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知识结构图模板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知识结构图模板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整理 初中物理力知识结构图篇一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

(1)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p=f/ 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前二者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1、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

大气压p0=760mmhg=1900px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2、标准大气压——支持1900px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hg=1900pxhg=1.013×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3、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拔2000米内可近似地认为高度每升高12米大气压约减小1毫米贡柱,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4、测量工具:

⑴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⑵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3、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时,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2、浮力的应用

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排水量。

潜水艇:改变自身重来实现上浮下沉。

气球和飞艇: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实现上升下降。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用=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③总功: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即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w总=fs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η=w有用/w总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1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

④单位:瓦特(w)、千瓦(kw) 1w=1j/s 1kw=103w

1、动能

①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但不一定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②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③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2、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也越大。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③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模式往往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但是,自从近年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新课改理念与传统教学相比起来,更加注重物理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此外,新课程改革也对当前的初中物理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教材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插图,这就时初中物理教学更加的生动,也更具趣味性。在新课改的理念学,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也更具独立性和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频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沟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也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初中物理的力学学习是力学基础性教学,可以为学生高中、大学的力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初中物理的力学教学为学生传达一些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一些力学的基础性规律,这些规律和原理便是力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学生只有全面的掌握力学中的基础规律,才能学好后续的物理学知识。

初中物理的力学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性教学,也是教学中难点和重点的集中所在。在试卷中,力学题目占的分值比重也是最大的。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力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出现了逆反心理,虽然教师努力的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但是仍然难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确都无法达到目标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初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素养,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够得到本质的发展和提高,即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从生活中的力学出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的完善物理力学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必须要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激发学生提问意识的重要方式之一,提问则是搭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提问空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在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思考,根据学生对力学掌握的实际水平来解决问题,努力促进学生对力学知识的思考和领悟。此外,教师在解答学生问题的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容易出错的部分向学生提问,根据力学教学的侧重点将其设计成问题,运用变题和组题的提问形式,给学生搭好台阶,问题的提问应当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力学中的难点、重点。与此同时,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索时间,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来思索答案,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力学思维活动,实现自我探索和发现。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是整个初中物理的基础,并与电学、原子物理、气体等知识相结合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课程中,如果学生力学知识掌握的不好,基础没有打好,对以后物理知识的学习也会难以理解,造成一种恶性循环。为此,教师可以将课堂中随处可见的道具利用起来来提高力学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将课堂中常用的工具“粉笔”全面的利用起来,粉笔是教师与学生最为重要的沟通工具,除了书写功能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粉笔的其他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消化抽象的知识,增加力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例如,要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中空气阻力、物体 量与物体下落速度的大小就可以利用粉笔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取一张纸和一只粉笔,在一样的高度释放令其自由下落。这时,发现粉 笔的下落速度比纸要快,教师向学生提一定的问题,自由落体不是不论物体质量,下落速度都是一样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再将纸揉成纸团,与粉笔一起放在同样的高度释放,这个时候粉笔和纸团就是同时着地的,这样就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并把空气阻力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很直观的展现出来,从而印证教材上的结论。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惯性定律,教师可以采用粉笔和纸相结合的方式跟学生演示,首先准备一张平整光滑的桌子,将几支粉笔压在白纸的一端将白纸的三分之一固定在桌子上。由教师演示,迅速的将纸抽离,这时候纸抽离出来,但是粉笔还是屹立不倒的,这就是惯性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随后,教师可以由学生自愿上台的形式让学生来自己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惯性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s("content_relate");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力的知识点09-02初中物理力知识点2篇01-26初中物理常见的力知识点总结11-01初中物理力的复习要点12-06必修一物理力知识点09-16中考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04-13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12-14【精】中考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01-06必修一物理力知识点3篇09-17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局扶贫工作总结报告优秀

下一篇:最新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