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创新推进帮扶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创新推进帮扶工作

小编: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创新推进帮扶工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创新帮扶工作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做到创新帮扶组织建设,完善帮扶机制;创新帮扶渠道,拓宽帮扶范围;创新帮扶内容,灵活帮扶形式;创新帮扶思路,规范帮扶举措:

一、创新帮扶组织建设,完善帮扶机制

一是创新组织建设。全县各系统、各基层都要成立扶贫解困工程领导小组,把扶贫解困工作做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建设上要加强力量,建立年末考核机制,使帮扶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

二是创新阵地建设。我县20xx年10月份就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全国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比较早的县,几年来,共接待困难职工来信来访和直接救助达3000余人次,取得了显著成果。帮扶中心资金纳入全县财政预算,帮扶中心的资金来源本着财政拔一点、社会捐一点、工会投一点的三点原则,在县总工会积极筹措和努力运作下,保证了帮扶中心工作的正常运转,使每一个符合救助条件的来访者都能及时救助。帮扶中心办公自动化设备齐全,达到了“五有”建设,即有场地、有资金、有专人负责、有自动化办公设备、有专项制度。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法律援助、职业介绍、信访接待、政策咨询。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提供了阵地保障。

三是创新机制建设。帮扶中心建立了各项工作机制,有《生活救助办法》、《医疗救助办法》、《职业介绍办法》、《法律援助办法》《农民工救助办法》等各种规章制度。并把这些制度上墙,让来访者明确自己是否是符合被帮助条件,使帮扶工作有章可循。了解自己是否符合被救助条件。

二、创新帮扶渠道、拓宽帮扶范围

遵循科学发展观要求,针对贫困群体的具体情况,要创新帮扶渠道,拓宽帮扶范围,具体情况,具体处置,把单一的为在职困难职工救助向下岗困难职工和基层街道的失业职工延伸,结合全县开展的“四三二一”工程,拓宽帮扶范围,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把扶贫解困工作抓好抓实。一是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深入各系统、基层和街道,调查了解困难职工情况,入户核实,应帮尽帮。经过全县各系统、街道申报,县总工会入户核实,全县共有困难职工1139人,这些困难职工已输入了全国总工会电子档案,在网上建立了帮扶系统,全部实行实名制和动态管理。在工作中,及时更新困难职工档案,做到“随进随录、随出虽减”。二是创新帮扶中心职能。在总结以往送温暖帮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工作方式的新变化,狠抓机制创新和基础建设。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活动型向机制型转变,健全工作制度,坚持规范运作。结合我县实际,抓住关键环节,重点健全和完善了困难职工动态管理、多方沟通、再就业帮扶,突出事件救助、信息反馈的五项制度建设,本着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原则,推行接待,填表,提供相关材料审核、实施结果报告等一整套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同时,对各类救助对象做到“六清”即:人员变化清、分布情况清。二是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把生活救助、职业介绍、信访处理、协调维权、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帮扶功能整合起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实现全方位覆盖。三是由单纯办实事向监督保障方面转变。在坚持办实事解难题的同时,把解决个别问题与解决共性问题结合起来,抓住带有普通性的“热点”问题,强化工会源头参与和群众监督作用。四是接待方式由机关型向服务型转变。帮扶中心不是行政机关,要使来访的困难职工都能得“到家”的感觉,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接待来访要热心、了解情况要细心、政策咨询要耐心、救助服务要真心、解决问题暖人心。几年来,帮扶中心共接待来访3000余人次,救助金额百余万元,每当困难职工有自然灾害和突发困难发生,县总工会都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地救助,真正发挥了帮扶中心的职能作用。自中心成立以来,生活救助72人次,资金3.6万元,医疗救助48人次,资金3.04万元,再就业服务1711人次,就业培训1089人次。真正实现了“直面职工、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整体联动,及时帮扶、快捷服务,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三是实施送温暖工程。每到春节,县领导和全县党员干部都为自己所帮扶的困难职工实施“送温暖”工程行动。“送温暖”即是一个帮扶形式,也是一次凝聚人心的工程,县领导深入困难职工家中和到春节慰问品发放现场集体慰问,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更体现了干群关系的和谐,也践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所以通过“送温暖”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它是一个促和谐、促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四是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几年来,共助学202人,其中为大学生助学121人,资金达百余万元,我县助学活动已成为全市的品牌工程,纳入了全县目标管理,取得了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深受职工群众称赞。这项活动,功在千秋,利在当代 ,是改变贫困家庭的有效途径。

三、创新帮扶内容,灵活帮扶方式

一是要在思想上进行帮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为扶贫解困工作营造氛围,首先对党员干部进行“讲大局、促和谐、做贡献”的教育,针对部分干部思想上有畏难情况,厌战情绪和“多多论”“负担论”的模糊认识,要教育全县广大干部牢记宗旨意识,在扶贫解困工作中自觉树立党员干部的新形象,进而增强为帮扶对象排忧解难办实事,增强做好扶贫解困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是进行“自信、自立、自强”教育,针对部分帮扶对象观念陈旧以及“等、靠、要”的思想,全县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以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赖入手,以帮思想,增信心为切入点,通过召开帮扶对象座谈会,脱贫典型报告会,致富典型现场会等形式启发和引导被帮扶对象,自立自强振奋精神,变“输血”为“造血”,提高战胜困难的信心,从困难职工的思想内因上进行帮扶。

二是在政策上进行帮扶。要充分运用好市委和政府下发的《关于解决困难职工生活困难问题的若干办法》的13条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全县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优惠办法》18条优惠政策,帮助被帮扶对象在从事生产经营、子女上学、下岗就业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利用好“减免”政策。县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办理《特困职工证》、持证困难职工可以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扶持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三是在项目上进行帮扶。帮助困难职工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经过科学考查,科学论证,认为切实可行后,在项目启动资金上给予扶持。县总工会先后扶持已经脱贫的养牛户铧子山林场的孔繁义、养木耳户杨福财、电池厂下岗职工王世平,农具厂下岗职工李淑清等12人,正在帮扶的贮木厂职工养貉户任波、轻工配件厂职工姜华等,通过资金投入和项目启动的扶持,使困难职工能变输血为造血,谋划长远规划,更好的实施治本之策。注重整合能力,开辟致富项目,是困难职工摆脱贫困的最佳方法。

四是在技能上进行帮扶。采取帮扶内在于心,外在于行,既解燃眉之急,又谋划长远思路,提高被帮扶对象的技能素质,为下岗职工,困难职工和农民工举办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使用困难职工能有一技之长,为求生存、求发展和二次创业创造条件。

五是在实现再就业上进行帮扶。举办职业介绍召聘大集。为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与市总工会和全总职介网络联系,通过网络为困难职工进行职业介绍,使职介工作达到网络化,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和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四、创新帮扶思路,规范帮扶举措

要做好帮扶工作,就是要以人为本,促发展、促和谐,真帮实扶办实事,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帮扶举措上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是帮扶工作是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说,搞好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有了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德,有了人心所向的基础,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二是帮扶工作是实现新世纪跨跃式发展目标的需要。实现这目标,需要凝聚全县人民的思想、意志、智慧和力量;需要广大党干部与群众忧患与共,同舟共济;需要全社会有一个稳定和谐的优良环境。我县改革改制较早,全县破产企业多,贫困职工困难程度较大,解决贫困职工特别是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是关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职工,包括我们帮扶的贫困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把它引导到自觉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上来,实践证明,帮助困难职工解决了一件小事,产生的是一大片影响,救助了一个困难职工,激励的是一个群体,只要我们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就能引导广大职工与党同心同德共同战胜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任何困难,不断的推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

三是做好帮扶工作必须在广大党员干部中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我县实施的三轮“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是部分帮扶干部有为难情绪,认为帮扶工作风险多,难度大,缺乏做好帮扶工作的信心,其次是表现为“负担论”和“厌烦论”,有此党员干部认为做帮扶工作增加个人负担,觉得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效,再干下去也难有更大成果,不如见好就收,其三是存在“多余论”,有极个别帮扶干部片面认为困难职工的困境是他们自身原因造成的,改革就是“优胜劣汰”,优富劣贫是自然的,产生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同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在思想上没有牢固地树立起来,这与科学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共产党人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准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是做好帮扶工作必须怀着对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实践证明,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重要的是坚持了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根本工作路线。偏离了这个路线,我们党就失去了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帮扶对象,是改革阵痛的承担者,正是包括这些贫困职工在内的一大批识大体、顾大局的职工群众,我们的改革才能避免付出更高的成本,他们的贡献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承认,他们面临困难时应当得到全党、全社会的关怀和帮助。所以要做好帮扶工作,首先党员干部必须怀有对困难职工的深厚感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去帮去助,否则就是走过场,摆花架子,就是空帮虚帮。

五是帮扶工作必须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情入手。首先要清楚职工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情是什么。目前,就帮扶对象而言,他们当前最关心的应该是经济利益。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这些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对一些困难职工来说可能就是大事,有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生存和生活。“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解决好这些小事琐事,就会产生好的影响,反之,小事积累起来就会变大事,职工群众就会有怨言,就会使党群干群关系出现裂痕。其次,要真正为职工办好事、实事,群众有困难真帮实扶,例如帮扶干部赵淑珍在春节送温暖时发现帮助对象王桂云家中非常困难无钱买煤,家中冷的不行,她就自己拿出800元为这名困难职工买了一吨煤,还送去了过年的慰问品,这个干部的品行,不仅让困难职工本人感动万分,周围的临居乃至全社会都称赞她的品德高尚。所以必须为职工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切实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其三,要坚持经常持之以恒,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决不是一个时期的要求,更不是一项活动所能凑效的,这就要求我们经常了解群众想什么,做什么,及时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只有持之以恒地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使我们党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是以创新的精神抓落实。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必须看到新形势下帮扶工作要取得成效主要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工作举措。第一,工作思路要创新。具体地说就是把治穷和治愚结合起来,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要继续坚持思想、政策、资金、物资帮扶并举,扶贫、扶志、扶技、扶项并行,切实做到责任任务、资金筹集使用、帮扶措施、工作指导四到位。第二,方式方法要创新,把实施帮扶工作与推进再就业工作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的力量与全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把干群帮扶与企事业单位帮扶和地区之间的帮扶结合起来,发挥帮扶中心的平台作用,建立起新的开发机制、协作机制、投入机制,努力提高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水平。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创新帮扶工作,在帮扶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困难职工办更多的好事实事,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热点推荐

上一篇:观“国庆60周年阅兵式”有感

下一篇:最新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