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电子音乐音色调制技术应用分析

电子音乐音色调制技术应用分析

小编:

摘要:分析电子音乐音色及音色调制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音色调制技术,提出电子音乐音色调制技术的应用意义,使听众在享受听觉盛宴的同时,感受不同音色对音乐产生的音响效果。

关键词:电子音乐;音色;调制技术

电子音乐创作领域,音色摆脱了传统音乐中调式、音阶、和声等音乐元素的束缚,注重音响材料的展开与发展。运用音色调制技术得到另一种音色,并将其塑造的音响效果运用到具体音乐作品中,对音色在音乐中的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意义。

1电子音乐音色的特点分析

电子音乐音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以计算机为基础,利用电子技术对自然界中任何自然发声的声音或计算机产生的单纯波与噪音进行有预置的调制,生成所需。目前,常见的音色调制技术有两类:利用软件或插件改变声音来创作新的音色,利用MAX/MSP或Kyma系统编程对音乐进行预制来创作音色。本研究中主要涉及前者,即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采样的声音,进行有目的的解析分离、叠加融合,改变其基本属性,形成新音色,应用到具体作品中。

2电子音乐音色调制技术

音色调制技术调制音色与传统乐曲创作一样,都需要具有严谨的态度来完成每一步骤,每一种参数调节都应尽量在自己已经明了的情况下进行,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从声音材料选择、声音素材变形处理到对得到的新声音进行有逻辑、有思维的组织是音乐创作的核心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制作音乐技术,提高作品质量。在一首音乐作品中,音色的最终完成一定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进行,在调制音色时,就要根据预想效果,设置特定条件,同时相关的制作方法也要根据需要发生相应变化,进行有选择性的采样原始素材、使用软件插件有针对性地调制,以使最终效果向想象中的结果接近。介绍几种常用的音色调制技术。2.1包络调整。包络(Envelope)是代表声音波形随时间的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形状。一般由Attack(起奏)、Delay(衰减)、Sustain(延音)、Release(释音)四个元素组成,经常缩写为ADSR,其常常被用来对各种声音进行修饰,处理与制作成各种新声音。调整包络可以对这四个阶段运用包络调整器进行调节,得到相对个性化的音色。操作过程中,可将对ADSR任一段落进行调整,例如,缩短起音时间,去掉延音,使整个包络线仅仅包括A起音、D衰减与R释音三部分,目的是将声音瞬起瞬落。2.2频率调整。频率(Frequency)是信号每秒(或其他时间单位)振荡的次数,以Hz为单位,通常由低频(<150Hz)、中低频(150Hz~500Hz)、中高频(500Hz~5kHz)、高频(5kHz~12kHz)四个频段组成。频率调整可以对任一频段进行调整,来改变音色的一种技法。例如,该技法能改变原声音材料各个阶段的频率,将低频调高到160Hz,高频调低至4.8kHz等,使得崭新音色与原始素材完全不同,得到的声音效果具有极强的冲击力,适合运用到激情澎湃的音乐作品中。2.3纵向叠加。纵向叠加技法通常是不同音色乐器联合起来奏响一个和弦。由于电子音乐的声音素材不仅仅是乐音,还有自然界中的其他乐音,甚至噪音,这种千变万化的选择不会受到传统音乐中音律规则的束缚,这就会使得电子音色在进行纵向叠加时得出优于传统配器中和弦叠加的效果,甚至能够产生出一个全新、独立的声音。这种纵向叠加不仅仅是对两个声音素材或多个素材进行罗列,还可以在一些效果器的调制下,对同一个声音的极小单位进行解剖后,采用“掐头截尾罗中间”的方式,将其某一或某几段进行纵向组合,同样可以得到一种新的音色效果,这种效果往往失去原来的效果,组合具有颗粒感的声音素材。2.4声相调整。传统管弦乐队中,乐器的摆位基本上具有一定的编制,前弦后管,左高右低,这种现场演出编制基本上已经在人们的意识中固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想象力逐渐丰富,不再满足于眼前平视的180°效果,迫切想要声相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在同一空间对同一种声音进行多方位的调整,类似在360°空间中各个方位安置同一乐手进行演奏。电子音乐声相的调制,摆脱了乐手无法完成的任务,模拟5.1环绕技术的产生,就是运用声相调整技术得到的音响效果。

3电子音乐音色调制技术的应用意义

第一,探索创新音色。电子音色往往是根据所需制造出来。随着现代音乐追求个性化,强调音色观念的深入,在琳琅满目的音色中改变原音色,将声音尽其所能创造出更多的音色服务于音乐,能够增加探索音色创新的可能性机会,同时促进电子音乐的传播与继承。第二,从声学角度对音色进行多元化解剖、分离、萃取,整合构造新音色,加深与理解现代作曲家运用音色进行作曲的方法与技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采样声音材料进行调整包络、改变频率、调整声相、纵向叠加等操作技术,制作出另一种新的音色,有利于加深了解与熟练音色创造的方法与技术手段,增强作曲者在音乐创作中自觉运用音色创作的主动性与科学性。对电子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有了进一步思考与探索,同时对制作与创作音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三,科技协同,重构音乐结构分析,突破谱面分析音乐结构的可能性。音乐均会在整体上保持一种特定形式、在局部中保持一种特定形态或关系,形成结构力。传统音乐作品一般依赖于主题动机的发展、重复、变化、再现等,形成较为明显辨识的谱面信息,来达到结构目的。在电子音乐中将新音色形成的特殊音响运用到作品中,作为音乐结构分析的依据,这为突破规矩的传统谱面分析带来了可能性。

4结语

电子音乐音色调制技术快速改变着音乐形象的表达与音乐风格的塑造,展现作曲家创作思维的缜密性、跨越性与变通性。但在制作上,除了要求新的音响材料给人带来听觉上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将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与情感表达出来,提升作品层次性、多彩性和丰富性,增加听众的联想空间,提升作品魅力,进一步提升作品的探究性。

参考文献:

[1]吕埕平.无限创意空间———论应用型电子音乐创作中真实与虚拟音色的分立、复合与融合[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8.

[2]章子雪.同质音色的异构叠加与削减技法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8.

[3]李小宁.计算机音乐人性化音色的调制技术探究[J].电子测试,2017,(17):102-103,82.

[4]陆敏捷.美国作曲家JeffreyStolet的互动音乐创作访谈———新媒体时代音乐语言探索(二)[J].音乐探索,2015,4(10):66-72.

[5]李秋筱.混合类电子音乐中新音色与传统音色的“融合”———基于实例对其必要性、技法和层面的探讨[J].音乐传播,2017,(02):97-102.

作者:章子雪单位:济南大学音乐学院

热点推荐

上一篇:幼儿园音乐的游戏化教学策略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