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好课的几点想法

关于好课的几点想法

小编:

作为一名教师,追求好课,是职责也是理想!一堂好课,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参与者,课堂上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互动,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等等,构成了真实的课堂,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完成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所以好课应从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来看。

一、教师角度

(一)教师课前的表现

1、教材的处理。教师在备课时,能够对教材内容及所备内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把握,是教学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要能够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也要能联系前后所教内容做承上启下的工作。

2、学情的分析。学情的分析,即是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现有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对所备知识内容的接受能力,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便更好的着力。

3、思路的整合。教师在对学生和教材都充分掌握的条件下,考虑教学思路,做一定的教学预设,包括上课的流程,对知识内容的解读方式等等。如果不考虑思路,特别是新手型的教师,上课时就可能毫无章法,思维不连贯,跳跃性极大,不能与学生充分沟通,所以思路清晰非常重要。

(二)教师课中的表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不仅是师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评价一堂课好坏的关键部分,下面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一, 从学生整体出发。看到整体学生的共同特点,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为基础,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正确引导学生,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主导者。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比教给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

第二, 从学生个体出发。一个班级是由不同的学生所组成的,不同的学生之间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如果用同一种模式去对待全体学生,结果肯定是不理想的,所以,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创设一个共同进步的课堂。

2、恰倒好处的设计。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如何引入课题?怎样联系实际?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关键时刻给学生引路?等等。就像优秀的船员离不开灯塔的指引一样,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领域,按照学生与教师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学目标作为主线,安排教学步骤等,都能够指引学生有续和有效的学习,有了较完备的设计,教师上课时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课堂也就能被学生所喜爱。

3、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表情是放松的、快乐的,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样的课堂是热烈有续的。对比中外的教育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中小学的课堂氛围都是极其严肃的,学生上课时都要遵守课堂规则,有的学生根本没办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思考的欲望。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教师强压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条件下的课堂,成了教师和少数人参与的课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4、师与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育的核心,良好的互动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的一切努力都会被抹灭,所以,看一堂课的好坏,不应该只看到教师的一面,也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即从师生的互动来看。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学习?是否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一堂课之后,是否都有所收获?这些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重要指标。有的课堂,教师只和少数学生互动,忽略了大部分学生,为了赶进度或是追求高分段学生,把很大一部分学生都远远的丢在了求知的路上,这就是学生群里普遍谈论的“老师偏心”的现象。在一堂好课中,师生的互动是深入的,即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能够认清问题的实质所在,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领会和掌握,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5、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即一堂课不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更应该关注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把教学放在课内,更应该延伸至课外,并且联系实际,整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主动、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一堂好课,就是立足于长远,充分为学生考虑,真正做到为学生发展而建立的。

(三)课后及时的反思。即上完课后,教师的自我反思。反思一堂课的成功之处,留作借鉴;反思一堂课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在课堂上有没有出现超出自己预料的事情,如何解决的,是否还有其他方法,上完一堂课,对问题的解决是否及时,如果没有,考虑怎样弥补。只有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课堂教学的质量才会越来越好,如果不反思,不加以改进,那么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阻碍正常的学习进程,影响以后的教学。

二、学生角度

(一)学习前的状态。孔子云:“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学到的知识才会更有意义。如果在是课之前,学生对那堂课就充满乐厌倦或是恐惧,那么教师上课也就举步难行了。相反,如果在上课之前,学生就对即将开始的课充满了期待,他们就会事先预习、主动猜想。一堂课,如果在上课之前就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那么这堂课无疑是一堂好课。

(二)学习中的表现

1、身心轻松愉悦。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对课堂充满了情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习,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没有任何负担的;全身都处于一种放松的精神状态,能够保持良好的平稳的学习心态。

2、与教师、同学积极互动,学会学习。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会思考、倾听、协作和分享,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引和同学的帮助下,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也是优秀的课堂。

3、思维活跃,主动思考,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能主动思考并得出答案;教师看不到的地方,也能有所涉及,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有良好的表现和发展,从而发展自身能力。

4、渴望交流和表现。对于自己通过思考和探究所得出的结论,希望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有充分的自信,渴望在比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三)学习后的感悟。在课堂学习之后,学生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也有不满足于现状的求知欲。最重要的是能够自我反思,需要反思的有很多,重要的有三点,即是否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是否得到了发展?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再次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会反思,是好课教给学生的另一种技能。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背景,其需要、年龄、经历、家庭背景、学习风格等表现出个性差异;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地域教学质量、教学模式等也是有差别的,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评价者,都无法以一个特定的标准来衡量一堂课的好坏,所以应该因时因地而有所区别,综合运用评价方式,给出合理的评价。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偏远地区幼师美术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