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国际化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研究

国际化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研究

小编: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引领,它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必须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入脑入心入行”。由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的原因,目前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尚未达到最佳效果。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名却有实”,笔者通过梳理它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榜样构建、搭建新媒体平台、社会实践等方面,尝试提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3-0185-004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求从宏观上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也要求从微观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保持校园文化的特色和活力,保证校园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因素

(一)软环境方面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同时,转型期的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

1.社会文化认同危机

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文化引领,大学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当下,在错综复杂又满载希望的网络信息的推动下[3],大学校园里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有益文化与腐朽文化并存,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认知体系。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比较弱,部分学生出现了文化认同危机。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90后甚至00后逐渐产生了信仰危机,对主流文化失去兴趣,追求标新立异,自我意识膨胀,久而久之,出现价值观偏离和文化认同危机。

2.西方思潮渗透危机

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有密切的联系。[4]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在全球的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从未放弃过对第三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输出和思潮渗透。他们通过一整套战略形式,比如电影、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手段,冲击着他国文化,试图采用“和平演变”的方式,恶意夸大中国在转型期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大肆攻击和贬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解读,对中国发展“妖魔化”宣传。值得一提的是,欧美国家在中国大学校园内进行宗教宣传也日益猖獗。

3.社会道德导向危机。

我国现阶段经济成分多元、利益主体多元、社会文化多元,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之风也会吹到大学校园。负面的导向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使之对爱国、诚信、友善等概念的追求也在下降。对外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了解外部社会的可能,但同时对他们甄别信息、坚持正确的道德和价值取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大学生信仰尚未完全形成之时,不良社会道德风气会影响到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二)教育者方面

1.教育理念稍显滞后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形式扼杀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上,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二者构成教学活动的“双主体”。“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教师要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5],加强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教育内容缺乏趣味

当前,教育内容并没有完全跟上大学生把握时代变化的节奏。教育内容比较陈旧、滞后、呆板,与时代发展不一致、不协调、不合拍。教育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中国梦为引领,对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课上课下多进行正能量传播,引导大学生了解当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大学生努力学习并运用智慧与学识去解决问题。

3.大学生自身因素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数属于“90后”,这一群体有着自身的特征及弱点。(1)关注现实,自我意识强烈。90后大学生生长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他们关注时事热点,喜欢思考和评论,喜欢积极地表达自我,个性张扬。(2)网络生存成为常态。[6]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急剧改变了90后的交流方式,网上冲浪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久而久之,有可能导致人际交往能力减弱,从而加剧了对网络的依赖。(3)心理脆弱,耐受力差。父母的精心呵护以及相对较好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容易变得心理脆弱,遇到挫折时不知所措。(4)更加务实,缺乏信仰。严峻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竞争使得大学生更加趋于务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模糊。尤其存在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网络空间知行不一等问题。[7]

二、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际社会的一种普遍客观存在,绝不是中国独有经验。欧美发达国家尽管没有冠名“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他们有自成体系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历史教育、宗教教育等内容,创造出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公民教育

欧美等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价值信念的可靠公民,将国家制度和国家法制等内容注入到每个公民的细胞之中。欧美高校特别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求他们做一个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忠诚于本国核心价值的好公民。

(二)道德教育

道德是对人的善恶美丑、正义邪恶、光荣耻辱等方面的评论标准,欧美高校重视大学生的“生存方式”教育,比如为人正直、尊重他人、诚实友爱、学会倾听、拥护和平、保护生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规范做人。 (三)法制教育

将大学生培养成“守法”公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宪法、熟知宪法、认同宪法已经成为很多高校考察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如美国明确要求大学生认真学习宪法,将《独立宣言》作为经典文献阅读。通过法制教育,贯彻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将大学生培养成敬畏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合格接班人。

(四)历史教育

欧美国家非常注重历史教育,将其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部分。高校通过历史学课程,让大学生了解本国历史发展和世界历史演变,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自信心。在历史教育过程中,还会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教育,提醒青年应该努力奋斗,为国家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五)宗教教育

西方国家特别重视宗教和信仰,借助宗教的力量宣扬和贯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战略目标,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颁布法律,规定了全国统一的宗教教育制度,高校有义务实施集体礼拜和宗教教学,宗教教学活动要写进学校教学大纲。[8]借助宗教的外衣将英国公民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方式神圣化。

三、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欧美发达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无名却有实”,高校通过科学的、艺术的、广泛的、多结合的方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培育,创造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一)课程安排

一方面,高校从未回避过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大学在通识课中就开设了欧洲政治思想史、宗教学、人类文明史、宗教学等相关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美国价值观念的思想意识。[9]另一方面,在专业课中穿插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人文社会科学中要渗透这种意思,即便是自然科学,学生在主修专业课时,都无法绕过三个核心问题,即:这个领域有哪些历史和传统,它所涉及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有哪些,它要面对的伦理和道德的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9]

(二)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分为以硬件设施为主的硬环境建设和校风学风为主的软环境建设。高校着力建设具有国家历史和传统象征的雕塑、大学生活动中心以及图书馆等设施,比如校园里面的林肯雕塑会让每一位大学生静思美国的历史和使命。同时,校史、校风、教风、学风、文风等诸多方面的建设,将大学的精神和品牌融入其中,让大学生耳濡目染,接受熏陶。

(三)社会实践

发达国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从书本走向社会,从课堂搬到生活,从知识转为实践,注重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入行”。高校按照法律制度成立相关社团组织,通过丰富的课堂之外的实践,培养大学生分工协作、团队互帮的精神,增强了热爱劳动的品质和热情生活的情怀。

(四)咨询机构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心理学在思想政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在这些机构中,集中了一批受过正规训练、专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学业指导等服务的专家学者。哈佛大学的学习咨询处,一共有24名专职人员,其中4人有硕士学位,7人已经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还有3人正在攻读相关博士学位。[10]通过开展专业的心理学咨询,加强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发展,成效十分显著。

(五)大众媒体

欧美国家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到大众媒体中,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宣扬和传递国家意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例如,通过组织大学生观看电影,让大家通过体味、交流、日志的方式,理解国家主流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这种价值观“内化于心”。

(六)社会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家长和家庭的影响。欧美国家不少高校已经建立了“家长热线”,重视与家长的联系、交流和沟通。在美国,部分高校成立了“家长―学生―教师协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反馈学生情况,尤其是心理状况。此外,高校还为家长开设了相关培训班,有助于家长和学生的交流。

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的途径

(一)教育者要讲好“中国故事”

让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方面真正有所获得,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精品课程、让品位高端的思政课进入课堂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以外,教育者要认真上好“大思政课”,将思政融入专业课。教育者应该尽力避开大而空的话题,积极了解大学生在专业问题中的实际需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引领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解决思想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增长才干,领悟专业魅力。教育者要深入研究中国的国家历史和共产党历史,将历史教育贯穿教学始终,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学校要打造“品牌文化”

健康、活泼、充满正能量的品牌文化,是校园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要尽力打造品牌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大学生勇于担当和努力奋斗的精神品格。学校努力创造国内和国际交流的机会,大力推进大学生朋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用心用智设计各类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如举办高端论坛和学术讲座、开展各类层次较高的学术沙龙、举办各类知识能力竞赛,促进大学生进行优质文化的学习、内化和吸收。

(三)借助“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选好榜样、用好榜样、学好榜样成为榜样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11]高校可以举办各类各层次的榜样事迹报告会和经验交流会等,打造立体的榜样平台,不断外化和辐射榜样的引领示范效应,用榜样鲜活的事迹去引导、规范、激励大学生。自2014年以来,团中央推出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活动,此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活动,寻找、发现和推选了一大批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传播正能量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候选人。 (四)使用“先进媒体”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努力营造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舆论环境。教育者可以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近况。通过交流和互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目前众多高校借用“易班”[12]平台,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其中,获得良好效果。

(五)做好“宣讲活动”

选拔、培育优秀学生骨干,让他们组建宣讲团,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学校要着力选拔理论功底强、信仰坚定的大学生骨干,培养他们学会运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送到同学和其他群体当中。利用学校或者社团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如志愿者服务、假期调研、基地实习、出国交流、红色旅游等,引导大学生自发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

五、结 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文化支撑,年轻一代尤其是大学生关乎着中国的未来和前途,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应该不断继承、借鉴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书林.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重要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9).

[2]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2).

[3]尹建国.我国网络有害信息的范围判定[J].政治与法律,2015,(1).

[4]韩致宁.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新变化的过程探析[J].行政论坛,2015,(1).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秦涛.“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分析与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7]王弘,查桂义,张宁.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五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江淮论坛,2015,(4).

[8]李祖超.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途径比较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9]顾洪英.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

[10]郑德全.美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1]张国林,张伟莉.构建榜样工程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者[J].中国高等教育,2015,(8).

[12]步凡.运用“易班”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6).

 

热点推荐

上一篇:高校公务卡结算制度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