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在区政协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在区政协常委会议上的讲话

小编:

各位常委、同志们:

我们这次常委会议,现场视察了古邵镇、阴平镇敬老院,走访了部分困难户,随后参观了榴园镇塔山烈士陵园。刚才,区民政局宋桂斌局长作了弱势群体救助及烈士墓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会上还审议通过了有关人事事项。

一是对工作的认识比较充分。社会救助工作与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加强对烈士墓的整修工作也是牢记历史、顺应民意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区城乡建设的不断加快,部分烈士墓特别是散葬烈士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群众反映较为强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区民政局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关注民生、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现实需要出发,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而为这两项工作的开展打牢了思想基础。二是相关的制度措施比较完善。目前有关社会救助方面的制度日趋完善。比如,在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方面,有相应的意见和办法;在灾民救助方面,有救灾应急预案;在城乡医疗方面,有医疗救助办法和意见。所有这些制度,与社会保障政策互为补充,将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纳入了大社保体系,为社会各类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提供了制度保证。三是具体工作的开展比较扎实。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我们意识到,去年以来,区民政局正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开展全区烈士墓的整修工作,并初显成效。在社会救助方面,各项工作也稳步推进。目前来看,我区已将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在敬老院建设上,近年来投入了2800多万元用于敬老院的改造建设,使全区五保集中供养规模达80%以上。在灾民救助上,不管是去年的涝灾,还是今年的春荒,受灾困难群众都得到了有效救助。在医疗救助上,救助的范围和力度都不断加大。四是产生了比较积极的社会效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中,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救助属于一项基础性工作,而加强烈士墓整修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如果这两项工作做不好,构建和谐社会就难以实现和完成。我区不断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及不断强化的措施,正在形成遍布全区城乡的社会救助保障网络,城乡低保制度的实施、五保供养工作的稳步推进、灾民救助工作的扎实开展、医疗和教育救助力度的不断加大等等一系列措施,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弱势群体的生活有了保障,对社会稳定发挥了“安全网”和“减震器”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区的社会救助工作同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社会救助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基层力量比较薄弱、监管措施不够有力;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境内仍有约10%烈士墓散葬,还没有进行整合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今后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对下步工作,我再强调以下三点:[NextPage]一、继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做好弱势群体的救助及烈士墓的管理工作

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就是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实施帮助。中华民族素有积德行善、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从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仁政”思想,到我们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都为社会救助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也以关注民生为主,了解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疾苦,解群众燃眉之急,给群众雪中送炭。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将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关心困难群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困难群众,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社会救助工作抓出水平,抓出成效。从全区的角度来看,当前随着物价上涨、国内外经济普遍滑坡,城乡低保户的基本生活生产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贫困户学生上不起学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困难和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影响我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影响我区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现实意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问题,以构筑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抓好散葬烈士墓的管理,不断对其进行整合,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烈士陵园是一种特有的资源,具有发挥“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功能,可以有效组织开展革命传统宣传教育活动,学习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乐意奉献的革命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区民政部门要将其与目前全区正在开展的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将其作为全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来抓,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民心工程来抓,要切实抓出成效。

二、完善体系,提高救助水平,切实构筑健全、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还没有形成高效的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独立的政策体系,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一个残缺的、有漏洞的“安全网”。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任务,就是要迅速健全、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综合性的城乡社会救助系统。同时加大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社会救助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具体来说,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工作的运行机制。建立一个体系完整,覆盖面广泛,保障多元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打造“责任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机制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统一协调机制。要建立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在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合力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切实健全完善以城乡低保、灾民救济、五保供养为主体,以医疗、教育、临时救济等专项救助制度为辅助,以社会帮扶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三是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要根据社会救助的实际,完善一系列社会救助制度,对各项社会救助的原则、对象、类别、标准、程序、资金来源等作出相应规定,逐步规范各项救助机制。

第二,进一步拓宽社会救助资金的筹集渠道。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财政投入的比重,保证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到位。二是要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的救助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我区社会救助的投入。三是应将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有机结合,大力开展慈善募捐工作,挖掘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慈心一日捐”、“送温暖、献爱心”等慈善募捐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积极培育发展民间慈善机构,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建立社会公益基金会,弥补我区社会救助资金不足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很多政协委员、机关干部施德好善,扶小助弱,特别是汶川地震的慈善捐助行动,表现出较高的道德风尚和良好的精神境界,深得社会的好评和赞誉。政协委员要对弱势群体多一些关注、关爱,努力争做一个道德良知的传播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奉献爱心的先行者。

第三,加强基层救助机构建设。社会救助服务工作重心在基层,落实在基层,加强基层救助机构建设十分重要。要抓好基层服务组织建设,各镇、街道、村、居委会都要有机构和人员负责救助工作。加强对基层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救助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四,加大宣传,增加社会救助政策的透明度。近年来,我区的各项社会救助政策正在不断完善,特别是民政部门付出的艰辛努力也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缺乏广泛而有效的宣传,部分群众不知道有这样一项好政策。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对“应保尽保”、慈善救助等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政策,要以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为阵地,通过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全社会的宣传,这样既使群众能及时准确的了解社会救助政策,也能使社会救助事业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有利于社会救助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完善社会救助监管机制。要建立健全行政监管制度,定期审计和专项检查救助款物使用、发放情况,依法对救助工作实施行政监督。要建立健全社会舆论监管制度。聘请行风监督员,公开救助监督电话,开设救助咨询窗口,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要建立健全广大群众监管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政务公开、村务公

热点推荐

上一篇:在浙江省zz区与江西省xx县缔结友好区县签字仪式上的致辞

下一篇:最新教师个人述职报告范文(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