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精选9篇)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精选9篇)

小编:纸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篇一

在暑假里我通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读完之后感悟颇多。

整部水浒传,主要是讲了在北宋末年,高俅弄权,整个朝廷奸臣当道。是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被逼无奈反上梁山。后来受朝廷招安,在出兵征讨方腊时死伤过半,最后不幸起义失败。

我在读书时,常常会被作者那入情入境的描写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似乎那情景就在我眼前发生一般。每当我读到宋江在梁山泊义聚108位好汉时,我似乎热血沸腾。每当我读到宋江率领大军杀得高俅落荒而逃、丢盔弃甲时,我不禁拍手称快。当我读到书末宋江和其他头领惨死时,却又忍不住涕泪纵横。

在水浒传里,宋江一直都是忠义两全,因为他的忠义所以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群英雄好汉。无论是来自敌营,还是与宋江素昧相识,这些好汉们都会死心塌地的为宋江赴汤蹈火。也正是因为他的忠义,在当他得知皇帝赐给自己一瓶毒酒时,仍无怨无悔。还怕李逵听到自己的死讯了后再去造反,毁了自己的一世忠义。于是又将李逵一起拉下了黄泉路,可以说成就宋江的是他的忠义,毁了宋江的也还是他的忠义。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可以看到几分张飞的影子。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他们共同点有很多。

第一:“他们两人都是爱酒如命,而且酒风不正。”张飞醉酒后喜欢鞭打士卒,而李逵则是“酒性不好,多人惧他”。

第二:“他们都有着惊人的武艺。”李逵是一把板斧,几乎天下无敌。张飞的武艺按照关羽的说法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第三:“这两人都很鲁莽。”李逵的鲁莽常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张飞则在他那火辣辣的性格上,当然张飞在有些时候还是有点细心的。

我觉得《水浒传》中虽然有一些血腥的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读物。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篇二

最近新版水浒传的热播,让我再次重温施耐庵那本悲壮的《水浒传》。

水浒传前半部分内容,都是叙述了,各地的英雄好汉,是遭遇怎样的事件,或是遭遇怎样的奸臣陷害,逼上梁山的,其中,我最惋惜的就是那位被逼到山穷水尽之路的——豹子头林冲。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东京城内过着安稳的生活,只因得罪了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被陆虞侯陷害,带刀去了白虎节堂,以此为由,押送沧州,幸好在沧州遇见了小旋风柴进柴大官人,免于二百杀威棒,后来也在沧州看守粮草,但那高俅,仍旧存心想害死林冲,便防火烧了林冲的屋子与看守的粮草,刚巧,林冲的屋子漏雪,当时他在山神庙借宿,看到熊熊大火,又撞见了陆虞侯,怒火中烧,杀了他们一行人,不得不离开沧州,上了梁山,但却又被当时梁山头领白衣秀士王伦欺压,抬不起头来,后晁盖上的梁山,林冲才昂首挺胸。

宋朝,世态炎凉,奸臣当道,各路好汉,齐聚梁山,在当时形成了不小的势力,后来又“三打祝家庄”,破了高唐,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夜打曾头市,又把三山并为梁山,鲁智深,杨志,武松招致麾下,使当时108位好汉鼎立,梁山势力壮大。

其实不难看出,在托塔天王晁盖中毒箭身亡,宋江任头领之后,就已有了招安之意,就是说归顺朝廷,只是当时未到时机。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就是“石碣村梁山好汉排座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齐聚一堂,场面甚是宏大,当时就算是智多星吴用也无法想到,在此之后的梁山已渐渐走向灭亡,不,应该是说,晁盖去世之后,梁山就已经渐渐走向灭亡的不归之路。

招安几次不成,但终是因李师师好话宋徽宗,诏安之事成立,随后,几乎就到了整个水浒传的末尾,打方腊。

攻打方腊的时候,杨志去世,攻城的时候就已经死了石秀,秦明,李忠和史进,后来更是死了阮小二,阮小五,张顺,张清,鲁智深,林冲,刘唐以及很多位好汉,不难看出,方腊之后,各位梁山好汉近乎都有了灵位,终也是擒住了方腊,但却牺牲了近乎八十多位好汉的性命,还有武松的左臂。

有人说,宋江不该诏安,害死了那么多兄弟,我说,招安是梁山唯一的出路,就算招安,梁山也摆脱不了贼寇的名声。

比起三国,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感受颇多,需慢慢品味。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篇三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或《江湖豪客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传》是由作者施耐庵在《宣和遗事》及相关话本、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故事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彦端,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白驹场人。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施耐庵7岁时,家里贫穷,无法上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经》、《礼记》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一次,邻居老人病故,约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彦端试试。耐庵少年气盛,欲显其才,也不推让,走过来一挥而就。后来,季秀才看了这篇兼有稚气和才气的祭文,称赞不已。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浒墅关读书,十分刻苦,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而且各种书都去浏览。当时刊行的《大宋宣和遗事》,讲晁盖智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杨志卖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兴趣,他常常在课余阅读。还同小伙伴们一起舞刀弄棒,练习武艺。那时,苏州城里经常说唱些如《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同乐院燕青搏鱼》、《李逵负荆》等话本和杂剧,施耐庵有时也去消遣,对这些“仗义英雄”、“擎天好汉”流露出敬佩之情。所以,他生动又有深刻。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冲。林冲、鲁达、杨志虽然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是,由于身份和经历不同,所以,走上梁山的道路也不一样。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比较优越的社会地位,幸福的家庭,又是习武带兵之人,具有极其丰富的作战经验,因而,他的性格中既有隐忍让退、委屈求全的一面,又有骁勇善战、敢作敢为的一面。与林冲相比,鲁达一无牵挂的身世,形成了他酷爱自由,喜欢打抱不平的性格,这种性格使他因对阶级统治的不满,主动走上了反抗之路。而杨志,他走上梁山的道路更为曲折,作为"三代将门之后",追求功名便是他的生活的目的,而他,为了实现目的,他委曲求全,但是,最后还是被迫不得已地逼上了梁山。

《水浒传》的语言是基于口语化的文学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生动形象、具体传神、明快洗练,寥寥几笔,使描写对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在经历及其生动曲折的情节之余,还能感受其文字之美。正是这些不朽的艺术成就,才使得《水浒传》能列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们深深地吸引着古引中外千千万万的读者。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伴随着古老民族在黄土地上生生不息。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西游记》),不仅是前人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宝贵资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龙吟虎啸的三国传奇,激昂悲壮的梁山聚义,新奇的取经之旅,荣衰无常的红楼情梦,可谓是千年传奇,百世经典。四大名著成书于明清时期,数百年以来,他们一直被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民群众所喜爱,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无不令人津津乐道。法国思想家笛卡儿说:"阅读优秀名著就像和高尚的人进行交谈,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是他们智慧的思想。"这支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奇葩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久盛不衰,绽放着金色的光芒。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篇四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悄悄告诉你,我拥有五种版本的《水浒传》,小说、文言、连环画……同一个故事,多种形式的阅读和讲述,让我从一遍遍的阅读中,得到了无穷的快乐。当我第五遍读完《水浒传》后,爸爸妈妈还专门带我去了趟梁山,当我摸着除掉王伦的断金亭,当我坐上宋江的第一把交椅,当我看着书中的故事,在我眼前一一展现,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那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这本书讲的是宋朝末年,晁盖带领刘唐、吴用、白胜等一众兄弟占领梁山的故事,他们立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并召集天下好汉,汇聚在梁山,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过着义薄云天,潇洒自在的日子。就这样,在众兄弟的共同努力下,梁山慢慢变得强大起来。就在梁山达到了鼎盛时期,不幸却发生了,受众人爱戴的大哥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宋江成了梁山的头领。宋江忠厚,但有些愚忠,他最终带领兄弟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最后被黑暗的宋朝奸臣毒死他乡,梁山好汉的故事,就此悲烈的收场了。

梁山好汉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我喜欢足智多谋的吴用,力大无穷的鲁智深,呼风唤雨的公孙胜,英俊果敢的武松,胆小如鼠的白胜……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更是影响着我的品格成长。

比如,《水浒传》中我最不喜欢的那个人,便是宋江。人人都说,及时雨宋江,义薄云天。但在我看来,他却是懦弱,毫无主见的。细看水浒,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兄弟们拼上性命将贼人捉拿,五花大绑到宋江面前时,宋江毫无例外地,只会做两件事,第一松绑,第二下跪。就这样,以把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卑微,换取别人的感动,从而加入梁山。如果说,这一举动属于谦卑,那后来的招安,则纯属于奴性。当读到他把高俅放了时,我心里就出现了农夫和蛇的故事——梁山好汉版。

而《水浒传》中,我在最喜欢的人,则是打虎英雄武松。他既勇敢又帅气,面对老虎,果断中透着智慧。我敬佩武松面对危险时,迎头而上的勇气!记得我初学游泳时,教练让我摘掉水袖,我心里好恐慌,不敢下水,怕自己沉下去。但一想到我心中的英雄武松,心里立刻有了力量。这点小水怕什么?于是,有了现在这个在水中游动自如的我。是的,武松,他总是一次次帮我战胜生活中的恐惧和困难。

《水浒传》里的人物,个个有长处,也有短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会继续爱水浒,爱好汉们,择他们的善处,从之。将他们的不善处,改之。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篇五

“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叔,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夫人······”,这是鲁迅笔下的哪本书呢?正是《水浒传》!

合上《水浒传》,心还神游在书里,那108位好汉的形象在心中一直挥之不去,那些富于传奇的英雄故事使我赞叹不已!

作者是明代的施耐庵,原先为张士诚的军师,后因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无效,隐居兴化,写下《水浒传》。

此书把时间定在宋徽宗时代,正是宋朝最为腐败的时代,而施耐庵生活的时代也属于元末明初的混乱时代。“时势造英雄”,这混乱的时代给予了施耐庵充分的生活体验和充足的写作素材,才得以完成《水浒传》这篇鸿篇巨制。

先出场的高俅是整篇小说的开始,他是一个破落户子弟,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但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全不会。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三无青年”,街上的小混混。按理,最终只能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成不了什么大器,但却因蹴鞠,球踢得好,得到了宋徽宗的喜爱,而当上了太尉。

由此可见,这是作者对宋国皇帝不分黑白,听信奸臣的讽刺,也是对张士诚降元的愤恨与无奈。

我们再来聊聊梁山伯最重要的人物——宋江。

说起宋江,我们想起的,必定是“忠义”二字。是的,书中这样评价“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陈,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当阎婆惜要晁盖的'一百两黄金,不然就告上官府时,宋江宁可将自己身上的东西典当成一百两黄金,也要把黄金和回书赎回,还给了晁盖,这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当代每个人都应该有的。

当宋江被下慢药赐死时,他仍念念不忘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还托梦宋徽帝要造福苍生。

一边是泼皮无赖当道,一边是正义之士逼上梁山,忠义报国却为奸佞所害。这宋朝怎会不灭亡?徽钦二帝被北方的金人掳至枯井,北宋被赶到长江以南,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呀!

花和尚鲁智深、青面兽杨志、豹子头林冲······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断在脑海里闪现。让我们打开这本书,一起神游水浒,感受108位好汉的豪情壮志吧!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篇六

看完《水浒》我的感慨不过“义”“俗”两字。

“义”便是义气,梁山好汉相聚不过为个“义”字,而这“义”的由来却是鱼龙混杂,有的是当真的江湖侠义,有的不过被逼而产生所谓的“义”,总之各类的理由。情谊能产生“义”,被搭救而感恩能产生“义”,日久而生亦能见“义”。一百零八人不过为一个“义”聚集梁山,也因个“义”让《水浒》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我们爱读《水浒》,说到底就是图个看他们豪迈义气的爽快,逞逞英雄好汉的威风,满意抒发自己的豪情,以此来充实我们内心的“义”。

“义”同样是正义,是替天行道的大义、真理。一个个好汉不是被官府欺压,就是家景不好,或是冲动得动不动就拔刀相助的易怒者,总之一个个都看官府不顺眼。然后,上山的人多了便搞出一番名堂,许多人慕“义”而来,百姓也支持打官府,于是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个名震江湖的大匪团。

这“义”也是作者写这个故事的引索,情节顺这线延伸开来,最后成了这部大作,看故事的大纲,总就是个“义”字。

说完“义”之后,咱们再来说“俗”字。“俗”不是套路俗,故事题材在当时算是标新立异;也不是语言俗,通俗易懂的白话夹文言,当时已经不能叫俗,是符合故事中人物性格与背景。那“俗”在哪,应该是好汉们的思想太“俗”,故事中好汉的思想不过两种:一种守旧,一种激进。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想法太俗,一种人根本没想法,只会冲动地喊“干!”“上!”之类的不经大脑的话,对我们学生自然不是什么好教材,于树立准确的“三观”也确实无益。语文书上称他们是沉着、谨慎、有聪明,或率性、真诚、重情义,说穿不过“犟”、“蠢”两字能概括。一个个要么没受什么教育,要么从小灌输的封建思想烙进骨子,除了些脑袋不灵光的李逵之流,剩下有主张的人再有聪明、才学也逃不了这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的“俗”,这也导致他们所做之事逃不了“俗”。最终甚至为了祖上有光做了接受招安的蠢事,宋江更为了朝廷把忠诚自己的李逵亲手解决。这样看,在他们这些好汉眼中,为朝廷伸张的大“义”,可要远胜于兄弟友谊等小“义”。我想这也就是水浒后半段令人寒心之处,也是金圣叹执意删去的原因。倘若现在仔细想想,好汉们的性格,便能发现最后起义失败的下场其实是早已注定的。

归根结底,作者想反对的、不满的,或许正是这个“俗”字。一百零八人,多长人是正真齐心“干革命”的呢?每个人各怀鬼胎,表面上为相同的“义”字聚集梁山,而各自的“义”的内含却并不相同。最终“义”成了“俗”,他们中知其内含的共作不知;抱愧利用“兄弟”,相信“义”的则可悲的受到背叛,成为他们实现大“义”,投向“俗”的垫脚石,而心甘情愿的牺牲。这样貌合神离的队伍所谓的“义”着实有些寒碜,作者写时是否带有些讽刺的意味呢?不禁令我这样想。

抛开作者的意图与文章中央、线索、深刻内含不谈,读者真正想要的不过是“真”,不过是“爽”,不过是随心所欲,斩开束缚,而水泊梁山,大概就是所谓“桃花源”之处。令我感受最深的不过是好汉的豪气、匪气,和无所畏惧的气魄。

写到此处,突然想起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结尾处的话“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承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也许《水浒》的最出色、最成功之处,就是这样一种洒脱,这样一种“帅气”吧。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篇七

《水浒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施耐庵编写的。这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而且有很大成就的长篇小说。

子头林冲雪夜上梁山,还是性格谨慎青面兽杨志霸气卖刀,又有勇有谋的智多星吴用智取生辰纲,或武勇非凡的行者武松喝酒的气魄,还是打虎的勇气……让人拍手叫绝。

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特点,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所说李逵的性子有些时候急了点,但他做到了忠孝两全。在宋江给他毒酒时,他知道是毒酒,而对于宋江和眼前的死没有一点怨言,昂首咽下。李逵对老母也十分孝顺,老母被老虎吃了之后,他一生气就杀死了4只老虎,把老母好好安葬。

遇见李鬼,李逵不但没有杀了他,反而给了他十两银子,让他回去孝敬父母。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李逵的孝心。李逵做过的一件事令我十分佩服,那就是在他以为宋江做了坏事之后,要惩罚宋江,甚至对他破口大骂,不管他宋江是不是他的首领。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李逵对“忠义”两字是把“义”字放在“忠”字的前面的,不会因身份或私心儿玷污这两个字。

再说武勇非凡的武松,在过景阳冈前,在一家小店喝了十五大碗的酒,而店前明明打着“三碗不过岗”的'招牌,店小二好心劝说让他住一宿再结伴过岗,因为岗上有大虫,被武松误认为店家想骗他的钱,编出来的。不管店家怎样阻拦,昂首继续上路,还信誓旦旦说“便有大虫,我也不怕”,这里可以看出武松的豪迈,勇猛,坦白直爽、争强好胜、不拘一格的个性。

在打虎过程中,可以看出武松顾及颜面甚于生命、颇识时务,不粗莽行事的个性。在他杀了蒋门神、张都监和张团练十几口之后,甚至在墙上用血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可以看出武松敢作敢当的性格。以及在后来追捕方腊的过程中,也是拼劲,拼命,在和方腊搏斗过程中,方腊把他的手臂钉住了,他却忍痛割下手臂,最后单臂擒方腊。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篇八

暑假,趁着有时间,我耐心的看完了《水浒传》。合上书,书中一个个的场景却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吴用智取生辰纲、景阳冈武松打虎、宋江江州题反诗······这一幕幕让我热血沸腾,仿佛也将我带人了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

遍读全书,我一直有个疑惑:梁山泊拥有英雄将领一百零八位,各个身怀绝技,功夫了得,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呢?仔细的想了想,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首先,从地理环境上来说,梁山泊四面环湖、地势险峻(否则早已被朝廷消灭了),凭借地势进行抗击。而处在穷乡僻壤:一没钱,二没人。仅仅这两点,便足以致命。首先来说说钱的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战争,物资是保障胜利的基础。什么是物资?说白点:就是钱!可梁山泊在这荒僻之地种地都不好种,更别说收入多的商铺市集了。那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呢?我想:无非是偷抢罢了。可这两样办法不仅风险系数高、不够稳定,更有可能带来百姓的不满。显然,钱的问题是梁山好汉的隐忧之一;再来说说人的问题:众所周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越多,相反,越荒僻的地方人越少。显然,摆在梁山泊面前的一道难题便是人员的短缺。幸而朝廷的残暴统治和梁山泊一定的影响力,这才有人投靠,保证了新鲜血液的补充。可仔细想想:有谁会愿扛起起义的大旗,与朝廷作对呢?恐怕是些亡命之徒、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居多吧,虽然也有许多能人志士和身怀绝技的人逼上梁山。但这也导致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每个人也各怀心思:有的想真正抗击朝廷,而有的则是被逼上梁山,起义的立场不够坚定。就如宋江、林冲等人,起义时却仍有做官的愿望。这也导致了最后的被招安。

其次,人员的劣势。虽说梁山泊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但除去因故去世的,相对于朝廷的兵多将广,仍显较为薄弱。更有些将领像时迁、燕青之流,曾当过小偷、水贼,实际的战斗力我表示怀疑。

然后,策略上的错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仍很强大的朝廷,即使四面楚歌,实力仍不是众多起义军单独可以匹敌的。起义军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结盟共同对抗朝廷。但梁山泊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招安。反而去对付其他的起义军。这让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坐收了渔翁之利。待其没有利用价值之后,便可以狡兔死走狗烹了。

最后,最重要的:人的媚官心理。在一百零八将中,有许多人都曾身居高官,后因种种原因,被逼无奈才扛起起义大旗。如宋江、林冲、武松······后来虽身为起义军,仍不忘旧官。就像武松,到哪都大喝一声“武都督在此!”这是他当过的最大的官。尽管他早已不是都督了,却仍将它挂在嘴边。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梁山泊最后的被招安。真是可悲!

综上种种,我明白了:梁山泊起义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篇九

金圣叹先生说过:“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传》。”而《水浒传》于我,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悲凉不甘的呐喊亦常在耳畔回响。其间的兄弟情、江湖义、报国忠更是让我醉在其中。

乐的是那“生死之交一碗酒”“水里火里不回头哇”。林冲与鲁智深,是不远千里相送相救的兄弟情;宋江与李逵,是出生入死义劫法场的兄弟情。梁山共十二位结拜兄弟,不论出身,不论富贵,八拜之下,皆为兄弟出生入死。时隔千年的我们,不用说结拜兄弟,几乎随处可见为了遗产、金钱,以命相博的骨肉兄弟。再一观武松,生的高大威猛不凡,不论身上有多少本事,有多大官职,与哥哥武大郎那是情深义重。众所周知:武大郎五短身材,样貌丑恶,但武松却不惜为了他,得罪官府,杀西门庆以告其在天之灵,定罪处罚历尽苦难毫无怨言。岂能与我们今天相互疏离、恶语相激、法庭相见的兄弟相提并论。我作为独生子女,真恨不得立刻“穿越”到兄弟情深的《水浒传》中与武松拜八拜,与宋江相言欢,想去定是人生第一快事。

乐的是那“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且说宋江率领一众英雄好汉归顺朝廷后,南征北战,摩下兄弟浴血奋战,报效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擒田虎,捉王庆,征方腊,去时一百单八将,归来却余二七人。“十停去了七停。”但梁山好汉死而无憾,忠心天地可鉴!他们前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快意恩仇之义士壮举,后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之报国忠心。不必说东溪村七星小聚义智取生辰纲,不必说白龙庙英雄又聚义众好汉劫法场,不必说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归顺大宋之盛鼎,单是小乙哥燕青的受人之恩涌泉相报,多才多艺有勇有谋,就已经让我等小生钦佩不已,无限向往。这岂是国外机场买买买、向往美利坚众合国绿卡的当今俗人可比拟?!

手捧《水浒传》,快哉!乐哉!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行政管理毕业的自我鉴定总结(优质9篇)

下一篇:2024年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总结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