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南京大屠杀初中 南京大屠杀演讲稿(实用8篇)

最新南京大屠杀初中 南京大屠杀演讲稿(实用8篇)

小编:LZ文人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大屠杀初中篇一

大家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的目的什么呢?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赋予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我们接受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了解过去,把握现在,以史为鉴,鞭策和激励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

今天是12月14日,昨天——12月13日,也就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历史不能忘却1937年的那个冬天, 12月13日,在中国南京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杀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30多万中华同胞丧命于日本法西斯的屠刀之下。顿时,繁华的六朝古都,成了血腥的人间地狱!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是的,谁都不能否认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野蛮、残暴的战争罪行。

这,已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永久的痛苦的记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 只有真切地了解历史,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逝者如斯夫!南京大屠杀一晃已经过去74周年了。时光虽逝,历史的烙印却深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沉淀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每每回顾这段历史,就是为了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的鞭笞。而今的纪念是为了不忘,反思是为了清醒,奋然前行,才是铭记历史的真谛。

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永远难以忘记历史留给我们血的教训,痛定思痛,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警告自己: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我们年复一年隆重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而是要我们每一个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虽然战争好象离我们已很遥远,但历史让我们铭记——落后就会挨打,就会国破家亡!请记住,爱国主义永远是民族精神不灭的灵魂。

周恩来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的心、爱国心的源泉。 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岁月里,生活在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日子里,我们享受着,我们是最幸运,最幸福的人,我们当心存感激,我们当珍惜现在的美好日子。

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要把十三多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而你们肩负着富国强国的责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你们做一个求知上进,追求真理的人,做一个有为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学生,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到追求知识与追求道德完善的统一,你们怎样完成教育将会决定国家的未来,你们今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将会决定我们作为一个国家能否接受未来的挑战。

同学们,历史是人类前进的行囊。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蓦然回首,让我们反思,让我们铭记国耻;放眼远望,让我们畅想,让我们继续开创。同学们,新世纪赋予我们神圣的使命——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要让历史重演!让这句话记在我们的心里,永不忘记,激励我们奋发图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惟有举国不怠,我们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南京大屠杀初中篇二

日本人离开后留下的断壁残垣,满目荒凉,是何等的不堪啊!它不禁让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诗“万户萧疏鬼唱歌”南京似乎用它那凄楚的目光告诉我们:日本侵略者是可恶的,侵华战争更是令人深恶痛绝的!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是啊,作为一个广明古国,我们不仅要铭记前人创造的骄傲文化,更应铭记南京曾经的屈辱与不幸。

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这是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这是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在70年前的南京,短短的六个星期内,它经历了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这便是后来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深入探究此事,写出了让世人震惊的《南京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遗忘的大屠杀》(中文译本为《南京大屠杀》)。这本书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全面严谨地论述并分析,是一本极有史料价值的著作,对提醒世人勿忘这次亘古未闻的空前惨剧,起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作用。

日本人对南京的洗劫,是一个可怕的事件。集体屠杀士兵、杀缪并强暴数十万平民,兽行的发生违背了所有的全部战争法则与惯例。如果就其残忍程度与暴虐规模来说,也是世界历史上此类事件中排最前面的。

南京大屠杀一直保持一个模糊时间的状态,不同于在日本出现的原子弹爆炸,或是在欧洲上演的犹太人的大屠杀。南京屠城的恐怖景象,事实上很少被亚洲之外的人们所知晓。正因为如此,许多日本的政治家、大学教师以及工业界的领袖们,他们不顾大量事实的存在,死死地一口咬定,南京大屠杀不曾发生过。他们不想让西方国家知道他们丑恶的罪行,于是,他们开始了对历史别有用心的歪曲。他们数十年来系统地从他们的教科书中,肃清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参考书目,搬走了展览馆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销毁原始的资源资料,而且从大众文化中去除任何有关此次大屠杀的痕迹。

任何想使记录不会掺水的尝试,必须遮住阳光,于是就见不到作为一个民族,在面对整个这一时期他们行为纪录的时候,日本人在想尽办法安排、培育和维护他们的集体“健忘症”。他们还在精心培育的神话中,把国家的角色伪装起来,声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是受害者,而不是战火煽起人。在广岛和长崎爆炸的原子弹,造成日本人民的大恐怖,帮助这种神话调换真相。

但是,想想看,我们难道就没有错吗?

在一次被俘虏的过程中,我们有一支很强的武力——超过两个日本团,为什么一点也不曾尝试抵抗,就轻而易举地变成了俘虏?这么多部队的长官,他们都跑哪里去了。两个日本的军团,在我们7000名俘虏已经被解除了武装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决定奋起反抗,他们的部队就会消灭的!为什么我们不发起反抗?为什么我们要选择投降?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逃避!

如今日本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教育他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的光荣。这天大的耻辱啊!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

同学们,相信你们读过〈南京大屠杀〉把?这本书真实的讲述了日本人在我国土地上屠杀我国同胞的情景。

南京大屠杀的这一天,是一个刀光血影,血河成的日子。凶残的日本士兵将我国南京诚里的30多万同胞杀死,并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实行了杀光,烧光,枪光的三光政策。这样凶残的野醒行为使多少幸存者痛失了亲人,痛失了美好的家园呀!这样铁的罪证不知有多少个。下面我来讲一个记者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看到的真实情景吧!

在日军攻打南京城时,人们惊慌失措的向火车站走去,企图坐上火车走。人们正在登车上时,突然,前方出现了5架日军的飞机“隆隆”的朝这边飞过来。只听见几声爆炸声后,眼前出现的情景让人掺不赌,房屋都倒塌了,有的人被炸得满天飞,街道上血留流河。许多人都已经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血泊中有一个幸存的三岁小孩,刚学会说话,就失去了亲人,他坐在有血泊中,声音嘶哑的喊“妈妈,爸爸”。 在这样的一天里,有多少人失去了他们的亲人。有多少人失去了他们的家庭。

南京大屠杀初中篇三

教学目标 :

1.       整理归纳出作者列举的几大案件,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爱国热情。

重点:整理归纳作者列举的几大案件,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体会作者隐含于文字中的悲愤之情。

教学过程 :

一、由题目导入  

提问1:课题中有“屠杀”两字,通读全文,从文章内容上给“屠杀”下个定义。

二、细读文章,归纳“大屠杀”案件

1.(列表)归纳“大屠杀”案件。

2.明确:“大”说明南京大屠杀人数之多,屠杀的残忍度之烈。日本军国主义残杀中国人民不分对象,尼姑、平民、军人甚至妇女儿童。说明他们以杀人为目的,想要亡我中国。

三、感悟文章议论部分,明确作者写作目的

2.、带着这个问题散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品读“作为历史的回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等句)

明确:国土如此之小的日本野心极大,妄图将中国灭亡,“南京”是中国当时的首都,显然日本军国主义是要“杀一儆百”,其野蛮和残暴程度可见一斑。

明确:因为当时中国太落后了,综合国力不强,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增强国力。——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四、感悟作者隐于文字背后的情感

明确:1、美丽的地方却成了屠宰场,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日军的残暴,中国人民的无辜。

2、如今的燕子矶依然秀丽,但它却时刻提醒着人们不应该忘记在这片土地上曾有过的血腥屠杀,亡灵们的哀号,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更不要让这段悲剧再一次重演。

五、回家作业 

找出一两句,说说它们分别隐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有什么作用?

1、语文老师要使出浑身解数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拉回课堂。

自读课文就是因为它能激发起同学们的民族义愤,能使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有些感染力。没想到一节课下来还是因为多种因素而没能实现原定的目标。虽然我试图用老师范读来增加感染力,带动全班的氛围,但是同学们却一如既往地“我自岿然不动”,搞得我挺被动的。

其中当然有客观的因素诸如时间上少了10分钟,学生们在第一节课上通常都有点没睡醒等等。但究其主观原因我认为还是由于我的课没有备好:主要是我忽略了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知识同学们是“已知”的这个问题,在“已知”的情况下就应该试图给他们一些“新知”,一些新的情感体验,而并不仅仅等同于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

知”,而语文是母语,是自小就在不断训练不断“明白”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语文学科要把同学们的兴趣停留在课堂,还是要努力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习得“新知”、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2、  教师首先要熟悉文本,要经过一番专研琢磨,这样才能备好一堂有“效率”的课。

今天我的这节课无疑是在做一次无效的劳动,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仅仅关注如何将报告文学的三个特征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不是让他们在体验感悟中获得这三个概念。其二,指导学生圈画有关表现日军残暴,人民无辜的语句过繁、过细。

基于以上两点,我反思我的这节课没有带给学生们新的知识,而只是在做重复劳动。这不符合二期课改“长文短教”的精神。

正如陈老师说的那样,对于初三年级,语文老师应该关注知识的整合而不是将知识机械地重复。我想这句话对于我们初三接下去的复习课是有指导意义的。

再次对比两份教案不难发现,陈老师在多年研读教材,教材已烂熟于心的前提之下依然不断地在求新求变。在陈老师的教案中对课题“南京大屠杀”有了一番新的诠释,并分别以“给‘屠杀’下定义”,“为什么在‘屠杀’前加个‘大’字”,以及“作者为什么要选‘南京大屠杀’作为自己的这篇报告文学的题材”这三个问题串联起了三大环节,构思巧妙。而最后“感悟作者隐于文字中的情感”这一环节更能培养初三学生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让他们的情感体验更上一个台阶。

3、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规范,要有感染力,更要注意精练。

晰可不是件容易办到的事。就拿我今天的课来说,事后在评课过程中前辈们为我指出了不少不规范的课堂用语,比如在提到日本军国主义时因为紧张的缘故我说成了“日本人”等等。

当然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训练出来的,但是我会牢记教研员李老师的提点:努力先从“每堂课提问不超过六个问题”开始尝试,循序渐进地规范并完善自己教学的语言。

南京大屠杀初中篇四

耻辱啊,美丽的六朝故都;耻辱啊,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民族……

人们或许会控诉鬼子的残暴,人们或许会悲悯民族的苦难,但望着那几十万束手就擒的军队,望着那一张张绝望而麻木的面孔,悲愤之余,我眼前留下的,只有一片浓黑的沉默!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是共产党八路军最终肩负起了拯救中国的使命,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民族深沉的热爱,他们始终坚持着对这个民族美好的憧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的物质的首都可以被敌人占据,但是,他们的精神首都没有被敌人所攻破!

此时,我想起了纪伯伦的《泪与笑》其中写到的:“云的一生就是悲欢离合的一生,人也是如此,一旦失掉崇高的灵魂,就成了存在于物质世界的行尸走肉。”我想,对于国家也是如此,只有拥有国魂,才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告诉世界,我们不仅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我们还要拥有一群有志气的热血国民。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要让时间为庸人们所设计,不要让殷红的鲜血只剩下淡淡的残梦。血已经流了,但不能让他白流。南京的大惨案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黯然至于泣下,更应该正视这刻骨铭心的苦痛。因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面淋漓的鲜血,鲁迅的担忧依旧没有过时,一个民族的精神首都仍要我们去建构与呵护。

我们就在这样的小事中构筑精神上坚不可摧的首都,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国家怎能不强大?外敌,又怎敢在我们的面前挥刀动武?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还会在中华大地上发生吗?不会的,永远不会!

让我们携手奋斗吧,青年朋友,相信铭记历史的你今天定将愈加努力奋发!

南京大屠杀初中篇五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19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个人观点:1。南京是当时国民政府首都,攻克南京,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的首都,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由于日本在战争中是侵略者,不需要维护什么亲民的形象,因此高层会纵容基层军官和士兵尽情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包括抢劫、杀人。2。有说法认为,南京沦陷后,许多士兵将武器军服一扔,混入平民,日本人无法区分。而混迹在平民中的士兵是非常可怕的,一旦有人组织就会立即组成强大的反抗武装。因此日军进行了有组织、有步骤、大规模的屠杀。3。大屠杀可以起到震慑敌人的效果。不论如何宣传中国人顽强、不惧强敌,在残酷的杀戮面前,相当数量的,只要不是处于热血贲张的年龄的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的小老百姓,还是会选择老老实实地去做良民。意志强一些的,可能会为抵抗斗争做悄悄做些帮助,而意志弱一些的,可能就做了汉奸。另外,也可以削弱其它战略重镇的抵抗意志。4。与纳粹仇视犹太人类似,当时的日本对中国人也有一定的蔑视倾向,认为劣等民族应当被消灭。5。在当时的环境下,对“人”的重视还不像现在这么强烈,在“绞肉机”一样的战场上,死个万把人简直太司空见惯了,不像现在这样死个几百人就要举国哀悼,因此三十万人的屠杀数量在侵略军眼里并不是什么需要三四而后行的事情。——总之,历史已经过去,仇恨解决不了问题,“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能寄希望于敌人的仁慈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自己强大了自然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

南京大屠杀初中篇六

今天,我又一次怀着悲愤的'心情,观看了《南京大屠杀》这部记录着我国国耻的纪实片。

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人抱着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侵入我国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日本人的飞机向南京投来了子弹,从天上就如下雨一般,使至少30多万平民命丧黄泉。

我的心情十分沉重,30多万人,如果他们手拉手可以围绕赤道一周,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有这样的一个镜头,让我十分痛恨日本人:“哐啷”一声,日本兵一脚踢开了一个民宅的大门。人们从惊讶中站了起来,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到机枪的扫射当场全部死亡。最后还有一个小孩在哭,一个日本兵就慢慢地走向了小孩。我本还以为他会放过这个小孩,没想到,他却是往小孩的手里放了一个罪恶的手榴弹,一声爆炸声就结束了一个还不到两岁的孩子无辜的生命。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中国要被人侵略?——一切只因为那时,中国还很贫困。落后就要挨打,之就是真理。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1937年的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成为了我们的国耻。如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已过去72年了,历史记载下了这永远的一页。30多万中国同胞的性命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了,但历史永远的记下了这悲惨的一页,它像一座警钟,时刻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更不能忘记日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们,我们现在必须努力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练就本领,用自己的力量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强大,使我们的人民不再遭受侵略,遭受折磨,遭受欺凌。历史不能再次重演,悲剧不能再次发生。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南京大屠杀初中篇七

日军旗帜记录南京屠城史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再次获赠200多件(套)文物史料及书画作品。其中,侵华日军十六师团一面载有侵占南京并进行屠杀的国旗、建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慰安所照片、目击南京大屠杀的老兵遗信、带血军刀等文物史料,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再添新的铁证。据悉,迄今为止,纪念馆在全世界已征集各类藏品15万余件,其中文物达2.5万余件,已有3300多件文物展出。

军旗上写着“南京扫荡战”

哈尔滨市民张广胜昨天捐赠了5件珍贵文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南京入城日本旗。旗上详细记录了他从日本到中国参加侵华战争,从天津塘沽港登陆作战开始,由上海进攻南京,然后参加台儿庄会战,经过几千公里,历时二年的侵略经历。旗子最正中的显著位置,用毛笔楷书写的“南京入城”四个大字,旁边注“南京城内扫荡战参加”字样,标注确切的时间为“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1937年12月14日。

日本友人捐赠 有力回击日右翼谬论

日本友好僧人一户彰晃捐赠的一批文物,主要涉及侵华日军在慰安妇这一领域的罪行,包括两盒军用安全套的高仿品,以及两张慰安所的照片:一张拍摄于北京,一张拍摄于南京。拍摄于南京的这张标注为“兵站御指定将校慰安所”。

这张照片由日本冈山一家媒体在2007年披露,照片正中是一家叫“清富士楼”慰安所的大门,从大门望去里面似乎是一座庭院,青砖瓦顶石灰墙,典型的传统民国民居建筑。这张照片是由侵华日军南京兵站的一名卫生伍长坂本多喜二拍摄的,拍摄时间是在1938年1月。

详细描写日军屠城暴行 搜集者屡受右翼恐吓

曾向纪念馆多次捐赠文物史料的日本友人大东仁带来6件文物史料:1937年12月12日版《东京朝日新闻》关于南京沦陷的报道;反映南京沦陷时日本靖国神社和日军在南京情况的《祝贺攻陷南京的靖国神社明信片》、《攻陷南京的明信片》;记载1940年居住在南京的日本石川县出生者名录《南京石川县人会名簿》;介绍日军侵略南京的电影《南京》宣传单等。朱成山说,这部电影《南京》反映了1937年日军入城及日军攻占南京后城内的情况,由日本于1937年拍摄、1938年编辑,是日本对国民进行虚假、欺骗宣传的电影,此次捐赠的《南京》电影宣传单,在纪念馆史料收藏上还是第一次。

南京大屠杀初中篇八

76年以前的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当时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南京城,并且进行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国遇难同胞多达30万以上,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抢劫,致使南京城超过三分之一被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事隔七十六年,每到12月13日,依旧让全国人民感到悲痛,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陈列着许多雕像,上面刻画的就是那30万遇难同胞们。还有那万人坑遗址,就是那充满鲜血的历史见证!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一切的发生,但是,光是简单的资料,就让人心颤。6周,30万人,也就是说,当时每天南京城就要死将近7150个人。这不光是屠杀,每天还有焚烧,抢夺。这更是对人们心灵的摧残。

通过电视上的记录片,可以知道,当时日本在攻打南京时,蒋介石打总统却不反抗,他拥有坦克,大炮,飞机却选择不反抗,夹着尾巴逃跑了。当然,中国军人也不是没有好人,有80多个人主动留下来保护南京,与日军对抗,可是仅仅只有80几人,没有后援,没有弹药,最终也是无能为力的了。可见民国政府的软弱迂腐。

当时日本在占领南京时,保证过决不滥杀俘虏,可是结果呢?进了南京城后,日本政府就下达了杀死所有俘虏人民的命令。可是,在中国之后的抗日道路上,中国也俘虏过日本军人,这些日本兵竟厚颜无耻地说,中国军队要遵守国际法,保护俘虏安全。

中国泱泱五千年历史文明,岂能是一个小小岛国可以践踏的,但是中国虽然赢得了胜利,如果不加反省,还是会被欺负,毕竟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祖国的未来是还是我们,中国在崛起,缺少不了我们源源不断的支持与力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热点推荐

上一篇:汽车驾驶员思想工作总结(汇总6篇)

下一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