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声乐艺术美学》将推动声乐艺术蓬勃发展

《声乐艺术美学》将推动声乐艺术蓬勃发展

小编:

《声乐艺术美学》将推动声乐艺术蓬勃发展

[摘要] 《声乐艺术美学》这本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声乐艺术美学的专著。全书从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形态学、艺术社会学等角度深入探讨并全面阐述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及其表现特征。笔者阐述分析了该专著的结构、特点。

[关键词] 试评 声乐艺术美学 余笃刚

声乐的发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同时也推动着系统理论的形成。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声乐文化的繁荣,声乐艺术美学这一理论登上艺术的舞台。声乐艺术美学是音乐美学的子系统,它从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艺术形态学等视角,并以系统论和比较学的方法,去研究阐述声乐艺术美的总体构成。不仅从宏观的视野,去阐明它的本质特征,探讨其美的构成规律及其审美功能,而且以微观的触角分别深入其各构成系列,剖析它文学的、曲调的、演唱的本体美的特质与从属体的依存性特征,高度抽象出声乐的美学理论,确定马克思主义的声乐美学观,使其在声乐的各种领域,发挥规范性的理论导向职能。

为什么要进行理论的研究呢?该书以中国声乐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客观的提出了四点意见:

其一,声乐理论建设远远不能适应声乐艺术发展的要求,缺乏较高层次的理论建设成果;

其二,中国是56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国,要宏扬民族声乐文化就需要建立中国民族声乐学科理论体系;

其三,进行理论研究可以为培养新世纪的声乐人才提供声乐审美方面的理论著作;

此外,它还可以为日益蓬勃的声乐文化生活提供理论向导。

《声乐艺术美学》这本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声乐艺术美学的专著。除“导论”外,全书共分四篇十三章。在“本质论”中总体探讨声乐艺术美的审美特征与功能,并以比较学的方法,对比声乐、器乐的共性和个性,展示声乐艺术美的特殊性;通过“文学论”、“曲调论”、“演唱论”分别剖析声乐艺术美的各构成系列的本题审美特征,既有对本题的审美特征,又有对其属体的依存性分析,从而揭示声乐艺术美的构成因素和内在规律,为声乐艺术美的创造与鉴赏提供美学指导。其深度在于它从总体的构成中高度抽象出声乐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并以区别于器乐美的共性加以对比来确立声乐艺术美的都成规律;其广度在于它Www.LWlM.com能统观综合系统中的各个构成因素,探讨其各自本体美的主体及其综合美的从属性。

导论通过音乐美学的概念引申出声乐美学概念,并详细的解释了声乐艺术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意义、总体构成以及学习和研究声乐艺术美学的方法。尤其是在谈到声乐艺术美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时,作者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关联,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以及辨证与推理相依存的观点,这些原则方法都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符合的,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论就能更客观的指导声乐艺术美学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更好的开辟声乐艺术美学的新领域。这是该书的第一看点。

紧接着第一篇从声乐艺术美的本质论角度阐述了声乐艺术的八大特性:综合性、集体性、时间性、听觉性、形象性、语义性、口头性、表情性。除此之外,还分别从各种特性中延伸出其分之特性。这一部分的内容是较为抽象的,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对本质论的阐述是一种理论的提炼,尽管这些本质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还是能了解作为音乐美学分支的声乐美学与其它系统的音乐学一样都存在各自的特点。这种特点在于它是从美学和艺术哲学的高度,对声乐艺术进行总体的艺术规律的研究,既有理性的抽象概括,又有感性的具象阐述。了解了这些本质理论,接下来的任务是在二、三、四篇的实际中去发挥。

第二篇从文学论的角度分别阐述了音乐文学的本体构成、诗化的文学性以及可唱的音乐性。旨在通过词的审美特征去把握它的本体的独特性,审视出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殊性,并剖析它作为从属体的依存性,从而概括出它在声乐艺术美的创造中所要遵循的规律性。 第四篇则是透过声乐艺术美的演唱论角度阐述了声乐演唱的音质美、声乐演唱的字音美以及声乐演唱的行腔美。这是从演唱者的二度创造出发从实践的角度讨论声乐艺术美学。

本书从第一篇到后三篇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余论则将该书前几篇没有提及的声乐文化与音乐社会学的关系作了补充论述。这一部分对本书而言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是本书的第三大看点。千百年来。声乐艺术作为一种极富于审美魅力的意识形态,始终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更是一项杰出的审美创造。从创作实践到储存传播到鉴赏娱乐再到教育研究,声乐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形态,已不完全是少数专家的艺术创造活动,也已不完全是部分词作家、曲作家、歌唱家的专业范围。它已经渗入到人类生命活动的广泛领域,并为专业的声乐艺术创造奠定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也只有当它根植于民族民间的声乐艺术沃土,才能使它具有更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余论中强调了声乐艺术学不仅仅只局限在声乐艺术本体的建构上,而必须从声乐艺术文化与音乐社会学的视角去探讨它的社会性和功能性,才能更充分的发挥声乐艺术美学在广泛的声乐文化领域中的导向作用。这样的观点又正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全面、联系的看问题的要求相符。文化通常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因此,声乐文化必然是一定社会的一切声乐活动与实践的总和。而音乐社会学是处于社会学与音乐学的交叉点上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是对象是音乐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的音乐生活,即在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音乐文化发挥实际功能的过程。不难看出采取音乐社会学的视角去观察声乐社会功能的表现是必然的。

《声乐艺术美学》是余笃刚先生十多年前为培养硕士研究生创建的一门新学科,出版后曾获得较为广泛的赞誉,被不少院校列为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必读书目。相当多的国内著述与论文引用了书中的相关观点与见解,转录了书中的论据与内容,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我们而言,《声乐艺术美学》无疑是声乐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数字电视节目的前期拍摄与视音频素材的采集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