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重新挖掘鲁迅笔下的杨荫榆

重新挖掘鲁迅笔下的杨荫榆

小编:

[摘 要]鲁迅笔下的杨荫榆是反动的,而将杨荫榆的一生及其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反映了杨荫榆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

[关键词]杨荫榆;鲁迅;悲剧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及杨荫榆,在文中他将杨荫榆形象阐释为:专制独裁,行为可憎,面目狰狞,一个十足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鲁迅全集》中将杨荫榆定性为:“她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鲁迅先生甚至还专门著文痛斥杨荫榆是“凶兽样的羊,羊样的凶兽”。而记录在正史上的杨荫榆,就是那个曾被鲁迅批评过的杨荫榆。本文试图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将杨荫榆的一生及其活动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重新认识历史上的杨荫榆。杨荫榆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体现了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

1. 时代的悲剧

1884 年,杨荫榆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书香门第。1901 年,杨荫榆遵父母之命,与居住在无锡的常州籍蒋姓人家的少爷成亲。作家杨绛在《回忆我的姑母》一文中,描绘了其三姑母杨荫榆的婚姻生活 :“三姑母皮肤黑黝黝的,双眼皮,眼睛炯炯有神,笑时两嘴角各有个细酒窝,她不令人感到美,可是也不能算丑。即使她是个丑女儿,也不该把她嫁给一个低能的‘大少爷’。当然,定亲的时候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对方底细。据我父亲的形容,那位少爷老嘻着嘴,露出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订亲的时候,杨家父母只看重门当户对,并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在新婚之夜,杨荫榆才发现对方竟是个愚蠢无能的低能儿,和自己没有一点共同语言。新婚之夜,她撕破了新郎的脸,第二天一早就毅然返回家中。杨荫榆为反抗夫家,曾多次躲到娘家,但都被厉害的婆婆派人硬接了回去。最终,被逼无奈的杨荫榆不再示弱,和夫家彻底断绝关系。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杨荫榆,怎能忍受这样一桩荒唐的婚姻?性格倔强而有主见的她,以那个时代罕见的勇气进行了大胆而彻底的抗争,在当地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由于杨荫榆的坚决态度,这桩封建包办婚姻终于告吹。而这时的杨荫榆,只有 18岁。从此以后,杨荫榆终生独居,再也没有结过婚。

生活在那个特定年代的杨荫榆,虽然留过学,有想法,但终究逃脱不了婚姻包办的命运,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在其身上的充分体现。

2.社会的悲剧

随后,杨荫榆全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在任女师大校长期间,开除了六名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其中,包括许广平,以及鲁迅名篇《纪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招来军警,截断电话线,殴打女生,关闭伙房,强行解散预科甲、乙两部的 4 个班级。北洋政府教育部更是火上浇油,明令停办女师大,以国立女子大学取而代之,此举彻底激怒了北京学界众多知名人士(鲁迅、马裕藻、沈尹默、李泰、钱玄同、沈兼士等)。杨荫榆惹火烧身,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政府教育部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使她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当时《苏州日报》文艺副刊编辑是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指斥杨荫榆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弄得杨荫榆处境狼狈。

客观上,在和平稳定时期,杨荫榆何尝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可是她身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上分歧颇多,令她无所适从,这也是当时的社会悲剧造成的。

3.民族的悲剧

抗日战争爆发,苏州沦陷,杨荫榆避居香山,待局势稍稳,返回苏州,当时,杨荫榆居住在盘门,她开办的二乐女子学术社是女学生集中的地方,也无法幸免。她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大义凛然地斥责敌寇,不料被凶残的日寇杀害,结束了曲折的一生。1938 年元旦,两个日本兵使诡计骗杨荫榆到吴门桥上,一个突然朝她后背开枪,另一个则猛然将她踹入寒冷的河水里。此后他们又连发数枪,直到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

晚年的杨荫榆最终也未能逃脱日军的魔爪,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她的死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

纵观杨荫榆的一生,她是近代历史上一位知识女性的时代悲剧。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却要挣扎着冲出封建的婚姻牢笼。她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悲剧,她留学欧美并通过半生的奋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而在女师大风潮中,她追求学术独立、排斥学生运动的做法却与北洋军阀政府抵制革命的要求相符合,使其背上了反动恶名。她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在她的晚年她以行动为她画了一个壮烈的句号。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贝原益轩养生思想中的“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