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国际化日语教学法的改善

国际化日语教学法的改善

小编:

摘 要 在战后日语教育中,日本一直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各种外语教学理论,改善日语教授方法。重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法,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国别等情况差异,选择最适合的教授法,注重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努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本文从其历史发展的角度,通过回顾战后日语教育中各个教学法的特点及应用,分析国际化日语教学方法的改善。

关键词 国际化 日语 教学法 改善

Improve International Japanese Teaching Methods

Abstract In the post-war Japanese education, Japan has been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exploring all kind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ory, improve the Japanese teaching metho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 and according to the learners' learning ability, the circumstance such as national differences,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pay attention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learners, effort to play their principal role in the stud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post-war Japanese edu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apanese teaching improvemen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Japanese; pedagogy; improve

0 引言

在20世纪之前,学习日语的人还很少,除了西方传教士、贸易商等之外,日语教育主要是在汉字圈国家开展,采用的教授法以翻译教授法为主。翻译教授法重视口语会话,轻视文字意思表达,不重视读写。

20世纪20年代,日本开始重视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并引进英国语言学家帕玛(Harold-E.Palmer1877-1949)创造的口头教授法(Oral Method)用于日语教育。口头教授法以培养会话能力为目标,通过口头练习,记住基本句型,对语法基本不做深入解释。

战后,随着日语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日语学习者的增多,为提高日语教学效果,日本不断从欧美引进新的外语教授法,进一步改善日语教学方法。

1 声音・语言・入门教授法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日语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声音・语言・入门教授法①(Audio・Lingual・Approach)。该教授法是以构造语言学与行动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特点是通过口头练习使学习者掌握语言材料。美国语言学家Charles C.Fries②认为,学习者应该“首先理解该语言的母语使用者的口语,辨析声音特征,努力接近发音,其次才是学习文法结构、语言形态和辨析,将其无意识地自动地反射性使用”。③声音・语言・入门教授法正是以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培养重点,以自如表达作为学习目的。根据这一理论,该教授法认为为了培养发话能力而首先形成能迅速且无意识自主地使用必须掌握的基本惯用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通过正确表现的模仿、应答等反复练习而掌握也是很重要的。

1956年,山家保在《Pattem Practice and Contrast(句型的练习与对比)》一书中首次将该教授法介绍到日本。1963年,E. H. Jorden编写了《Beginning Japanese(日语初阶)》,这是基于该教授法的第一部日语初级教材,在日本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声音・语言・入门教授法在战后日语教育中被广泛使用,并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应用于各国外语教学中。但是不久就开始遭到各个教育领域的批判和理论性的反驳,并开始进行了全面的重新审视。相关批判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械性的口头练习虽然可以养成语言运用的能力,但是未必能养成使用此语言的交际能力。换言之,即使口头练习能熟练使用,但是在实际的交流中仍然有不能很好掌握的学习者,所以对口头练习的有效性持有怀疑。

(2)因为以语言的构造习得为重点,所以存在轻视练习文中的意思传达和有关其使用情况说明的倾向。例如在机械性的口头练习中,由于是以语法学习为中心而经常忽略了所造句子的意思和实际使用场合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请示传达内容的练习不能养成真正的交流能力。

(3)因为从初级阶段就要求与本语言母语话者相同的发音正确性和流畅性,所以除了一部分语言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大部分的学习者都会感觉到困难和学习兴趣低下。

(4)因为以口头学习为中心,将目标语言的文字教育置后,所以学习者会无视对文字的关心,某些类型的学习者会感到不安。 虽然后来声音・语言・入门教授法被认知学习理论所批判,但是该教授法至今依然是外语教育领域中具有指导地位的教授法理论。基于对声音・语言・入门教授法缺点的批判,此后产生了各种新的教学法。

2 综合・自然・反应教授法

1965年,J.B.Carroll在《Modern Language JournaI(现代语言期刊)》上发表《The Contributions of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to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心理与教育理论研究对外语教学的贡献)》,从认知记号学习理论的立场,对声音・语言・入门教授法进行批判。1969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阿夏(James.J.Asher)在《Modern Language JournaI(现代语言杂志)》上发表《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外语教育的肢体应答方法)》,提出综合・自然・反应教授法。④该教授法以幼儿第一语言学习过程和大脑生理学的理论为基础,为了优先培养听力,与口头练习相比更为重视听力训练,依据“听”与“动作”的一体化进行归纳性学习,可提高学习效果。詹姆斯・阿夏认为大量听力信息的接收与肢体动作反应的结合,能使学习的印象更深刻持久,教师通过自身的身体语言将教学中的单词、句型及儿歌、游戏等表达出来,使学生不通过母语翻译便能够理解教师的语言。从而完全实施了母语教学法。该教授法从1984年开始首先在东京都江东区的“中国归国者日语学级会”被使用。

3 沉默教学法

沉默教学法是基于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于上世纪 60 年代产生在美国的现代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由美国数学家、心理学家加蒂格诺 (Caleb Gattegno)提出。这种教学法和其他多数教学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师本身尽量不说话,而使用教具给予指示,学习者按照指示进行会话练习。

由于此教学法的特殊性,教师在实施此教学法之前必须接受特殊的教学法训练,在充分掌握其原理的同时也熟练掌握各种教具的使用方法。有关于沉默教学法的教师研讨会和研修会并不少见,但是在当下还没有真正使用该教学法实施日语教学的机关组织,但是该教学法至今仍作为重要课题而进行研究的学者并不少见。

4 自然教学法

自然教学法是由1977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西班牙语教师特瑞尔(Tracy)提出,产生于西班牙语教育的实践经验中,后来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应用语言学者克拉申(Krashen)参与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化,并在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其共同编著的《自然路径》(The Natural Approach)于1983年出版,书中克拉申承担理论部分,特瑞尔承担教室实践部分,它标志着自然教学法的正式确立。他们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教师有在目标语言中为理解而进行的输入作用。授课时间是提供为了习得的输入的第一个工作,只有教师才是最重要的输入提供者,另一方面,为提高对输入语言信息的理解,教师也是肢体语言的提供者。第二,教师应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授课内容可以根据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快乐教学。第三,教师应发挥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况而准备适当的课堂活动。收集教材,思考适合学习者的使用方式是教师的责任,但是不能依靠教师的直觉,而是应该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自然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强调足够的理解性输入,并能培养口头交际能力,主张在此时此地情境中交际,使其注意力集中在交流信息上。缺点在于所习得知识不能转化为学习知识,两者无相互作用的说法不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另外,学习对获得流利的交际能力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说法,相对绝对化。但由于此教学法无需使用特殊教材和教学计划,所以无论使用何种教材和教学法都能部分地应用此教学法。在今后的日语教育中该教学法也被认为是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法之一。

5 交际教学法

1976年,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出版《Notional Syllabuses(意念大纲)》。1984年,该书由岛冈丘翻译介绍到日本。同年,J.van Ek出版《The Threshold Level for Modem Language Learning in Schools(学校现代语言教学水平)》。这两部书都提出注重学习传达能力的交际教学法教材开发以及课程设计的基础理论。交际教学法是以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其特征是“以培养表达能力的功能和概念为中心的教学大纲”、“重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按照学习者的要求的课程设计”、“根据不同目的进行教育”、“重视表达与谈话”、“与正确性相比更为重视流畅度”等等。⑤该教授法在1983年出版的《中国归国者生活日语I》中被引入使用。

除了上述主要教授法之外,随着各种语言教学理论的出现,还涌现出许多其他教学方法。例如:社团语言学习教学法(CL/CLL)、暗示教学法(Suggestopedia)和模拟实践教学法。其中模拟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6 结语

在战后日语教育中,日本一直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各种外语教学理论,改善日语教授方法。重视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法,并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国别等情况差异,选择最适合的教授法,注重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努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注释

① 亦译作“听说教学法”。

② C.C. Fries从1956年至1959年5次到日本,介绍声音・语言・入门教授法.

③ [日]高见泽孟.新外国语教授法和日本语教育.ALC出版社,1989:13.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汉语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及其对比意义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