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七篇)

202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七篇)

小编:zx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在上本节课时刚好是周一,本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一部分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的目的,我在周末双休的时候为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为辛苦的爸爸妈妈沏一杯茶。这样在周一的教学中我既可以用学生们发给我的沏茶图片做导入又可以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在教学中,我利用周末的作业做课前导入,进而提出了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小明要为李阿姨沏茶,他应该怎样做?这时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纷纷献策表述自己的经验:要先怎样在怎样......

在明确沏茶工序和顺序后,然后再出示题目要求“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尽快”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尽快”就是沏茶用时最少的意思。在学生理解后采用了同桌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据“合作要求”设计沏茶方案。给予学生展示方案的时间,在选取展示方案时,我有意选择了与最优方案不同的方案,让学生在两则中对比让经历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

选出最优方案后,提问通过两个方案的对比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在什么地方节省了时间?怎样安排才能节省时间”从而总结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技巧——在空闲的时间里做可以同时做的事,让人不空闲,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优化思想。

在板书方面,制作了沏茶的工序卡,便于学生摆放,并未他们解释说明了流程图,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在课堂的最后设计了一道“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位珍惜时间的.好少年,与同学们交流你的方法吧”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方法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再次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着的密切联系。

遗憾的是没敢充分的将课堂的放手给学生,例如在流程图部分,如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概况流程图的方法以及流程的作用,那么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感受应该会更加深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今天我讲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教学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学过程,感悟颇多。

早就听有经验的老师说过,这堂课不太好上,学生们接受的要慢一些,今天看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来教学设计就有点生硬、过程无趣,学生迟迟找不到感觉和好的方法,只有一步一步慢慢引导。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就是试商。

课上我先让学生回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孩子们能够说出要先从最高位开始除起,最高位不够除,就要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

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时,学生已经有了口算的基础,在试商时,学生按老师要求先把想的内容写下来,例如:24560=? 想:604=240,240最接近245,所以商试4。再例如:18929=?想:把29看成30的话,306=180,180最接近189,那么商试6。接着还需理解两位数除法中,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商写在个位;而当前两位够除时,就要先除前两位、商写在十位,例如:31815=?就是这样。通过多次巩固商书写的位置和除的顺序的基本问题学生基本解决。之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尽管教学时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

课上,特别针对试商、调商进行了大量练习,尤其是对于除数是24、25、26等的题进行了强调,例如:19526=?把26想成 25,258=200,所以商试7。之后巩固记忆254=100、255=125、256=150、257=175,258=200等。

课后,通过学生的作业,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又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另外,在做完题后,让学生加上了验算,使其能够自我验证,自我检查,反而出错的几率小了很多。然后还让学生每天花上几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为笔算打好基础。

总之,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教学中,四舍五入法、口算法、同头试商法和折半商五法可视其情况挑选应用,可以互相弥补,相得益彰,得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故事引入的比较好,前两个规律是...

“商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最后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商变化规律,第二部分是商不变规律。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故事引入的比较好,前两个规律是八戒的两关,闯关后,悟空才分饼给八戒,通过这个分饼使产生问题,“用悟空采用什么数学知识,教育八戒?”引出要学习之后才能解决问题,就来学习:课题(板书:商的变化规律),

2、结合实际改变教材内容顺序,学生发现被除数200不变,除数从2变到20,有什么变化?学生说扩大了,商从100变到10,商缩小了。除数再20变到40也扩大了,商从10变到5,商也缩小了。说明除数从上往下扩大了,商从上往下反而缩小了,反之除数从下往上缩小了,商反而扩大了。之后总结这两条规律,再利用练习,加深对被除数不变,商随着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3、除数不变,商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由学生总结规律。掌握了上个内容,这个环节就相对比较简单。出示练习题巩固这个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商的不变规律,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论证规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商都是7,你能写出商都是7的除法算式吗?然后说出两组比较时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还可以怎么说(乘以相同的数),要注意“同时”,再比较另两组比较时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了,(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最后用语言总结规律。

4、练习的设计还比较满意,尤其是最后哪道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学到如何简便运算。

不足的地方,有以下三点:

1、由于这节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要讲透三个规律很难,时间紧张。

2、习题的设计不够精当,比如第一道判断题的第三小题应该这样设计(30÷2)÷(6÷3),以及第三道“数学小护士”的难度有点大,因为时间不够,就要用简单一点改错题

3、回答问题没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语言不够精练,不干脆利落,有点紧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数的认识其认知结构是相通的,都要从“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数的排序”等方面进行认识和研究。现行小学教材把数概念的教学分散编排在一至四年级中,但由于老师在每次的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同时课堂组织中数的读、写、组成的又独立进行。从而造成学生年段知识间的断裂与跳跃,对单元知识缺乏整体的认识,所以同一层面的学习必然呈现重复、机械、割裂的状态。

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生活中的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对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为了让学生从数的读、写、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概念能进行全方位的认识,我尝试让学生依据已有经验,从整体进入对大数的自主性研究。同时通过与原有认知结构多角度地沟通,使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概念认识,形成学习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主动发展的契机。

学生经过一至三年级数的认识,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一定的经验,这就为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做了很好的铺垫。基于以上认识,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让学生依次经历万以内的数,再到十万以内的数,再到整个万级数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引导学通过对万以内数的读法进行类比迁移,沟通五位数与万以内数的联系,再类比到整个万级的数。同时在过程中体会数位顺序表的生成性,掌握分级读数的原理与方法,拓展了学生今后的延伸学习的思维与能力。

这是一堂复制课,是根据局小的一节课,自己再进行了一定的理解,稍有所改动。

本节课分为三大块教学,第一大块是分类,在教学的时候,因为出现了类似40501的数,我想表扬,放是放开了,但在收的时候忘了收。当时没有反应过来,虽然过了一会儿就已知道,但以覆水难收。我指的是第一大块在结尾的时候,应作如下总结:我们在这里仅对8个5位数进行了研究,就已会读所有的五位数了,看来分类研究对数的研究是非常有用的,我们今后要多采取此种研究方式来为我们服务。

第二大块其它问题是都在预设之内的,有个问题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也就是100000的写。因为本节课的重心是万级数的新数位的产生以及它的读写以及组成。所以对写数稍有所放松。在然后在这里我就多问了一个问题,1000000怎么写,当然相应的延长了时间。另外,我对原来的结构中的十位、百位、千位的产生过于琐碎,又让学生重新说了一遍,而没有重心下移,也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第三大块的教学时间不够,从而在最核心的`一块学生的时间感悟不够,一堂课的整体感也就没有出来。

到了第三大块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时间,还剩15分钟,就比较急了,因为学生感悟的时间比较少,对于无0的万级数学生会读,但更重要的读法的补充有问题。我原来是通过两个问题来推进的:一是无0万级数与个级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完善无0万级数的读法,二是对于无数位表的12345678怎样读比较简单,从而完善万级以内数的读法。到底是先比较相同点还是先比较不同点。从课堂生成来看。这样的三个步骤我觉得比较好。一、万级上的2356与个级上的2356有什么不同,生答:多一个万字。二、其它还有什么不同?生:没有。三、师收:也就是万级数按个级数来读,再多一个万字。我有点过于纠缠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在叫学生写数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写在数位表中,没体现出分级读的优势,应提醒学生写在表外。这样学生就会应用刚才所学知识来读新的无0的大数。关于有0的数的读法,是本节课的难点,这里的问题是:一是在读万级数的时候,因为规则没有完整归纳,所以导致到有0数无法顺利迁移,即万级数按个级数读,然后再找读法是否相同,再让学生读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所以这里的第一层次是先学生读,再比较0读法是否相同。第二层次应让学生有一个知道0的读法相同之后,读一读,再一次感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五

《合理安排时间》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里面的知识,是通过简单优化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节课我是这么设计的:

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之礼,也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请客人吃烙饼的活动场景,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情境中。当画面呈现出妈妈让小明给李阿姨烧壶水沏杯茶的信息后,不马上提出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的问题,而是让学生想一想,平时沏茶需要做哪些事,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

老师要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我以一个个的具体事例,组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体会优化思想。

例如:借助学生交流的成果,直观再现烙三张饼最佳方法的过程,让全体学生清楚的看到,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印证了学生的发现,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烙三张饼最佳方法的理解。再如:在学生一次解决四张饼、五张饼、六张饼的最短用时后,请学生讨论解决烙七张、八张、九张、十张饼分别最快需要几分钟的问题。这些活动,让所有的`学生了解了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这些活动,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

上述教学活动既使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向上学习态度的体验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尽量改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六

我的这节课教学重点之一是含有万级和个级数的读法,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出示52395239、3004000、4080007三个数,说组成,然后学生试写,小组谈论、总结写法,教师揭示写法。这样试教下来,觉得例题处理的太草率,重点不够突出,不够细致。学生看似会了,但是没有真正理解写法,没能将写法掌握、运用。后来为了突破重难点,将教案做了修改,突出重点,细化处理写法。得到下面是教学设计:

你们能说说这两个数的万级是怎么组成的,个级是怎么组成的吗?

指名说。

第一个数是由300个万和4000个一组成;第二个数是由408个万和7个一组成。

你是怎么做到又快有准的?(借助画分级线)

你能试着写出这两个数吗?(投影演示出学生作业)

第一个数的百万位上有3个单位 ,那就是三百万,十万位和万位上没有一个单位,那就用0来占位,那就是300万。个级的千位上有4个单位,那就是四千,合起来就是三百万四千。

第二个数:百万位上是4,十万位上没有,那就是0来占位,万位上是8,合起来就是408万,个级只有个位上为7,其他个级数位都用0占位,最后这个数就是四百零八万零七。

追问: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小结:写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0。

这样设计是建立在学生能正确说出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在掌握数的组成再来写数,学生是带着对数的自我理解来写数,不是套用写法规则,很明显会轻松自如许多。这样设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学生按照计数器学出数后,全班在反馈的同时,一位一位的来按照数的组成写出每一位的数。然后再来回顾、总结写法,这样,写法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年轻教师在备课时,总是在突破重难点,如何把握重难点上欠缺火候。我时常有这样的感觉,知道哪是重点、哪是难点,但是到底在40分钟内应该怎么处理,哪种方式合适,如何组织教材内容,这些正是我们研读教材不透,琢磨教材不深的体现。师傅常常给我说,要花时间去研究教材,但是如何下手研究,研究教材的什么,我看着教参。我经常这样问自己。虽然,一段时间的教学下来,我已有所领悟,但是领悟还不够彻底,还需要加油啊!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篇七

7月3号,我给市级骨干上了一节数学课。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教材(北师大版)第七单第一节课的内容《温度》。下面,我就这节课,我想说一说自已的感想。这节课我共分为四个环节。

让学生感受到温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上,我创设了“两瓶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冷和热——感知温度,从而导入本题。

这个环节,我也是从生活中的温度出发,以“冰箱窗口上的温度数据”引入,让学生会读温度,知道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写法。进而介绍温度计、0度的教学。在这环节上,我第一次上课时,并不是这样设计的。经过教研员们的指导,让我体会到,温度来自于生活,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去寻找温度。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温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处处存在。

这个环节,是最让我头疼的。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不是特别的.好。由于是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要过高。必竞还差半年多呢?所以,我就先出示两组温度,一组零上,一组零下,通过标温度,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比较零下和零下的温度。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们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会了怎样比较温度。能够掌握了比较温度的一些规律。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还给了我一些建议。出示:两个零上的温度,两个零下的温度,0度,大胆放开,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发现温度之间存在的规律。但是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点。所以,没有大胆的去尝试。最后我选择了放弃。有机会真想尝试一下。

在这一环节上,让学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了解我国的天气情况,渗透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体会,希望大家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促进我成长。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小学生暑假计划内容 小学生一周计划表(3篇)

下一篇:最新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