一个测度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的指标体系,并以实际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对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但对于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其他因素,如财政投入力度和利用效率等未做探讨;蓝相洁和文旗(2015)分析了财政支出力度、城镇化程度、居民收入水平三个因素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内在关系,并对2006―2013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面板检验;刘斌等(2010)选取10个综合指标对西部12省区市2007年的公共服务水平进行测度,但从指标覆盖范围的广泛度及时间序列上可做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曾国平等(2010)采用2009年和2000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我国西部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及其地区差异。

西部地区自然及生态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鉴于相关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已有成果,以西部地区12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单元即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析2005―2014年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及其差异,并探究差异形成的原因。本文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本身具有的福利性、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和实现过程的渐进性等特点,在分析西部地区各个省域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演变轨迹及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以期能够为西部地区提升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供新的政策思考。 参考文献:

安体富.2007.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J].财经问题研究(3):88-93.

常修泽.2007.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66-71.

韩增林,李彬,张坤领.2015.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研究(11):2035-2048.

贾康,孙洁.2006.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J].管理世界(12):60-66.

蓝相洁,文旗.2015.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6):67-73.

刘斌,余兴厚,罗二芳.2010.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省际差异研究――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模型的初探[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3):87-91.

马慧强,韩增林,江海旭.201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差异格局与质量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212-217.

石光.2011.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改革论坛(5):150-152.

史卫东,赵林.2015.山东省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测度及空间格局特征[J].地理研究(6):32-37.

宋小宁,陈斌,梁若冰.2012.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7):33-43.

王晓玲.2013.我国省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其区域差异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5):23-29.

杨颖,穆荣平.2012.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1):96-101.

袁媛.2014.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11):51-57.

赵林,张宇硕,张明,吴殿廷.2015.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失配度时空格局演化与形成机理[J].地理研究(3):36-44.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2011.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5(11):36-44.

曾红颖.2012.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体系及转移支付效果评价[J].经济研究(6):20-32.

CHANG K. 2012. Digital Governance:New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public service and participation[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7(2):175-178.

JIAN ZHAO Z,PAN H. 2013. Research on basic public service’s policy main points and space model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Based on empiric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subject[J].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1-6.

KIM S,VANDENABEELE W,WRIGHT B E,et al. 2013. Investigating the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across populations:Developing an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 and addressing issues of measurement invari-ance[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3(1):79-102.

MASSEY D S,DENTON N A. 1988. The dimensions of residential segregation[J]. Social Forces,67(2):281-315.

RICCARDO F,TYPHON K. 2004. Public goods,merit goods,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private and government consum-ption[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6):1367-1398.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美国家创新战略演变与核心内容比较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