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创新高职创业教育模式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高职创业教育模式 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小编:

【摘 要】企业导向的创业教育模式能够适应、满足和引导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文章结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经验,从高职教育改革、高职教育特色和职业教育研究等方面探讨了高职创业教育以企业为导向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企业导向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高职实施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结合对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的调研及工作实际,笔者对此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一、高职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创业教育理念缺失

提起创业,很多人就将其与“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等联系在一起。有的学者认为创业必须以创新作为前提,创业者的知识面必须很宽,专业知识必须很精深。提起创业教育,很多人认为“985”、“211”等研究型高校才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作为高职学生,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普遍不高,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没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即使开展创业教育,创业课程只是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存在着。加之,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当前高职在教学时强调专业对口,过于强调“岗位式”的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突出学生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念缺失,没有开设创业相关课程,也没有开展创业类活动,创业教育只是作为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一个补充。

(二)创业教育对象错位

当前,高职院校只重视少数人的创业活动,忽视多数人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当前高职院校只是少数学生的行为,而没有形成普及态势。高职创业教育聚焦于少数学生的商业策划与运作上,而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创业教育。为培养学生老板,当前高职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报告、创业培训只容纳少数学生参加,只是一项针对少数学生的活动,创业教育没有成为针对全体学生的常态化行为,这不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高职应该通过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其成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的思维质量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对浙江省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调查表明,全校只有10%的学生参与创业课程学习,尽管很多学生对创业教育感兴趣,也期待自己能够创业;全校的创业类大赛只有3%的学生真正参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知道学校有创业大赛,大多数学生只是创业教育的被动旁观者,而不是主动参与者。国外创业教育覆盖面广,层次也在不断地提高。美国社区学院的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形式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式。

(三)创业师资队伍与课程匮乏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及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上,不妨感受到指导老师的身影和影响。目前,高职创业指导教师极度匮乏,当前校内创业指导教师主体是从事管理学教学或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师,由于自身创业经验的缺乏,这类教师难以解决大学生实际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国外大学在选聘创业指导教师时特别谨慎,他们不仅选用学术上有相当造诣的教授,而且还根据创业教育课程的特点,特别注重选聘有实践创业经验的教师。加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创业教育着眼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创业学、经济学、财务管理、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为一体。庞大的内容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复杂,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难度较大。高职创业教育起步晚,其课程体系尚未建立完整,教材内容总体空洞,针对性不强,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创业并没有作为专业进行设置,对学生开设如此多的课程势必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

(四)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偏颇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创业教育基本上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过于突出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中心,过分推崇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当前,高职的创业教育局限于理论教学,忽视学生能力的提升。创业能力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其培养必须与实践紧密相关;将创业教育局限于知识层面不能培养创业能力,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教学,更需要创业实践。创业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其培养与创业实践活动有着内在联系。目前高校评价体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很容易能够看出它们与现实的距离。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近年调研,以企业为导向创新高职创业教育模式,不断适应、满足和引导企业对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服务和智力支撑。

(一)企业导向高职创业教育的相关实践

基于企业导向的视角,目前实施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校企共建开发区模式。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高职院校合作共建开发区高职科技创业园。该模式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由开发区与高职院校联合创办并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开发区引企业进入学校,学校融专业于社会,园区采用政府支持、校区合作、利益与共、文化相通、成果共享的原则,是目前高职学生创业模式的一种创新。

二是校企共建“发展共同体”模式。由高职院校的强势专业与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共同培育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模式。作为集团的研发基地、员工培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实现了具备互动互盈机制、模式与条件的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企业具备高职院校功能,高职院校服务于企业产业绩效提升的有机格局。

三是依托产业校企互动发展模式。校企互动主要体现在: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把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直接引入教学过程,由企业人员验收课程成果,实现教学与生产的一体化;让学生作品进入市场以及引入企业品牌,吸引知名企业投资风险资金来解决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等。学生的教学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就业,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延伸。 四是高职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创业园模式。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主要分为全真型和模拟型两大类。各高职院校在建构创业园过程中都积极引导创业者主动与校外企业沟通,如通过聘请企业家做校外创业导师来争取社会企业的支持,鼓励学生创业公司与校外相关实体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启动资金和业务等。

(二)企业导向高职创业教育的经验

一是结合区域经济形成产学结合机制,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新模式浮出水面,努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此外,建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等创设创业实践环境,实现产学合作已成各院校的共识。

二是学校主导企业参与,融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创业培训于一体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已见雏形。首先,创业课程体系着眼于市场需求构建,教材及内容的选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将创业教育融人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中。其次,多数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企业设备和校内实训设施,为学生创造一个“做中学”、“做中学”的创业实践环境,通过实验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社会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将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最后,各院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创业培训,建立了一支由优秀企业家、创业者、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官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参与学校的创业培训项目。

三是融入企业文化和区域经济内涵,校园创业文化彰显特色。积极争取企业、开发区和政府的支持和参与,大力开展创业宣传和创业培训、积极扶持各项创业活动、建立学术科技型社团、创业者联盟等,多管齐下为大学生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把企业先进文化植入校园,融人区域经济与文化的内涵。

四是密切结合行业和企业,致力于建立一支“创业教练”队伍。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高职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大多采取聘请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目标是形成一支富有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创业导师队伍。一方面,着重发挥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企业中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与工作经验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指导,同时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等形式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创业过程,提高创业教育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示范。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运动训练专业网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