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探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治理措施效应———以民勤县水资源管理为例

探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治理措施效应———以民勤县水资源管理为例

小编:

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的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总面积1.59万km2,绿洲面积不足10%。上游祁连山区发源8条山水河流,出山径流主要消耗在流域南盆地武威盆地,其洪水河道下游出溢的泉水连同洪水汇集于石羊大河,形成民勤县境内唯一地表径流和流域北盆地民勤盆地唯一的灌溉水源。随着流域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上中游用水量不断增大,进入民勤水量大幅度减少。民勤地表径流上世纪五十年代5.42亿m3,2000年以来不足0.7亿m3,上下游水量比例由30%减少到不足7%;由于地表水资源的急剧减少,迫使大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9~20m;井深由数m的涝池发展到100m深井,提水机泵五次更新换代;2000年以来地下水位下降0.35~0.95m/a,矿化度升高0.08~0.12g/a;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引起植被大面积死亡;水质不断恶化,造成土地盐渍化严重。所以采取综合管理措施,缓减水资源紧缺矛盾,促进有限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和生态修复势在必行。

1主要问题

(1)民勤县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技术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地表水人均不足260m3,不到国际抗旱极限标准的16%;流域内水资源缺乏统一调度的水源保障工程,县境内水资源管理工程不完善,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超采地下水近4亿m3;滴灌等新技术虽然节水,但由于投入大推广速度慢,运行管理不完善,效益不高];下游地区灌区地下水矿化度高达4.18g/l以上,地下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高矿化度水的灌溉使盐碱地面积不断扩大。

(2)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种植结构不合理,单方水效益不足2元;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生活、生态、工业用水不足10%,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

(3)随着人口的增加、来水的减少,供水矛盾突显,过量开采地下水;需水矛盾突出,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下水位埋深超过天然植被生长的临界值,流域下游的青土湖区出现罗布泊现象,部分群众沦为生态难民。

2治理目标

针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生产生态用水和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2007年启动实施以民勤绿洲为重点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到2010年总用水量减至3.59亿m3,比2007年减少3.99亿m3,进入民勤地表水量(蔡旗断面)增加到2.6亿m3以上,地下水开采量减少3.82亿m3,控制在1.35亿m3内,其中民勤盆地控制在0.89亿m3内;到2020年蔡旗断面水量达到2.9亿m3以上,民勤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1.25亿m3内,其中民勤盆地控制在0.86亿m3内。

3关键措施

为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民勤县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全面实施水权水价改革,强化水资源的严格管理,有效推进水资源配置方案的落实和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3.1细化水权,总量控制

重点压减农业用水,保障生活用水,满足工业用水,增加生态用水;严格初始水权分配,制定下达年度水资源配置调控方案,建立完善乡、村、社、户四级水权台账,层层有总量控制指标。2015年总用水量由治理前7.58亿m3减至3.59亿m3,农业用水比例由92%下降到60%左右,工业用水提高至11.9%,生态用水提高至22.8%;农业上的大幅度节水,保障了生活用水,满足了日益增加的工业生产用水,促进了地下水位逐年上升和生态得以逐步恢(修)复。

3.2三水联合,科学调度

严格实行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水联合调度,优先利用天上水,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适时掌握天气情况,实施人工增雨,择机实施三水联合调度,当降水10~15mm时,延迟灌水5~10d;充分合理利用地表水,优化地表水科学调度,在确保农田灌溉的前提下,非灌溉期水量重点用于青土湖等区域生态恢复和工业用水;严格控采地下水,以灌溉定额和总量指标不突破为目标。

3.3轮次配水,定额管理

严格配水面积监管,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工程的不同作物灌溉制度,以灌区为单元编印《水资源分配方案落实水量电量确认表》,对村、社、户的水权进一步分解确认;严格轮次水权审批,核定配水面积、水量、电量并分解落实到机井(斗口)、地块和轮次;严格实行逐井(渠道)逐轮次控制和定额管理,确保定额水量不超,轮次水量不超,最终实现总量不突破的管理制度。

3.4严格水价政策,促进结构调整

推行差别水价、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政策;农业水费提高至0.24元/m3;地下水定额配水,实行基本水价+计量水价,征收地下水资源费0.02元/m3,综合水价高于地表水水价;节约归己,超额加倍征费,超用水10%~50%累进征收30%~500%的水费;实行差别水价政策,定额内用水水价优惠10%,传统方式种植高耗水低效益作物的,定额内用水地表水、地下水分别上浮30%、50%。以水定结构、以水定布局的结构模式不断调整,大力压缩小麦-玉米带田等带状高耗水种植方式和作物,大面积发展食葵、棉花、茴香等耐旱高效作物,全面普及小畦灌、膜上膜下灌、垄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26587hm2,占配水面积的64%;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建成日光温室等设施农牧业8460hm2,发展枸杞、红枣、葡萄等特色林果业27020hm2。治理效益初步显现,水效益提高11.44元/m3,农民收入增加5293元,突破9000元。

3.5宣传发动,明确责任

水资源管理单位利用冬闲季闲时间,配合乡镇,集中时间和精力,采取群众会、现场会、发放水资源持续利用公开信和节约用水宣传册等形式,逐村、逐社、逐户宣讲宣传发动;县上将水资源管理列为乡镇和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与乡镇和水务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乡镇和水管单位落实水资源管理的责任与时限,细化工作重点及检查考核办法;乡镇与村、水务局与水管单位、水管单位与职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职工,任务落实到村社和机井。

3.6完善机制,强化监督

组建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明确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形成水电部门和乡镇共同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制定水电部门下管一级的管理措施,以水定电、以电控水、凭票取水;制定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办法,推进用水户的参与式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节水基金,激励群众调整结构,实施节水工程,发展节水农业;县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政务督查室等部门联合,深入乡镇,听汇报、查实情、走访农户等形式,定期不定期进行水资源管理专项检查,对乡镇水资源管理工作量化打分,有效促进水资源的严格管理。推行水政执法网格化管理模式,按区域层层划分网格,明确执法人员、职责和任务,对网格内的水权管理和水事违法案件实施动态管理,形成全县水权监管和水政执法全覆盖。

4成效建议

4.1成效

通过重点治理,采取总量控制、科学调度、定额管理、结构调整、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等六项措施,强化了水资源的严格管理,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促进了生产、生态协调发展,水资源管理目标提前实现。

(1)2010年以来连续5年总用水量控制在3.59亿m3内,总量控制目标提前实现;农田灌溉面积压减26667hm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7000元;地下水开采量民勤盆地控制在0.86亿m3内;农业大幅度节水,促进了生态用水大幅度增加,每年向下游青土湖输水3300万m3;沙漠边沿及下游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最下游的青土湖出现22km2的季节性水面和地下水位埋深小于3m的106km2的旱区湿地,流域生态得以修复发展。

(2)群众的节水意识有了较大提高,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用水在6000m3/hm2以上、效益在30000元/hm2以下的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大面积压减;除小麦外的所有作物都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近三分之一面积采用先种植后覆膜、再浇水的免冬灌方式;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稳定发展;全面推广了小畦灌、沟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玉米、棉花、食葵、红枣等主要粮经林草作物节水高效优新品种、灌溉制度、高产栽培技术和种植方式等综合节水技术,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大块灌、串漫灌等灌水方式。

(3)水资源管理严格,用水程序规范,水票运行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乡(镇)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量水监测监控设施设备有效推进了水权制度的落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设施农牧业促进了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

4.2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运行管理。加快滴灌为重点的节水工程建设,强化工程运行管理,促进有限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加快量水控水设施建设,促进地表水资源的有效控制管理;强化机井智能化设备维护、更新管理,确保正常运行,促进地下水资源的适时监控管理。

(2)加强水利科研,重视综合技术推广。依据农产品市场动态变化,不断引进节水高效的新品种、新作物,持续不断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集成节水技术综合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加大推广高产灌溉制度、先进灌水技术,引导农民通过减少灌水次数、降低灌水定额等措施,计划好生育期灌水,力求使有限水量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优化水资源配置,明确目标责任管理。按照年度水资源配置方案,进一步层层落实责任,将水资源管理目标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严格实行水资源管理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强化水权水量监督管理,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过程性控制、规范性运行。

热点推荐

上一篇:探究水运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