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浅谈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小编:

【摘 要】公共气象服务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和气象灾害的防御等多个方面,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建设关系到政府的应急抢险、灾害防御、减少灾害损失、应对气候变化等政策手段的实施,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公共气象服务的概念和具体内容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现状,并且提出了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一、公共气象服务概述

公共服务是由法国的一位学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其核心观点是必须通过政府的干预才能实现公共服务的特征,否则不能实现。公共服务的基础是协作,尤其以政府部门的协作为特性,最大程度地保障和强调公民的权益。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不包括国家范围内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方面的活动,而广义的公共服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气象等公共事业,其总体目的是为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服务保障。

公共气象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广义范畴,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共享资源或者权利,向气象部门提供各种信息和技术,从而实现气象的公共服务。从气象服务的范畴来看,气象服务不仅仅是满足公民对气象的了解需求,而在近几十年来,气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管是从人身安全方面还是从公共安全方面,气象领域与国家的每个行业、领域的利益都密切相关,比如国家的军事领域、国土资源规划利用领域、环境安全领域、食品安全领域,尤其是水资源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健康。公共气象服务是以政府的财政支出作为支撑的,但是在气象技术方面必须紧跟国际的先进技术,全面深入的开展对气象的研究,能够利用气象变化的规律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公共气象服务。

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主要内容

公共服务能力指的就是为广大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以满足其需求的技术和能力,其中,拥有公共的权利和资源是公共服务能力的前提条件。公共服务能力的好坏或者强弱决定了公共服务的主体在整个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承担所有的公共服务项目。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以气象的现代化为基础和依托,主要的核心和目的是发展公共气象事业,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以及保障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且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等的综合能力。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气象的准确预报能力,二是防止灾害或者减少灾害的能力,三是对气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四是对气象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实现,主要的手段和途径是气象技术的发展,而社会的需求会牵引气象技术的发展和气象公共服务能力的完善与提高。气象部门能否准确地预报或者提供气象的变化情况,防止和减少气象灾害的发生,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主要目标。

三、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现状

首先,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日益增长。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至今,经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从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了很多气象站,为战争和人们的生活服务,在解放以后的几十年发展中,我国公共气象服务逐步赶上了世界先进的技术,当前我国的气象事业已在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三个方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体实力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气象业中有了一席之地。气候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衣食起居、社会的经济以及资源环境的利用或者国家的安全,因此气象对气候灾害的预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对气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项目持续增多,也对公共气象服务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三农方面的公共气象服务方面,政府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其次,公共气象服务已经深入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多个行业,其服务的领域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公共气象服务的产品也在不断的丰富,服务水平也在逐渐走向现代化,公共气象服务呈现出科技化、精细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气象基础服务、交通气象、气象科技、农业气候区划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我国取代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和印度、巴西等国家一样在气候变化应对方面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为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历史性的挑战。

最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日渐强烈,我国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和气象灾害防御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渐建立并完善了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气象预测预警体系等,在基础气象科学研究、大气探测技术、气象卫星技术等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气候、环境资源的保护、气象灾害的损失日益严重,社会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与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也逐渐不平衡,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和地方在气象灾害、人工影响天气、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制,对中央、地方以及社会的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投入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建立暴雨、洪涝、高温、风雹、沙尘、雷暴、寒潮、冰冻、台风等各类典型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理元,形成有效的气象灾害防治的工作机制。

二是,要提高各级政府的减灾防灾责任意识,明确政府和公共气象服务的职责定位,建立科学的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治责任制,建立公共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将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纳入到城乡一体化规划中,在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并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对其开展科学有效的气象灾害的评估,并在多主体合作提供公共气象服务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三是,要不断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技术手段。利用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技术,强化气象预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为政府和社会大众提供准确、及时、形象以及不同需求的趋向预警预报。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建设,并且对自动雨量站和无人值守气象站要增加投入、建设力度,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改进气象科学的宣传和普及手段和方法。

四是,要加强公共气象服务领域的国际合作,共享科技成果,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国际化水准。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有诸多方面是需要借助于国际合作才能长效解决的问题,比如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灾害防治、海洋风暴、全球气候观测、气象数据共享等方面。我国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气象灾害的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涉及的地域广,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积极参与到世界气象组织的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先进的科技成果、共同攻克气象难题,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文明河北目标下市民素质提升策略研究调研报告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