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 乡扶贫办主任先进事迹(汇总8篇)

最新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 乡扶贫办主任先进事迹(汇总8篇)

小编:文轩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篇一

**、男、汉族、生于1964年6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95个自然村寨,106个村民组,总人口16527人。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幽深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香火岩峡谷;迤俪秀美的青龙河十里画廊;恬静中带着些许奔放的青龙河漂流等旅游景点。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全省农民文化家园建设示范点水头寨,布依书法第一村王车村等人文景观。近年来,得益于市、县加大对旅游开发的投入,乡内旅游业初俱规模,人流量逐年增加,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

面对新的课题,我在认真学xxx省、市、县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精神后,认真分析乡情,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很抓落实,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平安**”创建成果。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由于方法得当,措施有力,使全乡的群防群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大胆探索,创群防群治工作新模式

他通过深入村寨调查了解到,各村(居)的群防群治队伍均为综治“一.五”、“二.五”规划期间组建的治安联防队、护村、护寨队、等形式,成员大多由村组干部兼职,尽管开展了一定的工作,防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误工损失无出处,工作积极性受到方方面面的挫伤,导致多年建立的治安防范网络出现了漏洞,有的甚至有其名无其实,使一些可防性案件时有发生,群众反映强烈。我把收集到的群众的呼声及时向乡党委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并提出以自然村寨为防范单位组建治安协会,这个想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决定在**村马有寨搞试点,就这样,一出由政府搭台,综治协调,公安指导,群众唱戏的新型群防群治网络建设试点在**拉开了。

他又亲自到**治安协会进行指导,围绕维护寨子的社会治安开展防范宣传,通过召开亲自大会,制定**治安公约,治安协会工作职责,治安巡逻防范制度,**“四类”人员登记册,大牲畜登记册,贵重物品登记册,值班巡逻记录表等,协会与本寨村民签订了治安协议书,到2004年底全寨已发展到90%以上的农户参与了治安协会。协会大力实施123456工程,即组建一个协会、两个职责(巡逻防范和值班守护)、三个结合(一是与保护古寨相结合、二是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三是与发展相处旅游相结合)、四个防范(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五进村寨(警务进村寨、群防群治进村寨、法律服务进村寨、宣传文化进村寨)、六个一卡口建设(一部电话机、一面大铜鼓、一只手电筒、一本法律书、一张通讯卡、一份承诺书),协会结合寨情,将协会成员分成11个巡逻组,开展轮流巡逻防范活动,收到了明显的防范效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全寨的群防群治工作明显加强,发案明显减少,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的安全感明显提高。由于这种把整个寨子的治安防范落实到户户头上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的新型群防群治模式的防范效果明显。我把治安协会的组建在全乡各村铺开,得到了县政法委领导的首肯,并于 2007年8月4日在**乡召开了全县的基层创安工作现场会,会议把这种新型群防群治形式称为“**模式”,并在全县推广。时任贵阳市委政法委书记的秦如培同志在贵阳《综治?创安简报》第 18 期上签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抓好,发动群众是关键,**县**乡**成立治安协会的做法值得全市学习借鉴”的批示。

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篇二

扶贫办事迹材料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扶贫办事迹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作为扶贫办,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阅读!篇一 xx 年,xx 镇扶贫开发工作...作为扶贫办,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阅读!篇一 xx 年,xx 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xx 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xx 年工作总结(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 xx 镇 xx 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 73 户 317人,耕地面积 1563 亩,人均有粮 470 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 16.3万元硬化村庄道路 5 条 2850平方米;投资 9.3 万元新建蓄水池 1 个 60 立方米,铺设管道 3.1 公里;投资 0.8 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 20 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 255 亩改良基本农田地 25 亩;投资 0.3 万元建标志碑 1 座。该项目总投资 26.7 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 15 万元,群众自筹 11.7 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 镇xx 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 3.5%。

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

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xx 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

篇二 中国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技术水扶贫平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

一、基本情况 1、行政区划:xx 乡位于大方县城东北面,10 个行政村,55 个村民组,面积 127.47平方千米,截至 20xx 年,常住人口 12624 人,其中农业人口12520 人,有苗族、彝族、仡佬族、白族、蒙古族等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 4486 人。

2、经济数据:20xx 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 6900 万元,财政总收入 900 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 5873 元。

3、农业数据:20xx 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3760 万元,粮食总产量 6518 吨,主要有玉米、马铃署、养牛、养猪等农业产业。

4、资源数据:全乡森林覆盖率 71%,有林地 66060 亩,耕地 17210 亩,主要有煤炭矿产资源,油杉河旅游景区资源。

5、历史沿革:xx 乡位于大方县城东北面,地理位置为东经10547.5--10557.2,北纬 2719.1--2728.9。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 45 公里,周边与百纳乡、大山乡、三元乡、雨冲乡和金沙县箐门乡以及百里杜鹃管理区接壤,长百线(长石至百纳)横贯乡境内,离杭瑞高速路 8.5 公里,距大纳路 47 公里。区域面长东西 15.1 千米,南北宽 17.97 千米。乡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海拔在 800-2100 米之间,四季特征分明,气候宜人。区域内地形高差起伏较大,许多地方成悬崖峭壁之势,河谷深切,呈山高谷深之态,以中山地形为主,境内平均海拔 1475m,山地区面积占 47.4%,丘陵区面积占 42.7%,山间平坝区面积占 9.9%。区内碳酸岩地层分布广泛,在岩溶地层区,岩溶发育强烈,形成了峰丛、漏斗、溶洞、溶蚀裂隙、洼地、落水洞和地下暗河等岩溶地貌;非岩溶地层区,山顶普遍为山原缓脊地貌,山麓坡面、坡脚及山间盆地平缓地带常存在厚度较大的残坡积物。

6、扶贫情况:我乡是二类贫困乡、有 10 个村,其中:共有 7 贫困村(一类 4 个,二类 2 个,三类 1 个),非贫困村 3 个。20xx 年建档立卡 1604 户贫困户,3510 人贫困人口,计划减贫 1377 人。主要发展了玉米、马铃署、养牛、养猪等扶贫产业。

干,奋力拼搏,切实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全乡减少贫困人口 440 户,1377 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 10 个百分点。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xx 年末的 5873 元,提高到 20xx 末年的 6550 元,人净增 677 元,增长幅度达到 11.5%。

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1)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 20xx 年 5 月 21 至 20xx 年 5 月 27 日,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

(2)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在 20xx 年 5 月 28 日至 6 月 3 日各村公示了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乡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乡按照各村上报的初选贫困农户名单,乡在 20xx 年 6 月日公示了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4)按照市、县的通知,20xx 年 7 月 28 日至 8 月 15 日,xx 乡通过 10个村核实,村级公示、乡级公示,新增了低保户和五保户为贫困户。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经统计 20xx 年末,全乡有 20xx 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 1604 户,3510 人,其中:扶贫户 244 户,773 人。扶贫低保户 170户,416 人。低保户 706 户,969 人。五保户 59 户,60 人。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创新产业扶贫开发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

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按照识别贫困农户的方法和步骤,经统计 20xx年末,全乡有 20xx 年度建档立卡贫困户 1604 户,3510 人,其中:扶贫户244 户,773 人。扶贫低保户 170 户,416 人。低保户 706 户,969 人。五保户 59 户,60 人。现有县级三个单位帮扶三个村,解决农户购买肥料资金困难问题,投资 6.39 万元。梳辫子,建分类机制。通过分类,全乡划分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贫困人口。其中,无劳动能力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低保户和五保户有 765 户,1089 人,有劳动能力但需要实施通过发展产业、技术培训和改善基础设施实现脱贫的贫困户有414 户,1189 人。结对子,建驻村机制。按照县委、政府安排,全乡县、乡、村在职班干部的按照"54321"结对帮扶要求,共计帮扶干部 220 人,帮扶贫困户 839 户,2481 人。全乡 10 个村,已安排驻村工作组 9 个,帮助村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找票子,建融资机制,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争取小额贴息贷款 60 万元,解决村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解决村民的资金困难问题,为村民多找票子想办法。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为了全乡 10 个村各项工作,近几年,xx 乡选派了三名乡级干部到村担任村支书或是村副支书,三位干部都很好地发挥了选派村干部的优势和作用。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人,帮扶贫困户 839 户,2481 人。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实施方案,全乡计划实施养鹅 23320 只,项目覆盖 8 个村,778 户,现正在询价采购。计划种植石榴 800 亩,项目投资 40 万元,现正在组织宣传发动。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方案,计划举行雨露计划三位一体增培训 100 人,投资 1 万元。现已争取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补助对象 3 人,补助资金每人 4000 元。金秋助学补助对象 5 人,补助资金每人 1500 元。完成黔深雨露直通车任务 4人。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实施方案,全乡完成实施 60 户,投资 91.5 万元,在 10 月底全部实施结束。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实施方案,乡计划实施生态移民 1000 人,报告已上报。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实施方案,完成实施通村公路硬化 4.7 公里,投资 235 万元。完成实施一事一议通组公路硬化3.1 公里,投资 155.81 万元。完成"四具体"工作方案 7 个子方案的"1+7"工作方案。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 4 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4、做好 20xx 年减少贫困人口的工作 乡党委、政府根据各村贫困人口的情况,做好 20xx 年减少贫困人口的分解工作,做好 20xx 年减少贫困人口的计划,有目的性帮扶贫困农户。按照县委、政府分解的任务,xx 乡 20xx 年完成减少贫困人口 1377 人。

5、项目实施情况

20xx 年实施好历年未实施结束的财政扶贫项目,重点实施 20xx 年至20xx 年项目。20xx 年实施项目总计 10 个,总投资 528.3 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扶贫村基本情况 我镇荆溪、排竹、信立、群观、文定、阳家等 6 个省定扶贫村均分布在山区,共有 50 个村民小组,723 户 3079 人,贫困人口 2354 人,占总人口的 76.4%。上述 6 个村境内交通不便,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20xx 年,县委决定实施荆溪等 6 个村为期两年的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县人大办、县民政局等 17 个单位进驻 6 个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公开、公正、透明。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狠抓扶贫项目建设。

年初,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让农民群众提出本村经济发展思路,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镇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村实际情况和村民愿望,突出抓好了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508.5 万元建成了排竹、信立等村 11.3km 通畅工程,解决了 16 个组群众出行难问题;投入 4 万元实施了群观 3 组 1km 的通达工程;投入 6 万元新修文定村高标准渠道 1.01km,解决了 3 个组近100亩水田的灌溉难题。二是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投入 75.3 万元修建了排竹、信立、阳家、群观等 4 个村的村级活动中心,解决了村里无处办公、无地开会等问题。三是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投入 10 万元实施了荆溪村人畜饮水工程项目,解决了 11、14 等 4 个个组的饮水难题。四是实施农网改造项目。投入 140.2 万,实施荆溪、文定等村改造线路 15.5km,其中高压 1.2km,新装电表 253 块,投入 5 万元对排竹村低压线路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三个村的群众照明质量。

3、群策群力,发挥特色,拓宽增收渠道。

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富余劳动力。首先组织富余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广州等地进厂务工增加收入;其次要求在本镇实施的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项目,必须有 10%的劳动力是雇佣本镇农民,通过参加工程建设,增加收入。20xx 年我镇共转移富余劳动力 1470 人,人均增收 167 元。三是加强对口帮扶单位的联系,多方争取资金,加快脱贫步伐。20xx 年我镇 17 个帮扶单位,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阵地建设、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帮扶村建起了村级活动场所,解决了修路的部分经费,组织技术人员修建水渠,累计投资达 34 万余元,促进了扶贫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4、以人为本,协调推进,突出民生保障。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我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一是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今年荆溪等 6 个村实施危房改造十余座,解决了 40 余人住房难问题。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评议 245 人实施"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帮扶资金 400 元/人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达 95%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 85%以上,截止目前,已有 485 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待遇,年内 236 人享受低保补助。二是计划生育、综治稳定与安全生产等工作稳步发展。年内妇检率达 100%,上访户为零,安全事故为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在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进程。

三、下步打算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加大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村以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巩固扶贫成果,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贫困户脱贫致富观念,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二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项目建设,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三是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中心任务,建立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扶贫办工作计划

扶贫办工作计划

扶贫办岗位职责

扶贫办工作汇报

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篇三

   吴xx,男,汉族,1991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6月参加工作。2017年2月,任xx镇党政办主任兼扶贫办主任;2018年6月,下派为xx镇xx村驻村工作队员。

自从事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吴xx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和“六个精准”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凡事亲力亲为、不辞艰辛,积极奔走在各级部门、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之间,做帮扶部门、帮扶干部及贫困户之间的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倾情帮扶,勇当脱贫攻坚排头兵的拼搏和贡献精神,得到干部和群众的高度好评。

2016年,面对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工作千头万绪、重担无人敢挑的窘境,吴xx同志作为单位新人,自告奋勇扛起脱贫攻坚这面大旗。2017年,面对5个插花式非贫困村脱贫和2个贫困村摘帽的沉重压力,吴xx同志主动要求镇党委将自己调整为县级重点贫困村驻村干部;2018年,面对拟摘帽贫困村班子成员老龄化、工作推进吃力等问题,作为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对象的他,毅然响应组织部号召下派为驻村工作队员,并又主动要求镇党委将自己调整为该贫困村驻村干部。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面对各种苦难,吴xx同志没有逃避和退缩,反而是越难越上,一干就是三年。期间,面对家庭与生活的双重压力,特别是新婚、小孩出生、家人病重与扶贫督查、验收冲突时,他更为了“大家”舍弃“小家”,毅然选择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白+黑”和“5+2”式的工作,最终不负众望,全面实现户脱贫、村摘帽的工作目标。

吴xx同志用实际行动和突出业绩践行了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也展现了基层干部的奉献敬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组织和领导的认可。201x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xx县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吴xx同志紧盯制约贫困的关键因素,真抓实干、靶向治疗,务求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坚持摸清贫困家底。他深知“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扛起脱贫攻坚这面大旗后,他积极携同各部门、帮扶干部深入全镇8个村100个小组456户贫困户家中,调查核实每一户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看“扶贫对象准不准、帮扶措施实不实、脱贫需求清不清、脱贫成效真不真、资金使用准不准、指标数据全不全、政策宣传明不明、群众引导认不认”等;充分征求贫困户意愿及自身发展需要,为每一户贫困户都量身制定了帮扶措施及规划,为后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好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夯实基础设施。他深知“要致富,先修路”,必须破解基础设施薄弱难题,他会同镇供电、交通、水利等部门,多次实地走访、征求民意、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及时跟进,最终实现农网电力改造3个村36个社、通社道路新建9.2公里、生产生活便道新建1.0公里、便民桥新建1座、小板路新建2公里、提灌站新建3座、山坪塘新建13口、蓄水池新建7口,极大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的问题。

(三)坚持打造长效产业。他深知“要致富、先种树”,必须破解富民产业培育为“零”难题,他会同镇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多次研判,提出“学习考察开眼界、拓宽思路促脱贫”思路,多次建议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农技员、第一书记等到先进乡镇学习,获得充分认可并成功践行,极大扩宽了帮扶干部的思想眼界。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种植场或大户+贫困户”等方式,积极引进合作社、大户或种植农场进行联合打造,发展无核沃柑种植200余亩、通贤柚种植300余亩、中药材种植100余亩,不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万元目标,还通过土地流转及解决就近务工使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入,增强了全镇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奋斗信心。

(四)坚持提升内生动力。他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必须破解贫困户精神贫穷难题,要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除了利用好政策,创造好环境,更重要的是扶贫先扶志,精神扶贫更胜于物质扶贫,如果精神上不能够脱贫,就难以战胜贫困,反而被贫困压倒。因此,他把增强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切实加强贫困户感恩教育,牢固树立一颗自强感恩的心,克服“等、靠、要”思想。二是积极开展贫困户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户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技术技能达100余人次。三是积极推选最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贫困户先进典型,并在全镇宣讲。通过这种现身说教的方式,树立榜样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与决心。四是积极鼓励贫困户参与村级公共事业,夯实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五是深入开展帮扶“六个一”活动,让贫困户与帮扶部门、镇村干部一起共学一次扶贫政策、共商一次扶贫措施、共叙一次农家话语、共吃一次农家饭菜、共干一次农家活儿、共解一件农家困难。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此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心灵距离,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使贫困户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增强了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逐步培植起“勤劳致富、自强自立、不甘贫困”的勤奋思想。

吴xx同志用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落实,使贫困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2017年,因xx村是脱贫攻坚重点村,吴xx同志被党委、政府调整为该村包村干部。刚担任包村干部不久,吴xx同志发现贫困家庭中的特殊一员—xxx,因为丈夫、儿子相继去世,儿媳改嫁,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伤痕累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吴xx同志始终践行习总书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讲话精神,多次到xxx家庭进行家访,听取其家庭的具体困难和诉求,耐心为其讲解党和政府优惠政策,并与其一道共同规划致富出路,在他的关心和帮扶下,xxx不仅逐步走出生活阴霾顺利脱贫,还重拾生活信心,成为首届“xx脱贫榜样”。

另外,吴xx同志无论是面对因无房暂居村小破旧房屋类的廖洪位家庭、因丈夫患有胃癌遭受沉重治疗费用类的xxx家庭还是因就学小孩众多而承受昂贵学费类的xxx家庭,无不是以诚相待、以心交心,细心关怀、竭诚帮扶,把他们视为亲人、朋友,带领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同全省、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吴xx同志时刻都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心系群众、倾情帮扶,做百姓的贴心人,做贫困群众的好朋友,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篇四

 吴xx,男,汉族,1991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6月参加工作。2017年2月,任xx镇党政办主任兼扶贫办主任;2018年6月,下派为xx镇xx村驻村工作队员。

自从事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吴xx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和“六个精准”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凡事亲力亲为、不辞艰辛,积极奔走在各级部门、帮扶干部和贫困户之间,做帮扶部门、帮扶干部及贫困户之间的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务求实效、倾情帮扶,勇当脱贫攻坚排头兵的拼搏和贡献精神,得到干部和群众的高度好评。

2016年,面对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工作千头万绪、重担无人敢挑的窘境,吴xx同志作为单位新人,自告奋勇扛起脱贫攻坚这面大旗。2017年,面对5个插花式非贫困村脱贫和2个贫困村摘帽的沉重压力,吴xx同志主动要求镇党委将自己调整为县级重点贫困村驻村干部;2018年,面对拟摘帽贫困村班子成员老龄化、工作推进吃力等问题,作为后备干部递进培养对象的他,毅然响应组织部号召下派为驻村工作队员,并又主动要求镇党委将自己调整为该贫困村驻村干部。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面对各种苦难,吴xx同志没有逃避和退缩,反而是越难越上,一干就是三年。期间,面对家庭与生活的双重压力,特别是新婚、小孩出生、家人病重与扶贫督查、验收冲突时,他更为了“大家”舍弃“小家”,毅然选择坚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白+黑”和“5+2”式的工作,最终不负众望,全面实现户脱贫、村摘帽的工作目标。

吴xx同志用实际行动和突出业绩践行了一名扶贫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也展现了基层干部的奉献敬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组织和领导的认可。201x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xx县2017年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吴xx同志紧盯制约贫困的关键因素,真抓实干、靶向治疗,务求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坚持摸清贫困家底。他深知“没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扛起脱贫攻坚这面大旗后,他积极携同各部门、帮扶干部深入全镇8个村100个小组456户贫困户家中,调查核实每一户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看“扶贫对象准不准、帮扶措施实不实、脱贫需求清不清、脱贫成效真不真、资金使用准不准、指标数据全不全、政策宣传明不明、群众引导认不认”等;充分征求贫困户意愿及自身发展需要,为每一户贫困户都量身制定了帮扶措施及规划,为后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好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夯实基础设施。他深知“要致富,先修路”,必须破解基础设施薄弱难题,他会同镇供电、交通、水利等部门,多次实地走访、征求民意、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及时跟进,最终实现农网电力改造3个村36个社、通社道路新建9.2公里、生产生活便道新建1.0公里、便民桥新建1座、小板路新建2公里、提灌站新建3座、山坪塘新建13口、蓄水池新建7口,极大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的问题。

(三)坚持打造长效产业。他深知“要致富、先种树”,必须破解富民产业培育为“零”难题,他会同镇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多次研判,提出“学习考察开眼界、拓宽思路促脱贫”思路,多次建议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农技员、第一书记等到先进乡镇学习,获得充分认可并成功践行,极大扩宽了帮扶干部的思想眼界。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种植场或大户+贫困户”等方式,积极引进合作社、大户或种植农场进行联合打造,发展无核沃柑种植200余亩、通贤柚种植300余亩、中药材种植100余亩,不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万元目标,还通过土地流转及解决就近务工使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入,增强了全镇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奋斗信心。

(四)坚持提升内生动力。他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必须破解贫困户精神贫穷难题,要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除了利用好政策,创造好环境,更重要的是扶贫先扶志,精神扶贫更胜于物质扶贫,如果精神上不能够脱贫,就难以战胜贫困,反而被贫困压倒。因此,他把增强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切实加强贫困户感恩教育,牢固树立一颗自强感恩的心,克服“等、靠、要”思想。二是积极开展贫困户创业就业技能培训,鼓励贫困户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技术技能达100余人次。三是积极推选最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贫困户先进典型,并在全镇宣讲。通过这种现身说教的方式,树立榜样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与决心。四是积极鼓励贫困户参与村级公共事业,夯实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五是深入开展帮扶“六个一”活动,让贫困户与帮扶部门、镇村干部一起共学一次扶贫政策、共商一次扶贫措施、共叙一次农家话语、共吃一次农家饭菜、共干一次农家活儿、共解一件农家困难。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此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心灵距离,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使贫困户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增强了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逐步培植起“勤劳致富、自强自立、不甘贫困”的勤奋思想。

吴xx同志用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落实,使贫困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2017年,因xx村是脱贫攻坚重点村,吴xx同志被党委、政府调整为该村包村干部。刚担任包村干部不久,吴xx同志发现贫困家庭中的特殊一员—xxx,因为丈夫、儿子相继去世,儿媳改嫁,原本幸福的家庭变得伤痕累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吴xx同志始终践行习总书记“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讲话精神,多次到xxx家庭进行家访,听取其家庭的具体困难和诉求,耐心为其讲解党和政府优惠政策,并与其一道共同规划致富出路,在他的关心和帮扶下,xxx不仅逐步走出生活阴霾顺利脱贫,还重拾生活信心,成为首届“xx脱贫榜样”。

另外,吴xx同志无论是面对因无房暂居村小破旧房屋类的廖洪位家庭、因丈夫患有胃癌遭受沉重治疗费用类的xxx家庭还是因就学小孩众多而承受昂贵学费类的xxx家庭,无不是以诚相待、以心交心,细心关怀、竭诚帮扶,把他们视为亲人、朋友,带领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同全省、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吴xx同志时刻都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心系群众、倾情帮扶,做百姓的贴心人,做贫困群众的好朋友,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篇五

**,男,壮族,生于1981年7月,本科文化,2005年12月参加工作,现任**县**镇扶贫办副主任。

自全国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一句“历史选择了我们,很荣幸!应责无旁贷”。该同志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连续四年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群众的感情,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滴灌管道疏导作用,围绕六个精准,进村组、入农户、奔走于田间地头,调查摸底、总结经验,扑下身子钻研业务、解民忧、帮民富。

扎根农村摸路子精准出击初显成效

2016年,他带着工作队驻村了,格当村位于**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耕地稀少,属典型的石漠化山区。居住汉、苗、彝三种民族367户154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是全县46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之一,也得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结对帮扶,并派驻了一名第一书记“秦书记”。他们一起进村入户,对户、村的脱贫状况逐一进行分析,常常坐在村头、贫困户家里召集群众探索脱贫原因、怎么改变现状等等问题。

通过问题为导向系统精准制定《格当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增收、集体经济建设多方向出击。实施陶家垱、街子堡、新寨、砟子门、苏麻弄5个村组村内道路硬化2780米,建设龙哩、街子堡2个村组卫生公厕,建设街子堡村小组垃圾处理池。实施未通公路村组道路建设。为及早改变未通公路村组群众出行难问题,修通了哈家口村小组至木央镇苏麻湾村小组断头路1.2公里,启动了哈家口村小组至老寨村小组道路建设,结束苏麻弄、哈家口2个村小组不通公路的历史。加大路网建设投入。将格当村委会13个村小组进村道路共16.5公里全部硬化,彻底改变格当村交通状况。加大公共卫生投入。规划重建格当卫生室,提高群众求医的保障水平,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和环境,减轻群众负担。实施小曹、大湾、哈家口等村内道路硬化4300米,建设兵州、砟子门、大湾、哈家口等村组卫生公厕,建设老寨、兵州、石梯子、小曹等村组垃圾处理池。正在建设小曹小组、大湾小组通村硬化道路8公里及村内道路1万余平方米,建设13个村小组太阳能路灯73盏,不断美化净化农村环境。加大水利设施投入。实施格当水库灌溉片区机耕路及延伸灌溉沟渠配套项目建设,建设机耕路3600米,修建涵洞11个、三面光灌溉沟渠3400米。投入资金152.5万元建设电力提水工程解决陶家垱、大湾、达浪、苏麻弄、哈家口5个村小组146户618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安居房改造建设工程,在最高检和州人大、州中医院及县委政府的大力帮助下,改造了58户贫困户危房,其中统建6户。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扶贫发展的作用。新建老寨、达浪、陶家垱等8个党员活动室及活动场所。组织电焊工、砌筑工、电工、厨师等技能培训,参加培训人员326人次,取得初劳动技能证书301人。引导致海南、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区务工。以“村委会+农户+土地资源整合入股”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400多人发展增收产业。

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

2017年1月,他被调回镇扶贫办担任副主任,**镇被列入脱贫攻坚“先遣团”,计划2017年脱贫出列。作为“先锋战士”的他,努力学习兰考、井冈山等全国优秀脱贫攻坚工作经验,认真研究**镇贫困状况,用最短的时间适应新岗位。为最真实的掌握贫困现状、存在问题,他用2个月时间走村入户,完成133个村小组、1201户的走访调查。

精准识别,组织学习、培训会议30余场,并进村参与贫情分析会议,与驻村工作队一起战斗在一线。同事们都称他为“工作狂人”,他带领信息录入员,在学校微机房连续奋战20天,每天最多休息6个小时。有两次单位停电了,他抱着自己的电脑,带着信息员去“泡网吧”。完成全镇贫困户信息精准录入及修正。全镇剔除错评户586户2270人,新识别132户438人,脱贫返贫户10户41人,未脱贫266户1221人,最终锁定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048户4338人。

精准施策,系统精准编制《**县**镇脱贫摘帽工作实施意见》、《力追贫困村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镇危旧房改造实施方案》、《**镇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镇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建设工作方案》等。实施甘蔗种植、食用菌种植、沃柑、芒果种植及传统种养殖相结合为战略思路,结合扶持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收。实施3个行政村道路硬化43公里,新改建进村公路或生产道路25条52.5公里、硬化39个村小组村内道路33.29公里,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架设人畜饮水管道440公里,新建小水窑521口,全面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新改造5个村小组农村用电问题,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得到全面改善;实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项目,新安装户户通广播电视3600户,实现全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以上;拉通网络光纤线路到3个社区、9个行政村,互联网行政村全覆盖;建成一批村卫生室、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篇六

——记xxx扶贫办副主任xxx同志的先进事迹

xx县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境地区,由于诸多因素,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贫困程度十分严重,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和财政收入相当低,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扶贫攻坚是一项事关改革开放大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社会性工程,如何打好基础,对以后的扶贫开发至关重要。为了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上任后的xxx同志几乎走遍了全县的每一个村庄。每到一处,走家串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认真听取乡村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共同分析解决温饱的方法,研究脱贫对策。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协助和支持下,他带领扶贫办的同志先后完成了两次贫困户贫困状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健全、完善和充实了全县九乡两镇一场的贫困户档案,弄清了全县贫困乡、村,人口的分布和贫困状况,制定了《xx扶贫攻坚计划》,年度扶贫攻坚目标和任务,申报了村级扶贫规划和各类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确定了扶贫攻坚解决贫困户温饱的思路后。他积极协调全县各有关单位,组织力量、集中人、财、物,开展扶贫攻坚大会战。通过自治区、自治州、县、乡、村五级大力扶贫,使我县的贫困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程度大幅度下降。2003年全县农村人均收入达xxx元,比上年度相比,增幅达8%,如期解决了xx县489户2048人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特困群众基本上能“吃饱肚子,住上房子,接受教育”。

这一切,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和奉献。

扶贫办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人少事多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中,扶贫办共有5名人员,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撰写项目报告,与对口扶贫单位联系,落实各项扶贫工作计划措施,接待贫困户来访等各项工作忙的不可开交。

今年以来,xx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加快xx县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的头等大事。作为扶贫办的主要负责人,他积极洽淡劳务输出事宜,制定劳务输出计划,搜集劳务信息,帮助解劳务人员生活问题,在劳务工地一呆就是七个多月,他不怕若、不怕累、不怕脏,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农牧民讲党的政策,讲脱贫致富的技能和办法。作为柯尔克孜族农牧民他们习惯于游牧生活,故土情深。不愿走出家门,而事实证明,原创文秘材料,网。“不走出大门,不跳下马背”是不行的。通过他和农牧民的谈话,使外出务工的农牧民吃得下苦,耐得住寂莫,禁得住了考验,部分农牧民也放弃了不干活泡病号的念头。

在4月至11月份314国道修路过程中,xx县输出486人,分布在11个施工标段,真正是点多、线长、面广,作为劳务输出办公室的主要领导,他多次赴劳务工地看望、慰问务工农民,解决劳务输出中的生活、工资及务工人员往返路费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在11个施工标段,他经常来回往返检查,由于管理到位,资金、人员到位,确保了外出务工人员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钱挣。仅314国道劳务输出一项总收入达186.8万元。务工人员人均创收3843.6元,按农村人口2.58万人计算,人均增收72.4元。

为了农牧民早日解决温饱,为了xx县的扶贫事业,他委屈了孩子,慢待了父母,辛苦了妻子,也忙坏了身子。自上任以来,尤其今年劳务输出工作中,家务事基本上全部移交给了妻子。他的孩子小,也需要父爱,但他却不能更多的给他父爱,孩子的学习他顾不上辅导,整天早出晚归,有时孩子连他的面都见不到。扶贫办的工作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扶贫办的同志们都以苦为乐,团结进取,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任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年来,xx同志由一名不懂扶贫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位精通业务、了解政策的扶贫行家,在他抛洒的心血和汗水的热土上得到的印证,曾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表扬。

然而,面对这些成绩,xxx同志却谦虚的说:这些成绩和荣誉是大家共同取得的,是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大力支持的结果,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扶贫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要实现早日脱贫,还需要我们坚持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继续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为乌恰的脱贫致富做出新的贡献。

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篇七

时刻牢记我的那颗“初心”

在这盛大的节日前,能够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的殊荣,我深感荣幸,但也深感汗颜。

之所以汗颜,是因为我没有什么好成绩,不过就像一个本份学生,上学起早摸黑,认真听课做作业,可就是没有一份好成绩单,对不起党组织、对不起贫困群众、对不起扶贫干部。

如果说上学起早摸黑,天天听课做作业,仅仅及了一次格,算得上是一点小小成绩。那么这一点小小成绩,相信我有,你有,大家都有!我能做到,你能做到,大家都能做到!我没有什么感人事迹,在这里,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个基层干部的思想、工作点滴体会。

——30多年来,我没有忘记那宣誓时刻。人老了,一样喜爱回忆往事。作为一个50几岁、30多年党龄的基层干部,每当听到或者想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些话时,就喜爱回忆党组织第一次找我谈话时的内心忐忑,回忆入党那天的庄重誓言。入党誓词的12句话,没有一句是空洞说教,句句重千钧,句句要做到,句句可做到,句句都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如果要把誓词浓缩一句话来表达初心,我的初心就是毛主席的语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0多年来,我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初心。这个初心,让我与老百姓、村组干部结下了深厚感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时代、改革开放时代,长期的乡镇工作,我与老百姓、与村组干部打成一片,深深体会到了老百姓的酸甜苦辣。那些年,他们天天“两个五点半”,修水利,建公路,改梯田,抽槽子,到处留下战天斗地的瘦弱身影;他们舍不得吃和穿,农业税、特产税、水费、三提留五统筹,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才是自己的。现在,国家富了,大部分人日子过好了,可还有这么一部分人仍然处在贫困状态,如果他们得不到帮助,良心何在?轮到要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时候,我能够彷徨吗?从农村出来、又在农村工作的我,联想到这些人和事,就没有理由不苦干、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尤其是现在,一刻也不敢懈怠。这个经历,这份感情,是我不叫苦、不叫累,努力工作的力量之源。

——3年来,我继续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初心。我庆幸赶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一个扶贫办主任这个岗位,让我全程参与“7万多贫困群众脱贫销号、70多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全县脱贫摘帽”规模宏大的脱贫攻坚战。既然新时代给我一个参与解放贫困群众的机遇,我一定会抓住不放。

——3年来,我认真学习,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参谋水平,指导大家高质量干。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他的爱民情怀,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战一系列决策部署,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一系列政策,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一系列规范,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等一系列要求,我认真学习、反复学习,尽最大努力作出正确理解,减少失误,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为基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好指导。

——3年来,我带头干,难事、实事,大家一起干。扶贫办人手少,事情多,我常与班子成员谈到,事情有这些,人手也只有这些,柴是一捆,绳子是一条,扶贫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干,我怎么干,你们就怎么干。从此,拟方案,拟计划,盘数据,写总结,做动员,进村组,入农户,到田头,接信访,搞调研,搞培训,搞协调,我都是带头干。脱贫攻坚以来,扶贫办没有你推我搡、踢皮球现象,自己的事,自己主动干;共同的事,分工协作干。还有很多分工很明确的、不是扶贫办牵头的事,我从不推诿,也喜欢干,并且协调大家一起干。

——3年来,我拼命干,难事、实事,大家一起拼命干。脱贫攻坚以来,突击性的扶贫工作特别多,如果按部就班工作,任务就很难完成。我体会了工作连轴转的味道。2017年腊月,扶贫办挤满了人,来的人都是送审扶贫项目资金,凌晨1点,我召开乡镇扶贫办主任会,组织审核到4点;重要工作时间节点,在村里工作到凌晨5点,并且不是一次,我这样干,大家也是这样干。至于平时的工作,开夜工,我是经常的,其他同志也是经常的;乡镇扶贫办、驻村工作队同样是经常的。人,不是铁打的,上了年纪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我也是这样,住过院,吃过药,打过针,可我的住院、打针时间都是在晚上,白天没有时间住院,白天得干活。这一切,这一群人,都是为了那个“初心”,死拼那个目标。

——3年来,我没有浪费时间,难事、实事,大家赶紧干。今年全县要脱贫摘帽,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现在,离脱贫验收还只有不到100天时间,还有1万5千多贫困群众、19个贫困村没有脱贫,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整改到位,全县上下都在着急。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参谋,我很害怕时间一天一天流走。我也想休闲,我也想到处转转,可是扶贫工作事多事急、事事紧要、事事重要,不能浪费时间,晚上、双休也得抓紧干,很多重要工作都是这些时间完成的。下乡调研、督办不午休;返程路过湾边,也会抓紧时机入户看一看。只要有机会接触贫困群众或者非贫困群众,都会走上前去了解政策落实、干部帮扶情况。

小小成绩只属于过去,明天又是新的开始。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扶贫,我便无怨无悔。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党分忧的道路上,我定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为圆梦想当先锋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为圆梦想当先锋》。主要是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自2014年任回龙山镇华家大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为实现美丽乡村梦的点滴体会和感悟。

情系桑梓,回乡创业当头雁

我村位于名人故里回龙山镇北部,现有4个村民小组,1141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人文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突出。八十年代初,华家大湾村纺织业是全市闻名,创造过辉煌的时光。但在上世纪末,由于多种原因,村纺织业逐年萎缩,村集体资产所剩无几,债台高筑,村级集体经济滑到了低谷。2014年,在镇里领导和村里群众的再三邀请下,我说服了家人,放弃了自己多年打拼、苦心经营的生意和市场,毅然选择了返乡创业之路,并于2014年11月8日当选为华家大湾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扛起了发展建设华家大湾村这副光荣而艰巨的重担。上任不久,我有幸参加了团风县委组织部举办的湖州美丽乡村培训班,切身感受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我明白了这就是华家大湾今后要走的路。回到村里,我就主动与村两委一班人开展交心谈心,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了群众选我们干什么,找准了华家大湾村今后的出路。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家园

2015年,在一没有项目二没政策三没资金情况下,我拿出自己的积蓄,并发动党员带头,带动农户入股,大胆探索构建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创办了鑫民商贸有限公司这一实体经济。公司流转农户土地40多亩,随之开辟了花木、林果、苗圃种植基地。在此基础上,狠抓村内环境整治,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大搞绿化、硬化、美化、亮化。一年的功夫,扩宽、延伸、乡村公路4公里,栽种樟树600多棵,修建冲水式公厕2座,新建了135平方米的村级卫生室,维修泵站2座,清淤渠系近800米,硬化文化广场3000平方米,村主干部全部修建了标准花坛,并安装太阳路灯78盏,安装健身器材和购买音响方便群众娱乐,并对原村部进行改造,图书室、老年活动室、便民超市,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为群众提供了便利。

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兴产业

两年的探索,做了些实事,不仅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时被纳入了湖北省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行列。对这一来之不易的政策机遇,我们倍感珍惜,立即召开了全村党员干部以及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民主决策,并通过有资质的专业部门做了设计和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水资源,人文资源和明显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和培植观光旅游农业。有了目标和方向,我们马不停蹄、四处奔波、八方求助、日夜征战,组织资金、联络技术人才,抓质量、抢时间、促进度。先后修建了民俗文化长廊、观耕亭、景观瀑布、休闲钓鱼台,开设了石碾、手推磨、水车、人工打糍粑、农家餐饮等民俗体验场点,使生态农庄初具规模,并于2016年底正式运营,初步形成集旅游观光、民俗体验、度假休闲、土特产品、餐饮为一体的运作模式,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诞生了。

不忘初心,为圆梦想再前行

建设和谐、文明、富裕、美丽的华家大湾是我们的初心和梦想,为创全县乃至全市的明星村我们不懈奋斗。前进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建引领是成功的关键。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农庄的打造、新型产业的培植、精准扶贫的推进,无一不是支部一班人示范、党员带头、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此,我们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员学习活动制度,注重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去年投入20万元对党员群众活动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围绕精准扶贫这一政治任务,我们时刻放在心中,抓在手上,实行村组干部、党员结对帮扶到人,经常入户谈心,了解实情,优先安排他们务工就业,设法让他们增加收入,目前全村33户130人全部实现了脱贫。

今年,我们重点围绕生态农庄扩大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使山更青、水更绿、环境更优美、村湾更整洁,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这方面进行突破,最终实现产业兴旺,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上半年,我们重点打造了铺屋咀鲤鱼跃龙门文化广场,生态农庄门楼,乡村大舞台,文化长廊,平整修建旅游接待中心及大型停车场的场地6000平方米,改造了农庄门前休闲娱乐停车纳凉综合广场,修建了通往新安寨的通道,打造了2座观景休闲亭等30多个景点。应该说,美丽的华家大湾正在做加法,离我们的梦想越来越近。

四年来,华家大湾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和上级给我的荣誉还相差甚远,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自己就是一面旗帜,要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奉献,实实在在,勤勤恳恳的去工作,用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同志。有一句话共勉:无论前方有多远,无论道路有多难,我们永不畏惧、永不退缩、永不停步。

创业游子搏天地 饮水思源报梓里

我叫孙建元,团风县淋山河镇贾家田村人,现年46岁,现任湖北中浩集团下属子公司湖北会龙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淋山河镇贾家田村发展顾问。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体会是:创业游子搏天地 饮水思源报梓里。

饮水思源,致富不忘桑梓情

在我担任中浩集团总经理期间,先后主持施工了一大批工程,如南京江北新城bt2项目,宁合高速桥、南京铁道学院等项目。所施工的项目多次荣获表彰。为了回报家乡,支持革命老区建设,2011年承建了黄冈市博物馆、黄梅戏大剧院项目,我带领公司技术骨干组成施工管理团队,日夜奋战,高质量的完成两个项目的施工任务,得到市政府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虽然公司发展壮大了,也带领许多村民就业,但我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生我养我的故乡淋山河,还有各位家乡父老。早在1996年,看到父老乡亲吃水困难,公司无偿出资给村民安装自来水,在那个年代是全县为数不多吃自来水的村。自2006年以来,我们先后为了村民反映出行难、出行不便的问题,修建了5米宽从106国道到村到组的公路,免费安装有线电视、网络监控等便民设施。2013年又建设了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夜幕降临时,村民可以自由的在马路上散步、聊天,畅谈美好生活。

一派两聘,积极助力村级发展

2015年,我有幸接到淋山河镇贾家田村支部的聘书,聘请我为贾家田村发展顾问,主要是为村级谋发展,为百姓谋福祉。我深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这几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村里的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群众有了幸福感和获得感。但是村级经济仍然很薄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动力。我与村两委班子多次研究讨论,并向集团公司请示,最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定,贾家田村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村级发展主导产业。在这期间,我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扶持,出资并协助村组干部做好群众协调工作,为村级产业发展奠定基石。

能人回乡,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2016年集团公司积极响应黄冈市“能人回乡”号召,在淋山河镇投资15亿元开发建设会龙山星空原野生态旅游景区项目,该项目以“绿色、有机、生态、健康”为基本原则,打造以“星空原野”为主题、星空文化为魂、田园生态为载体,集生产、禅宗文化、教育基地、养老、娱乐及生态融合为一体,深度融合三产业,跨产业、多业态,将乡村变为具有观光、文化、休憩等多元化功能融合的华中地区星文化主题旅游区。项目建设周期2016年至2026年,分两期开发建设。为了该项目早日建成,更好的服务地方发展,我主动请缨,回到家乡全面负责项目开发建设,目前已完成景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总体编制规划工作,栽种名贵苗木花卉紫薇、银杏等37个品种7000余亩,修建环景区公路十几公里。2016年与贾家田村、王家垇村、丁垱村贫困户共50户167人签订帮扶协议,采取长期劳务用工和入股分红模式帮扶贫困户脱贫。仅项目建设期间,就使景区周边7个村几百名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模式增加家庭收入,每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吸引黄冈、武汉等周边地区游人前来旅游观光,可直接惠及周边各个村,解决农村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实现富民强村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目标。

抛砖引玉,激活一潭春水

广阔农村,大有作为。时值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之际,不管是作为企业家、农村工作者、回乡创业者、还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想我们都有义务,也有必要投身农村,建设农村。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儿女,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们转换了身份,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是我们始终对农村、农民满怀着感情。我想在黄冈市大力实施“三乡工程”的号召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的能人回乡、市民返乡、企业下乡。会有越来越多的像我一样有着家乡情怀的党员,在此刻,被党旗引领,回到家乡这片热土,开创新天地,定有大作为!

扶贫办主任事迹材料篇八

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推进富民强村工程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中共监利县委 监利县人民政府

监利县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的诞生地。全县21个乡镇,2个农场管理区,768个行政村,总人口142.07万人,其中省级重点老区乡镇4个,重点贫困乡镇1个。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富民强村工程,使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两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共投入资金3613万元,建设各类项目88个,共有4415户、18550人脱贫,受扶对象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200元。

一、重规划,抓统筹,进一步完善扶贫规划。根据上级对重点贫困乡镇、重点村扶贫实行分年度、集中投入、分批扶助和整体扶助的要求,我们对全县37个重点贫困村和25个重点老区村的扶贫开发规划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完善了做得不够详细和不合实际的地方,使每村的开发规划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整村推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全县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按步实施,有序推进。

二、重主体,抓落实,着力推进重点村。重主体主要是工作重心瞄准突出重点村,注重重点村的路、水、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帮助重点村调整生产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帮助贫困村改变面貌,促进增收。两年来纳入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14个、老区村8个。这22个村农户总户数为7200多户,人口数为30600多人。结合各村实际,我们集中80%资金全力扶持路、水、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建设22个,并以重点扶持项目为载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整合各类建设资金,创造条件,实施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这22个项目参与户数5600户,受益人口24600人,参与率为80%。22个项目总计投入资金1421.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402万元,地方自筹资金1019.8万元。22个项目共修建村级公路12条35.2公里,受益12个村、17000人;建水厂4处,受益村5个,12600人;疏挖沟渠500米,改善1500人的生产条件;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4030亩,新增产值4650万元,获纯利810万元。重点村的重点项目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重质量,抓组织,切实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两年来组织农村贫困户子女650人赴荆州工业学校培训学习,在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进一步加强力度,多次召开全县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题工作会议和督办会议,部署落实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在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同时,总结成绩,找出差距,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规范了操作,确保全县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联合培训基地招生过程中,采取典型带动、现身说法、现场指导等方式方法,全方位做好服务贫困家庭工作。年年超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指标。培训一人,脱贫一家,转移培训效果显著。通过两年培训学习,全县共有600名贫困劳动力顺利就业,就业率达100%。已就业的贫困生平均月收入达1500元。结合监利县贫困劳动力人口众多,转移任务重,又没有专门培训转移基地的实际情况,我县积极争取,就近成立基地。经上级考察审核,县职教中心被批准为省级雨露计划培训基地。为进一步做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

四、重效益,抓典型,着力加大信贷扶贫。在推进产业化扶贫,帮助贫困对象增收方面,在继续做好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福娃集团有限公司的扶持,进一步筑大平台,通过福娃集团带动,加大对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我们向省扶贫办省农行为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扶贫贴息贷款3000万元,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福娃集团按照“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经营,狠抓原料基地建设。在我县重点贫困乡镇和老区乡镇周老嘴、新沟等地建有机稻生产基地2万亩。辐射全县23个乡镇近30万农户,辐射贫困农户1.5万户。按每斤1.25元收购价格,收购贫困农户生产有机稻4000万斤,辐射贫困农户,帮助农户增收335万元。其中重点乡镇和重点村贫困户户平增加收入400元。公司还吸收农村富余劳力1075人,直接安置贫困人口就业480人,有力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进程。

五、重提升,抓亮点,努力加快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近年来,监利县扶贫工作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不断探索营造大扶贫格局。在实践活动中,调动各方力量,集中捆绑各路资金,继续加大对县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分盐镇土地村的扶持。共投入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做了20件实事:投入400万元,建中心自来水厂1座,投入10万元完成村部公路桥建设;投资47万元改造村部办公楼和村部场地建设;投入77万元搞好村庄环境整治;投入15万元做好100亩土地复垦区的清障工程;复垦区架设设低压线路540米,高压线路280米;改厕100座;投资50万元亮化公路照明;投资45万元兴建牲猪养殖场450平方米,建猪圈26栏;兴建装机容量为55kw,排灌流量为0.7立方/秒的排灌站一座;疏挖2条生产沟渠,架设3座生产桥梁,新建3条村组公路4公里,投资150多万元配套资金,不断完善往年基础设施和水产养殖、养鸡等发展生产项目建设。建立村级广播站,通了广播。通过两、三年的扶贫开发和新村建设,土地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显著提高。

六、重规范,抓风纪,严格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一是及时对全县两年的项目和资金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两年上级安排扶贫项目和老区建设项目88个,资金594万元。经检查,所有资金已全部下拨到位,项目建设已完成。未发现移项、挪用等违纪违规的问题。二是对严格全县项目和资金的管理。要求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单位要明确各自责任,坚决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乡镇要组建项目建设领导专班,实现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同时做好本级和村级配套资金的筹措。各项目单位负责做好项目编制报告,创造条件及早启动和完成项目建设。财政和扶贫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管理,所有项目资金严格按上级要求实行报帐制方式运行管理。另外对对口扶持单位也提出了配套1-2万元资金的要求。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严明了纪律。要求不准随意调整项目,所有资金不能挪作他用,要求各地将项目资金的计划分配、使用情况、实施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一查到底。确保扶贫资金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

二0一0年二月四日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爱心车队活动发言(汇总7篇)

下一篇:教师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职称晋升述职报告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