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观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观

小编:童世璜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提出的,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提升人的能力与创造力[1]。它的核心目标是人的幸福与幸福感,主要指的是: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关系。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而后者重在激发学生心理潜在的积极力量。

研究发现,厌学、交友困难、自卑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2]。中职生相对于普高生感受到了较多的负面信息,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更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价值,促进其内心的成长,塑造良好的积极品质。因此,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非常需要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引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和心理咨询的两个方式来阐述。

一、化被动为主动以心理辅导课为载体,渗透积极心理健康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重在挖掘人的潜能和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变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从关注学生问题本身到积极发现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刘宣文说过:心理辅导活动课已被认为是将心理辅导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目前,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课是学生心理疏导的主要载体。

(一)促进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积极心理体验是指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教师关注学生课堂参与、体验的过程,并注重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人的心理体验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情绪有开心、兴奋、满足,而消极的情绪主要有愤怒、悲伤、伤心、焦虑、难过等。人的心理体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无论是积极情绪体验还是消极情绪体验,都是为了让个体体验主观幸福感。当前,在心理辅导课上,一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消极和被动,主要体现在心理活动的参与上。因此,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去思考,激发其内在的积极品质。

(二)培养积极人格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与积极心理学理念是不谋而合的。积极的人格品质指自信心、意志力、创造力、适应能力等。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是一个行为过程。在每一节心理辅导课上,教师要通过心理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参与到课堂中来,逐步建立起积极人格。在一个班集体中,课堂上勇于发言,成绩优越的学生相对要自信一些,他们身上的积极人格品质要多一些。因此,教师要多关注角落中默默无闻的学生,注重对其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

(三)建立积极的朋辈互助关系

艾德狄娜和马丁塞里格曼两位积极心理学专家曾对一些非常快乐的人和不快乐的人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外界因素中,两类研究对象的显著差异只有一点,即为是否拥有丰富而满意的人际关系[3]。与此同时,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当前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都为独生子女,每个人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同学之间发生摩擦时常发生,偶尔有人际冲突事件的发生。因此,在中职生中,教师要重视建立起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二、化消极为积极突出发展性心理咨询,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

(一)运用积极倾听、同理心等手段,走进学生心理世界

当前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一个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很多学生前来咨询,一方面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另一个方面是内心产生了迷茫与困惑。运用倾听和同理心技术,可以很快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二)运用意象对话技术,培养学生主观幸福感。

意象对话技术是由国内学者朱建军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它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蕴含着能量,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源于爱的缺乏。意象对话技术的理念与传统的心理咨询不同,它不纠缠于问题的本身,而是焕发人性正面的能量,引导来访者相亲相爱,这一点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在当前学校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要给予真诚的关注,激发其内在的能量。

热点推荐

上一篇:进化心理学在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