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农村孤寡老人自杀问题研究

农村孤寡老人自杀问题研究

小编:

【摘 要】农村孤寡老人是存在于社会角落的弱势群体,虽然国家制定了各项补助政策,给孤寡老人带来温暖和帮助。但在现实状况中,农村孤寡老人自杀现象仍频频发生。本文在调查G乡孤寡老人自杀的案例基础上,对G乡农村孤寡老人自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保障农村孤寡老人生活提出保障措施和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孤寡老人;自杀;对策建议

一、问题提出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9亿,其中农村60岁以上人口占70%,而农村的孤寡老人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里所讲的孤寡老人是指年纪超过60周岁,丧失了劳动能力,无配偶、无子女的老人。研究发现,在部分地区农村孤寡老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敬老、爱老、孝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幸福之梦,实现中国梦、建设幸福中国,我们需要关注农村孤寡老人的晚年生存和生活状态。

二、农村孤寡老人自杀:来自G乡的案例

G乡是一个离大悟县城比较近的乡镇,地处丘陵山区,现代化的农耕机械在很多地方都难以运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搬到城里,许多年老力衰的老人仍滞留在农村,特别是孤独无依的孤寡老人,这种现象显得尤为突出。虽然国家对农村孤寡老人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尽量解决孤寡老人的温饱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孤寡老人的生活依然很艰难。虽然已到迟暮之年,但他们依旧需要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一旦受到病魔的困扰,就会让原本贫困的孤老濒临绝望,最终很多农村孤寡老人在生活物质贫乏和精神空虚的双重痛苦之中选择了自杀。

程真豹,61岁,年轻的时候由于有病重的母亲,治病欠下不少债务,导致家庭贫困,无钱结婚。他只有几个嫡亲的侄子,但没有跟侄子一起生活,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单住。他是一个很慈祥的老人,对自己的几个侄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也会为人处世,乡里之间的关系也处的很融洽,别人对他评价都很好。老年不幸患上“肠根阻”这种疾病,痛苦不堪。一开始侄子还把他送到县医院治疗,久治不愈后,侄子们也不甚其烦,甚至都不来看他。在医院治疗无果后,老人执意要回家,回家后的当天晚上就喝农药去世了。

丁清和,70岁,无儿无女,他家里离城关镇比较近,一个人孤苦伶仃,由于身上长恶疮。小地方治疗了很久都没治好,亲戚们商量送他去武汉观察治疗,在协和医院住了一个星期,也不见明显的好转。而且一天开销一两千,亲戚们的经济压力也很大,对老人的态度也就逐渐冷淡了,老人心里也很明白,知道治不好就不愿意再给亲戚们增添经济负担,坚持要回家。于是大伙儿就把他接回家了,回家后就自缢去世了。

三、自杀因素分析

(一)孝道沦丧

农村孤寡老人他们无配偶、无子女、丧子女,都使他们没有安全感,精神上十分孤单,没有寄托。而且在农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无子女或丧子女老人的内心还是很悲痛的。他们性格都比较自闭,不善交流,随着年纪大了,劳动能力下降,视力、听力越来越不好,在交流中存在障碍,所涉及的圈子越来越小,长久积累下来,他们越来越容易被人忽视。其次,由于社会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年轻人价值观念扭曲,道德水准下降,道德嬗变,孝道不存。最后,病痛所带来的后果让老人绝望。老人年纪大了生病在所难免,据调查显示,很多孤寡老人都是由于病魔给他们下了最后一道死亡通知书,从而采取自杀的方式终结自己的生命。大多情况下他们的病并不是治不好的,而是因为没有钱去医治,最后才放弃生的希望。G乡在物质生产水平上还是有限的,医疗保险虽然起到很大作用,给广大老百姓减轻了不少负担。但是对孤寡老人来说,生病住院依然给他们带去很大的负担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在现在家庭中,夫妻的重心一般都放在下一代的身上,对父母长辈的关怀就显得捉襟见肘,少之又少,更有甚者只知索取不思回报,根本没有孝顺之心,视年老父母长辈为累赘,视孩子为宝贝,平时对老人不闻不问,老人生病后也不理不睬,道德堕落,孝道背弃,使得家庭养老优势无存。

(二)制度缺失

首先,农村孤寡老人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也与制度缺失,权利维护不到位息息相关。相关部门的人员态度不是很好,一些行政部门里的工作人员对于他们的不懂只有大吼大叫,而不是细细讲解,根本不像对待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尊重,完全忽视了墙上那挂着有微笑服务的条例和礼貌原则的标语。

其次,国家政策在实施中遇到很多问题,没有“五保”、“低保”的原因是相关部门里没有关系,没有熟人。低保在很多情况下都参杂人情,仅仅是“关系保”“人情保”就损害了很多真正应该享受低保的人们的利益。再次,是国家物质性支持不足,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农村孤寡老人绝大多数应纳入五保户。乡镇村级行政组织应开办敬老院等福利事业,保障其生活,对此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对其实施主体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如《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五保供养是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的经费和实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但现实情况是,这一社会支持的主体为农村孤寡老人提供社会支持的能力严重不足。在支持内容上,由于提供支持主体的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对农村孤寡老人的物质性支持严重不足,精神性支持几乎空白。

最后,养老院本身保障不足也是一重大原因。一方面,农村孤寡老人对养老院不了解,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大约1%的老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另外99%的老人选择在家庭养老。研究表明,超过50%的晚辈对老人的态度是麻木的,“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而且G乡上一辈的老者“落叶归根”的思想特别浓厚,G乡现在实行的是土葬,去了养老院最后是要火葬的,这就让很多老人难以接受。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如果对养老院的生活没有体验过,自觉身体尚好,日常生活可以料理,他们一般都更愿意呆在家里,不想进敬老院。 (三)经济压力

饮食方面,农村孤寡老人一般都是用最传统的老式柴火灶台,农村老人不会使用煤气,蜂窝煤又觉得贵舍不得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用柴火灶台习惯了。他们的厨房都很小而且光线暗,很多还是土坯厨房,而灶台黑乎乎的,卫生状况不好。碗筷都布满黑污渍,老人们基本上不用洗洁精,用晒干的老丝瓜当抹布,看起来也特别脏。当顿吃剩下的饭菜也都留着,放在很陈旧、不透风的橱柜里,食物极易变质,有时饭菜馊了,他们也不舍得丢,留着下一顿继续食用。他们住的地方一般很小,屋子大部分都是土坯屋。一般是因为无儿无女一个人,把房子分给了自己的兄弟,其他兄弟又把房子分给了自己的儿子,所以自己所拥有的房子也就越来越小了,最后老人只能蜷缩在那间又破又小的屋子里。孤老们的兄弟、侄子,由于经济负担也比较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照顾他们。而老人们自己又没有经济能力,所以他们生活举步维艰,没有人照顾,自己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四、面对农村孤寡老人自杀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国家保障体系

有的孤寡老人根本一辈子都没有享受到福利待遇,这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办公态度,以及老人自身的人际关系是否活络密切相关。因为他们没有途径去了解,加上某些部门内部存在一定的贪污贿赂现象,这都使得老人申请福利待遇困难重重。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完善法律体系,纠正和防范低保的审批漏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暗箱操作变为阳光工程,加强部门和群众监督。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狠抓农村教育质量,并尽可能地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让更多的农村儿童接受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才是解决农村养老最为根本和最为有效的措施。年轻人的道德素质提高了,能自觉地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与职责,并自觉自愿地照顾好老人。

(二)社会服务组织的建立与健全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发动社会力量,使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人们虽然到了日薄西山的阶段,但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关怀,而不是淡出人们的视角,远离社会,最终悲哀的离开世界。对积极献身社会慈善事业的各界人士,政府应从法律、政策上给予他们优待,认可他们的所作所为,鼓励他们继续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慈善意识淡薄的企业家和富人,应该积极引导,升华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让他们加入到公益活动的队伍。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行政手段加以调整,如向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开征累进的高税率的遗产税,使拥有财产者把财产留给后代的意义减弱,也不得不捐赠给社会及慈善机构。同时,对捐献财富给公益事业的人也可以给予社会荣誉或者给予税率优惠政策等等。还需要在农村进行广泛宣传,改变村民狭隘的意识。让广大农民了解慈善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区别,让农民知道慈善事业并不仅仅是富人的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贡献出一份力量。哪怕是一次端茶送水,或是一次嘘寒问暖,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应尽的义务,彰显人的“真善美”,社会才会更和谐。

(三)大力弘扬孝道文化

农村孤寡老人需要我们的关注和爱戴。弘扬孝道文化,加强民风民俗建设是客观现实的要求,老年人年纪大了比较孤独,本来就内心孤独且自卑,年轻人对他们是否尊重都对他们的心情有很大的影响。而年轻人主要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所以,学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弘扬孝文化也是语文和思想品德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现状,利用各种载体引导学生理解孝道。

(四)支持孤寡老人结婚

对于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人陪伴身边说说知心话,排解生活的忧愁。所以,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农村孤寡老人找老伴,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当事人,也应该鼓励他们转变思想,打破内心的封建桎梏,适应社会潮流,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乡里乡亲更应该给予老人们支持和鼓励,给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氛围,而不是对他们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扰乱社会风气。政府的帮助,乡亲们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家里不仅多了一个人,更会多一份支持和关爱,也会让孤寡老人们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五、结语

农村孤寡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经济地位逐步下降甚至丧失,与主流社会联系逐渐减少甚至中断。身体的老化也给其生活带来了不便,这时还面临着亲人的漠视。政府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也不能给他们建立一个保护屏障。加上病魔的困扰,导致孤寡老人生活举步维艰,甚至迫使他们绝望地选择自杀。关注农村孤寡老人是迫切而紧急的事项,对此,需要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完善政府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支持孤寡老人结婚等措施。让农村孤寡老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让他们安享晚年。这不仅有利于农村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涵养,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2]杨 团, 张时飞.当前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社会学研究,2004(3):218

[4]邵开封.农村孤寡老人社会支持系统分析[A].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6(2):61-64

[5]童玉英.从农村家庭变迁看农村老人自杀现象[J].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08,(2下):45-47

[6]夏家春,于丽.建设面向农村的慈善公益事业[A].学术交流,2012,9(9):151-153

[7]朱曼,廉永杰.弘扬孝文化是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A].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8(5):94-95

[8]翼相英.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J].社会发展2007(12):76

[9]罗晴.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思考[J].四川音乐学院社科部,2012(11):140-141

热点推荐

上一篇:初中力学定势障碍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