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优秀15篇)

最新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优秀15篇)

小编:GZ才子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一

为了更好推进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本学期学校开展以“在课改新背景下,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我本着务实求真的精神随同老师们结合区“阅读、体验、互动、巩固课堂教学及导学案教学实践活动,公开课、联片教研活动展开“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项调研活动。

在这次专项调研活动中,我们了解到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课程标准提出新理念。教师在努力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善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生动有效学习活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学习。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一些公开课,研讨课中,老师们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效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我们眼界大开。如,本学校,石守琴老师上《圆的周长》这节课,在导入部分创设小猴和小兔赛跑的情境。小猴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兔沿着圆形路线跑,同学们,你们说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从正方形周长类推迁移到圆的周长,使学生思维落到圆的周长上,要想知道他们不公平的比赛学习圆的周长后就知道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来理解新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内容。如我校,郭香果老师上的六年级《轴对称图形》这节课,郭老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努力改变以往学生单一,被动学习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科学韩继明老师教学《推和拉》一课时,为了实验验证推和拉是两种方向相反的力,让学生在小组中推手掌,拉手腕,并在小组中统计,记录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结果。随着学生在活动,探究,思考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情感,获得知识。

特别是一些示范课、公开课、研讨课,教师都努力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把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实验小学王建老师上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利用直尺、三角板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王老师能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动手操作,让三角板紧靠直尺,然后在移动三角板验证,然后互相交流结果。最后得出结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看到以这些课堂可喜变化同时,也不可否认是,目前小学数学常态下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以致课堂教学出现形式化,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冷静思考,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实事求是面对今天,以平和心态面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存在问题:

1、个别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缺乏质疑讨论,学生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没有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一些学生而是在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师钻研教材不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

3、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都无实质。在部分教师课堂上,学生分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乏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4、课堂练习设计单一,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不到位,知识的`提升拓展不够。

5、情境创设,牵强附会。有的课堂过于追求教学情境化,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6、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现在的观摩课,似乎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很多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只不过是课本搬家,有的教师因为有了多媒体,干脆不再写板书了,以课件代替板书。

7、个别教师面对课堂上生成的新问题缺乏教育机智,教学语言不够准确,不够生动、丰富。

建议: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科学合理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好每节课的预案。

2、探讨和研究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学内容。

4、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5、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科学、合理、有效使用好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6、教师要能够精心设计练习题,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思考性。

7、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要让每个人都动起来,真正达到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圆满解决问题。

8、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来提升自己课堂教学机智和教育智慧,促进专业成长。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改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生命。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课堂教学之路,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二

1. 学生课堂纪律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上课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课堂常规不规范,随意性强、部分一年级班级课堂常规还没落实。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主要表现:学生课堂主动答问较少、课前准备不到位、倾听习惯较差、喜欢齐答问题、静心学习不够。

二、教师教学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操作不够熟练。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教学器材准备不充分、课前提前到岗不到位。

3.部分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课堂组织较差、课堂调控效率不高、教学秩序较差

三、教学观念、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痕迹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

(1)教师讲得过多(基于讲授法和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动得很少(基于被动接受和思维的陈规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引导功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不够,只管教师充分讲解,忽视学生有效吸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及时反馈。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重视教育规律),教学效率低

主要表现:

(1)讲授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串讲方式存在,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注重阅读体验,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师生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学习、思维空间,缺乏课堂生成的效能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3)课堂探究性、探讨性活动开展不够,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4)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比较随意。

3.部分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少,能力差。

(2)鼓励性学习不够,学生个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对学生朗读指导、阅读指导、声乐能力指导、思维训练指导、体育技能指导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课题练习容量偏少,缺乏练习层次和深度,学生知识能力拓展不够。

(5)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渗透不够。

四、知识点、教学重难点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点把我不准,对该年级该阶段段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清楚,该知识要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横向纵向有哪些知识内在联系不够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

2.知识教学落实不够,只注意教完了,没注意反馈学生学会了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检查和必要的指导。

3.部分教师对知识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各环节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部分课堂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用时较多,重点知识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师教学不重视难点知识的突破。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没有提前铺垫,合理分解难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掌握较差。

五、建议意见

1.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教学参考书、新课程标准,解读课标。

2.积极主动参加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面对新学校、新的教育对象、新的社会要求,主动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融入团队,吸取团队智慧,丰富自我,提高自我。

5.增强责任心,把心思放在教育教学上,多进行教学反思。

6.送培教师,开阔眼界。

7.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专业发展。

六、改进要求

1.限时改进,明显提高。所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必须按照建议意见,在半期前积极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变化。

2.青年教师、新教师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

3.青年结对教师、指导教师要各尽其责,切实履行蓝青工程工作职责,做好指导和学习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指导青年教师、新教师,团队式发展。

5.在限时改进期限后,任存在较大问题的教师将进行戒面谈话,直至建议学校换岗。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三

调研目的:了解掌握我校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效果,为课堂教学改革和今后的教学工作夯实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调研时间:20xx年9月28至10月5日

调研方式:全员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即:对数学任课教师进行全员调查,主要采用座谈了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方式。调研内容:新课改中的新教学模式,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认知与控制情况,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情况。

1)真正实现让每位学生都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进步这是分组教学(小组学习)的优势,也符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进入学校的小学毕业生来自不同学校,差异较大。有优秀生,也有学习相当困难的学生,在小学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很难改变,总之“后头”很大,基础很差,只靠教师的力量显得很微薄,分组教学可以适当弥补其不足,通过小组互助,结对帮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有位领导举了这么一个生动的例子:这就好像几个人一起走路,走得快的拉着走的慢的,不走就拽着走。这也许就是实实在在的农村基础教育的写照(其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次是导学稿,学困生是可以学会一些简单的知识的。导学稿设计的基础性问题,学困生通过自学和帮扶多少可以学点东西,可以在导学稿上做些题目,尤其是课堂活动,学困生比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学困生群体中活泼好动的居多,展示过程中它们显得很从容,虽然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总之,优秀生在辅导学困生时会对学习内容理解的更深刻,学困生也不像以前无所事事,能够学些东西,教学相长,共同得到提高。所以,每个学生都学习,每个学生也都能有所进步。这样的课堂也少了许多不和谐音符。原本好动的孩子们有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了自己交流的机会,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少了,自然,顶撞教师的也就少了。

2)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导学稿是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成果。编写导学稿一方面摒弃了传统的备课、作业方式,也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农村中学教师素质偏低,有些教师甚至难于编写一份可用的教案,因此集体备课,知识资源的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教师编写的导学稿较课改之初有了质的变化,不仅选择题目典型,而且能较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拔高也不降低教学标准。其他方面的素质也相应有所高,每一次突破教师们都付出了劳动和汗水。

3)教育教学成绩有一定提高

教育教学的成绩表现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评价教学改革效果时文化课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学生学习习惯,动手操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原则。实施课改以来,起初是以课改先进与普通教师的对比,课改中表现优秀的数学教师教学成绩提高较快,说明本次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成绩是有效的。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四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因此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我联校把“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三阶段八步骤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12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在瓜园中学先行先试,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预计2015年,此课堂教学模式在全联校全面推行。现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试行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成立了以联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组。

联校定时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不定期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分析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解决改革中带来的困惑,探索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体性逐渐丧失,学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教师的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三维性,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上,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很少,教师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和学生的差异,只关注书而不关注人,普遍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激发。

3、只注重习题训练,忽视能力培养。教师吃不透课标和教材,更把握不准命题的趋势和方向。教师的备课重点就是选题,教案就是“习题集”,教学重点没有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没有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4、学科集体备课与教学研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智慧。既使教研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教研组,所研究的也仍然是浅层次的教什么。而没有深入到深层次的怎么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的问题。更有甚者,某些老师甚至把素质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要搞素质教育,要搞课堂教学改革,就必然要降低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只能是教师满堂灌——教得苦,学生被动的学——学得苦。而不可能是教师教得巧,学生学的乐。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

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探索实验“三阶段八步骤”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分层优化”。

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环节:

(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

(4)检测自学效果;(5)教师精讲点拨;(6)分层施教,分类指导;

(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五、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有许多经验需要提炼。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7个具体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合作时机不恰当、有的学生不会合作、有的合作乱而无序,真正合作的学生少。

2、学生展示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有的展示的问题价值低、有的展示的形式单调、有的展示没有重点、有的展示随意性大,真正展示的学生少。

3、教师点拨拓展不力。重点是有的抓不住学生问题的闪光点、有的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该点拨时不点拨、有的该拓展时不会拓展,教师的导学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

4、学生的“动”是表面的动。体现为有的学生身动而心未动、有的仍然是被动而非主动、有的课堂只是浅层次的“动”,课堂追求的只是表面的热闹。

5、课堂反馈检测不落实。有的没有检测内容、有的没有检测时间、有的检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测,课堂检测、堂堂清成为一种空想。

讲一通、灌输一把,教师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7、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难以全面推行。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个人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我联校教师老龄化严重,故只能停留在部分学校、部分科目、部分教师范围内实施。

今后,我们一定认真思考,加强研讨,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克服困难,为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向更高层次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年3月11日

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的和谐学校。开学以来,学校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围绕提出的“导学评教”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系列教学活动,组织多次学习、培训、听课、评课活动。广大教师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改革实践中。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各教学领导自觉参与、关注课堂、积极思考,对新课堂的构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现对近两个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一个小结,以便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同时对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目标和要求。

一、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概述

为了了解教情、学情我通过推门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形式听课近20节,通过听课,我发现了以下变化: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改变。一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念逐步强化;对“导学评教”、“小组捆-绑评价”的理念和操作有了很好的理解。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较以前强化了,时间较以前增加了。

第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显改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对自己课堂讲授时间的控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保障其思考、表达、练习的时间;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目无学生,一讲到底的行为得到了基本控制。

第四、课堂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态势。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平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变得更亲切、自然;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有效。

第五、课堂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能上公开课的老师增多了,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带头示范,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每个教研组都行动起来,同一教研组老师集体听课、评课已成常态。尤其是近期天天都有公开课,业余谈话有了更多的专业语言,老师们对教研的兴趣明显增强,校园呈现出较浓的教研氛围。

绩明显提高,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更丰富,等等。

显然,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对当前我校课堂教学状况的观察与分析

对课堂教学观察的角度很多,本报告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关于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1.教师自觉控制讲授时间。教师少讲在课堂上得到了较普遍的体现。比如七年级数学课、英语课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点。他们的课堂没有满堂灌和一讲到底的现象,讲授时间一般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2.教师科学设计讲练环节。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安排了学生训练内容。一般而言,教师课堂能保证至少10分钟的学生练习的时间,能够迅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当堂训练。例如宋萌萌、李菲、林立军等老师,在他们的课堂上,均安排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习题让学生当堂做,充分发挥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3.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教学生思维方法,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4.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学生学习方式改进,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在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很好,能围绕材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共同的观点,并且小组成员有具体分工和明确职责。

要指出的是,尽管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许多教师并不真正放心让学生自主学习,深怕学生思维走出自己设定的圈子,不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地进行发挥。

二是对学生如何自主开展学习,怎样学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中缺乏相应和有效的指导。很多老师的基本做法就是让学生看书,教师提问、讲解或讲练结合等。其实,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说:对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进行指导;学生阅读后如何对知识归纳和整理进行指导;如何对现有知识进行质疑;对基础不同学生如何进行分别指导等等。

不愿动手、动脑,仅满足于听教师的课堂讲解。

(二)关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能积极开发、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部分教师上课能使用课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和功能。

二是各学科一般都采用了导学案,课前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预习和基础知识的自学,保证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重难点的突破,提高课堂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是许多教师充分挖掘社会中的时政、新闻以及影视文化等资源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使一节内容枯燥的课,由于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课堂教学非常生动。

希望全体教师都能进一步强化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与能力,在备课时能基于教材并超越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机整合课内外资源,充分而有效地引入生活、时政、科技等各方面的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三)关于师生关系及有效互动

1.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方面。许多课堂体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王丽辉老师的语文课就充分体现了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课堂中老师提供阅读材料,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探讨,学生们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观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宋萌萌老师与学生交流,真诚自然、情感丰富。李菲老师对学生各种不同的复杂的解法,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地进行评价,表现出对学生的真情流露。林立军老师上英语课时亲切的笑脸、关怀的语气,让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课堂观察中,也发现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理解、尊重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的变化,甚至对学生的各种反应置若罔闻。如有课堂上学生不抬头听课,甚至打瞌睡,教师都不进行干预;有些教师过于关注程序化的操作,显得“目中无人”;有些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没有耐心;有些教师虽然关注学生,但只是关注少数几个学生。

二是对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作分析,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进行了解,教

学无的放矢;有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没有考虑到课堂或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是为活动而活动,显得勉强。

2.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面。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师生提问的方式及对回答问题的评价上。许多课堂师生互动非常自然,流畅,提问的针对性强,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到位。

教师目前提出的问题中如“这个回答对不对?”、“是不是这个答案?”等缺少思维含量的问题越来越少了,比较多的是如“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这样的知识性问题,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是有较大帮助的。

但值得提醒注意的有两点:

一是老师的提问中,能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偏少,浅层次的、角度相对单一的问题比较多,如“这个选择你选哪个答案?”,至于为什么选这个答案,不选其他答案往往没有探究。

二是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质疑还不够,学生很少主动提问和质疑,基本上是老师问学生答。

(四)关于课堂管理

课堂观察中发现,不少老师缺乏对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管理。

一是没有注重课堂的教学环境管理,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如教室的布置,光线强弱(不少班级不打开窗户),整洁程度(书桌上堆满了书籍,许多是与本节课无关的,让不大的桌面变得更窄了),噪音大小。这些物理环境通过视觉会引起心理反应,会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老师要尽量控制干扰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明亮、整洁、清静的学习空间。心理环境,就是“氛围”,对教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老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宽容学生。

二是没有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在一些课堂听课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老师开始上课时,书本还没有拿出来;个别学生在老师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时,竟不知道作业是什么;有些学生不知怎么记笔记,显得很忙乱;有些学生桌子上摆放了太多的东西,导致找书、找笔记、找试卷花了很长时间等等。如此种种都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老师坚持督促。

三、下一阶段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下一阶段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巩固前阶段课堂教学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导学评教”课堂教学研究的新突破;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突破;实现课堂管理的新突破。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第一,坚持既定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不变。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坚持“小组合作、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则;坚持打造“导学评教”高效课堂。

第二,强化教研组、年级科组建设,加大年级管理力度,在此基础上重点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1、以导学案的设计为依托整合学生学习资源。要将学生手中教科书、教辅资料以及教师增补的资料通过学案的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强化学案的使用,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提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落实“四清”加强教师课堂管理等为重点进行研究。

3、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与指导。如上课如何自主进行学习与思考,课后如何进行复习和总结等。

4、加强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研究,尤其是双休日作业,建议同一层次作业统一(指定性书面作业)。

5、继续大力强化集体备课。备课前期准备要实,备课组研讨要充分,要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案、学案要体现集体的智慧,要使教案、学案能真正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和理念。

6、加大对听课评课的组织管理,使听评课起到赛课、磨课的作用。建立以下三个重要听课评课的关注点:一是课堂教学问与答,二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教师的课堂管理。

2015年4月

《杭州师范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督导组本学期继续对各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调研,共听课694节(人均46节),组织调研等督导活动76次,记录调查问卷572份。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教学方法调研的依据

教师的课堂教学究竟有效、无效还是高效?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成为当前世界范围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国外教育界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前,側重课堂教学有效性与优秀教师特征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课堂教学的成效完全取决于教师素质。60年代后,由于解释学哲学与认知心理学关于认知接受与学习心理过程研究的卓越成果,新教育理念随之产生,学生(接受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教师与学生课堂交流的双边活动,被看作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四方面因素: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其中,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并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于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1世纪世界范围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培养创新人才。在21世纪的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家提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6个维度:(1)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度;(2)师生课堂思想交流的亲和度;(3)学生整体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度;(4)学生展现自我才能的自由度;(5)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技能的训练度;(6)学生有效运用知识技能的延展度与创新度。

“教师重点难点讲解的清晰度”、“激情和感染力”、“问题设计的质量”、“组织教材的方式”、“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程度”、“师生沟通交流的程度”及“多媒体运用效果”等等——对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了全面调研(各类型课程的调研问卷见附录)。

二、重点难点讲解的清晰度

教材重点难点的清晰讲解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此项调查共收回问卷390份,其中,重点难点讲解十分清晰者109位,占27%;较为清晰者207位,占53%;无重点平铺直叙者65位,占17%;东拉西扯讲解不清者10位,占3%。

调研数据表明,80%的老师能够脱离讲稿,十分清晰或较为清晰地讲明重点难点,备课认真,熟悉教材,全盘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教学经验丰富。不少优秀教师在这方面已经形成卓有成效的讲课风格,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评估成绩长期名列前茅。

16%重点难点交代不清者,相当部分属于新上岗的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学历高,热情高,备课认真,上课语速快,恨不得将所学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但教学不得法,往往事倍功半。由于缺乏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最常犯的弊病就是讲课不看对象,不讲究方法,自言自语,平铺直叙满堂灌。如何采取得力措施,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自我完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材化学院的李万梅老师(浙大博士),虽然任教不到一年,但虚心求教,认真反思,大力改进教学方法,讲解清晰,重点突出,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有机化学》课上得有声有色。

三、激情与感染力

教育部的课堂教学评估指标,将“激情和感染力”放在第一位。现代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根据大量数据,归纳出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师的三大特征:(1)“讲课富有激情,而非冷漠地对待教育对象”;(2)“课堂教学富有组织效率,而非散漫僵化”;(3)“方法多样又富有想象,而非墨守成规,单调乏味”。由此可见,教师讲课是否具有激情感染力,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教师上课时心目中到底有无学生,能否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尺度。此项目调查的390份问卷中,上课有激情和感染力者165位,占42%;上课认真但无激情者206位,占53%;上课不认真、无激情、敷衍了事者19位,占5%。

卫生管理理学院的梁立老师,主编主讲《护士人文修养》,上课激情投入,讲解精辟,深入浅出。自创多媒体课件,革新教学手段,利用绘画、诗歌、音乐,将历史人物有关人类爱心方面的感人事迹和医学护理工作的典型案例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加强人文修养。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成效十分显著。梁立老师课堂教学的激情和感染力,来自教师对所授学科知识的执著追求,来自对所从事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心,来自对所教学生的真诚关爱。

约有53%的教师上课虽认真,但缺乏激情,这个现象值得重视。教学无激情直接与教学方法墨守成规相关。一部分老教师对所授课程讲过不止十遍八遍,产生“职业懈惰”:上课照老习惯,教案少有改动,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接受情况也不做调查了解,轻车熟路,得过且过。虽然讲解较清晰,重点难点也未曾忽略,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无法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思考,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问题设计的质量

问题设计是启发式教学的必备环节。高校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不同于中小学,应尽量避免毫无学术含金量的、不动脑筋的肤浅化问题;特别是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课,更需重视问题设计的质量。无问题,由何启发?无启发,何来创新?课堂问题设计的水平直接反映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高质量的问题设计,才有高质量的启发式教学。

从课堂教学有效性角度划分,课堂教学方法无非分为无效或失效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法和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法两种。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给予现代启发式教学有力的科学论证。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过程,而是学生基于原有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通过知识的“发现”、“内化”、“生成”,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他特别强调课堂教学通过师生对话交流而产生的学科知识结构的“生成性”与“开放性”。学生智力发展过程是“知识内化”与“知识生成”的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任务不是机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知识体系,“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日益强烈的兴趣,开发其潜能,打开其思路,养成其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发现学习法”的具体步骤是:

(1)教师根据教材结构和学生水平有目标地进行问题设计;(2)教师通过课堂

讲解或发动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诱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3)通过师生课堂交流,教师有目标地引导学生的逻辑思路,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动脑筋发现解决问题关键,自己得出结论。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的成效与问题设计的质量密切相关。

对于“史论型”和“实用型”两种不同类型的课程,问题设计应有不同要求。“实用型”课程直接与专业实用问题紧密联系,问题设计自然构成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而“史论型”课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是宏观的、间接性的,加上此类课程专业知识理论基础宽广深厚,学生所知甚浅,教师主讲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设计对于“史论型”课程无关紧要。教师主讲,更需要有少而精、高质量的问题设计,方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次“问题设计质量”项目调研的范围,限于“知识—史论型”课程。所收回的390份问卷中,问题设计质量较高者86位,占22%;问题浅显一般化者95位,占24%;教师自问自答者105位,占28%;无问题满堂灌者104位,占26%。

调研数据表明,问题设计是我校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课教学的最薄弱的环节。约有3/4的教师,看来尚未意识到问题设计在启发式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未能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求知水平的需要,有意识地预先设计出富有学术含金量的高质量问题。其中,1/4的教师在课堂自问自答中,虽然时而有高质量的前沿性问题出现,但往往随机而发,没有深入追问,而是一带而过,不能给学生留下积极思考的空间,启发效果不够明县。另外1/4的教师,课堂提问浅显而一般化,绝大多数属于直接从教材中提取的、记忆性、常识性问题,学生拿起书本或课堂笔记照唸一遍,就祘了结。还有1/4的教师,干脆整堂课无问题、无激情、无交流,满堂灌。

五、组织教材的方式

近年新专业开设的新课程,多数属于“知识—实用型”课程。此类课程的教材一般不够成熟,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相对薄弱。那种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百分之百会失败。针对“实用型”课程偏重培养学生专业实用能力的特点,我们将“组织教材方式”和“知识内化为能力”作为两项重点调研内容。

“知识—实用型”课程共收回问卷119份。“组织教材方式”项目调查的结果是:以案例为中心组织教材者45位,占38%;以实际问题组织教材者38位,占32%;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组织教材者26位,占20%;照本宣科者11位,占10%。

调研数据说明,在全校课堂教学改革形势的推动下,90%的教师能够根据实用型课程特定的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材,结合案例和实际问题,不断更新、充实教材内容,讲明教材的重点难点。如基础医学部柴东桥老师的《人体解剖课》,紧密结合临床外科的典型案例,围绕典型案例组织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步步深入,稳扎稳打,激情投入,讲解生动活泼,师生之间自然交流,有很强的亲和力,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为学生今后重要的《外科手术》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然而, 我校“知识—实用型”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周边浙江工商大学同类课程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由于新建专业的迫切需要,我校相当部分“实用型”课程的任课教师是由“史论型”课程改行而来,虽然他们在教材处理方面,能够结合实际案例或问题,讲清重点难点,然而,由于教师本身缺乏专业实践操作经验,在问题设计的含金量、案例分析的深度与广度、特别是学生能力培训的难度与强度以及练习的严格要求方面,极待进一步提高。

六、知识内化为能力

恰当处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实用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是“知识—实用型”课程的教学方法的难点。完成课堂教学高质量的能力培训,比单纯知识传授困难得多。

此项调查的119份问卷中,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方面成效显著者42位,占35%;教师虽缺少实践经验,但知识与能力转化有方者34位,占28%;知识传授尚准确,但能力转化无方者41位,占34%;知识传授不准确,能力转化无方者2位,占3%。

案,将知识传授步骤与学生能力培养步骤密切配合起来,达到“实用型”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仍然是我校“知识—实用型”课程的软肋。

教育学院叶哲铭老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在培养学生教师基本功方面取得优异成果。他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现实需要与学生专业能力之间的差距有深刻理解,在教育实习前,特设此门课程,按学科的培养目标和现实需求,精细分解教师基本功必备的条件,设计切实可行的能力培养计划,配合典型事例,自编训练材料,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能力培训。他的课堂教学鲜明特色是:通过师生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如“语体语汇加工训练”一课,教师课前每人发一篇《什么是计算机病毒》183字的短文,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将长句改为简明易懂的短句,并作出分段讲解。学生分组训练,分组准备,组与组之间自然形成竞争态势。上课时,各组学生争相上台演示(限定时间),每位学生演示完毕,师生共同评点,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得益非浅。

七、师生课堂沟通交流情况

此项调研共收回问卷509份,其中,师生自然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者169位,占33%;师生偶而交流,有所启发,但课堂气氛较沉闷者265位,占52%;学生活动过多、放任自流者31位,占6%;自言自语无交流者44位,占9%。

高等学校的课堂交流活动,需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无问题、无交流,教师一讲到底,讲完就走,师生关系疏远,课堂气氛沉闷;另一个极端是教师放任自流,指点不到位,学生活动频繁,课堂气氛貌似活跃,实际收效甚差。调研数据表明,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以上两种极端皆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虽然后者数量较少,只占9%,但其趋向性值得十分重视。例如,我们听过的一节专业理论课,同样一个浅近的问题,教师不厌其烦地接连问了6位学生,用去20分钟,接着,教师在屏幕显示两篇短文,让学生阅读后发表感想,又用去12分钟。一堂课,教师仅仅讲了8分钟,草草了事。这样的“交流”,效果可想而知。

解为课堂教学完全“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活动越多越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交流的有效性(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与教师本身的激情感染力、问题设计的质量、教师评点的准确性、时间安排的合理性、重点难点讲解的清晰性等等要素,密切相关。

本学期的政治课,破除教师“一言堂”,认真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师生交流的双边活动,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或组织课堂辩论;或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上台讲解;或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寝室为单位、进行“小课练习”;课堂教学呈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政治课教师普遍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课堂所提出的论题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学生网上收集资料,认真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部分学生的登台讲解相当成功。

八、多媒体课件的质量

此项调研收回问卷509份。其中,图文并茂、重点突出者208位,占40%;有文有图,信息量大,但无重点者109位,占20%;有文缺图,尚清晰简明者103位,占20%;教材搬家并浅薄化者50位,占10%;无课件者59位,占10%。 调研数据表明,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已在我校普及,90%的课堂教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经过长期课程建设,我校重点课程自创的课件相当出色、图文并茂,信息量大,重点突出,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例如人文学院的刘克敌老师,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和评析力,自创多媒体课件,将短篇小说各段范文的精彩语句,特意用黄色字体标示,每一精彩段落后面,又特意穿插教师巧妙设计的问题,短短一篇作品共设计了8个“问题情境”。针对一个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教师循循善诱,学生争相发言,共同探索作品的语言技巧、写作手法与人物描写的高明之处,切磋琢磨,渐入佳境,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较暗(拉上窗帘),白底黑字映成一片灰色,后排学生根本看不清,反而败坏教学效果。更有10%的课件,依旧是教材搬家,教师看着电脑屏幕唸讲稿,多媒体课件变质,变成照本宣科的工具。

九、“知识—技艺型”课程的教学方法

艺体组共听课130节(人均43节),其中,“知识—史论型”课69节,“知识—技艺型”课(“术课”)61节。“术课”共收回问卷51份,具体设四项调研指标:(1)教师基本功与教态教风;(2)课堂技能训练步骤安排;(3)教师课堂指导状况;(4)学生参与训练的主动性。各项指标的调研结果是:(1)教师基本功强、能严格要求者34位,占66%;教师能严格要求,但基本功一般者14位,占27%;教师基本功尚可,但要求不严者3位,占7%。(2)课堂技能训练安排恰到好处者32位,占63%;安排一般化者17位,占33%;安排混乱者2位,占4%。(3)教师技能指点到位,富有成效者29位,占57%;一般化指点者17位,占33%;教师指点不到位者1位,占10%。(4)教师布置练习,学生积极参与者40位,占78%;学生参与性不足者11位,占22%。

艺体类的“术课”教学具有两方面显著特点:一方面,音乐、体育、美术所属形形色色技艺本身已经历史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训练方法;另一方面,报考艺体类专业的学生本身已有一定的技能基础和要求参与训练提高的主动性。因此,“技艺型”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基本功过硬的老师的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训练之间的配合程度。调研数据表明,我校“术课”教学,2/3以上的教师基本功过硬,教学得法,课堂指点到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技能训练,教学卓有成果。

较突出的问题是在因材施教方面。艺体类各专业技能课,班级人数不宜过多;小班上课,因材施教方能得心应手。然而扩招以后,学生数量成倍增长,尖子生日益难求,功底较差的学生大量增加,教师顾此失彼,因材施教大打折扣。调研数据表明,约有1/3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做到一般化指点,课堂训练的安排也不够严格紧凑,影响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我校的术课教学如何在因材施教方面办出特色,值得认真研究。

十、建议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教学督导组建议:

(1)重视教学方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尽快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引向纵深发展。

(2)教务处教学简报和校刊学报,开辟有关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专栏,系统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优秀文摘。

(3)学校集中力量,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推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卓越效果的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

(4)教务处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指导性规范化条例——包括银屏投影最小字体的规格(以教室最后一排学生看清为准,要求教师上课前临场检验)、字体色彩与背景的对比度(黄色字体与天蓝色背景之间色彩对比最醒目,应推广应用)、录像短片插播的限定时间、问题情境设计的具体方法等,——保证多媒体课件质量的普遍提高。

(5)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角度,重新修订我校课堂教学的评估体系,将“讲课的激情和感染力”、“课堂受启发的程度”、“知识得益的程度”、“能力提高的程度”、“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等,纳入课堂教学的评估项目(每一项目可设计五类不同等级的评价指标)。学生评教的指标,应适当从简,便于学生操作,便于明确显示课堂教学的实际差别。建议每学期的期中或期末,在校园网上开展“一句话评教活动”,归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作为评估教师课堂教学成绩的重要参考值。

杭州师范大学教学督导组

2015年8月16日

昆山中学我县一所规模最大的初级中学,是我县初中教育教学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时数年,取得了丰硕成果,各地课改先进如雨后春笋处处涌现。昆山中学2015年9月起,各学科全面实施“1341”课堂教学模式,到现在已有半年多时间。为了了解和掌握昆山中学课改实施情况,清涧县教研室组织教研员于2015年3月23日至27日,深入学校进行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一系列调研工作。我是室里一名物理教研员,本次调研中主要听了该校八位物理教师(初二、初三所有物理教师)的课,现将他们的物理课堂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改革变化

1.课堂学习气氛 “活”了

大部分教师能够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交流,构建起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活动心理状态。

2.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按自主、探究、合作这一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3.教师“变”了

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是,而是不停地穿插于学生之间,有意识地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服务者和促进者转变。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独白,而是师生相互对话,大部分教师能够关注班内每位学生的发展。

4.注重探究教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通过听课,发现不少教师善于挖掘教材,将学习活动巧妙地设计成探究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陶冶情操。

5.重视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能灵活运用一些短语、口诀来概括概念或技能要领,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如学习温度计使用方法时要求学生掌握“四会”,“会选、会放、会读、会记”;学习力的图示时,将作图方法归纳为“三定三标”。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忽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失去了物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概念和规律时,只能靠记背教材上的文字陈述,不能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文字来陈述、解答。

2.探究活动重结论,轻过程

如在物理概念、公式的形成过程中,有的老师设计了探究活动,可学生没有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自主探究能力差,过于依赖教师和书本的指导与提示。最后教师轻描淡写地就引出了概念、公式,而后在公式的运用上大下功夫,这样,没有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只是靠教师的灌输获得,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巩固,做再多的习题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给教学成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大障碍。这种教学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也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3.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不突出

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理应是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之

一。但从目前来看,这种主体性功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受长期传递性教学方式的影响,已习惯了被动接受不愿或不敢大胆质疑和创新,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冷场。

4.学生学习能力差,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长期在教师和家长督促下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监督和管理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课前学生不会自觉预习,有的即使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也懒于完成。在课堂上不动脑,动手,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思考,等待教师给出答案。学生长期以往逐渐形成依赖性,依赖教师灌输知识,在堂课上失去活力。

5.部分物理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

(1)备课不充分,有的只是翻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有的忙于抄写教案。没有把精力放在教学设计和各种材料或器具准备上,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凭过去经验组织教学。

(2)懒于使用多媒体

现在学校办学条件很好,多媒体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这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许多的物理情景或物理现象,靠教师的一张嘴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只要教师勤于搜集这方面课件,并勤于使用,教学中就会给学生直观印象,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懒于做实验

教师做实验有两怕:一怕麻烦,二怕占用时间影响教学任务。另外部分物理教师受“应试”影响,剥夺学生实验权利,常常是变“分组”为“演示”,变“演示”为“讲”,等到中考实验加试前集中搞突出训练,表面看来没有影响学生笔试及动手实验成绩,自以为“省时高效”,而实质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已受到摧残,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反思与建议

1.继续深化我县教育改革,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及奖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的工作才可能有所突破。

2.新课改教学观念须落实在教学实践之中

新课改教学观念或课程标准里的要求,每个教师都能说出一堆,难就难在如何落在实践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新,完成各种教学任务。 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即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使自己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

3.把握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物理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要求我们物理教学必须与生活紧密联系,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的物理自身应从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着手,为巩固对所学知识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多让学生利用知识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此外,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物理实践任务,通过实践活动来保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性教学,多利用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界观。

4.实验教学不能放松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多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在学生实验中,

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种方法行不行?”以此渗透物理思想,启迪学生思路。通过学生用实验探索,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总之物理课堂演示实验要与学生的分组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实验素养。

5.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不积极主动,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首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课前要进行预习,并指定小组长检查预习情况;课堂上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使每位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还要注意构建和谐的课堂教与学关系,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去学习。

物理课堂中还应该尊重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是主体的理念,采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作业的布置上可采用分层布置的办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独立的完成作业,体验成功的喜悦。

6.增加情感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融进教育对象之中,避免师生在情感上的分离。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有了课堂教学这一主体的参与,我们的物理教学改革才能顺利推进,其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得以体现。

2015年4月6日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五

在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课堂教学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调研时间: xx年9月1日至5日

上课教师:xx校区xx年新进教师共计39人

听课教师:学校领导、各学科调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

为进一步掌握我校新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查找存在的问题,促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特组织了新教师调研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初步摸清了新进教师教学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现总结如下:

1.新入职的大学生基本功扎实,个人素质较高。

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普通话标准、板书规范、教学设计有条理等,都值得肯定。

2.公招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公招教师中,有一部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xx年以上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表现出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新颖,教育理念新,有课改意识。

3.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改革意识

在课改大趋势下,大部分教师已初步形成课改意识。部分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如电子白板、录音机等。教学设计上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体现出一定的课改意识。

4.学生基本素质有所提高

本届新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基本素质较高。新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好,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较好。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例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课堂举手积极等。

1. 学生课堂纪律意识不强、课堂常规训练不到位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课堂常规不规范,随意性强、班级课堂常规还没落实。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课堂学习随意性强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七年级新生:学生课堂主动答问较少、课前准备不到位、倾听习惯较差、喜欢齐答问题、静心学习不够。对教师的课堂要求理解较差,自我管束差。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差

新进教师对教室内的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操作不够熟练。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识不够。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器材准备不充分、课前候课习惯没有养成。

3.部分教师课堂调控能力较差

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组织相对较差、课堂调控效率不高、教学秩序较差。部分教师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不能及时调控课堂秩序,维护课堂教学的纪律。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痕迹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为:

(1)教师讲得过多(基于讲授法和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动得很少(基于被动接受和思维的陈规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引导功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不够,只管教师充分讲解,忽视学生有效吸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及时反馈。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重视教育规律),教学效率低

主要表现为:

(1)讲授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串讲方式存在,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注重阅读体验,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师生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学习、思维空间,缺乏课堂生成的效能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3)课堂探究性、探讨性活动开展不够,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4)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比较随意。

3.部分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少,能力差。

(2)鼓励性学习不够,学生个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对学生朗读指导、阅读指导、声乐能力指导、思维训练指导、体育技能指导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课题练习容量偏少,缺乏练习层次和深度,学生知识能力拓展不够。

(5)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渗透不够。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点把我不准,对该年级该阶段段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清楚,该知识要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横向纵向有哪些知识内在联系不够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

2.知识教学落实不够,只注意教完了,没注意反馈学生学会了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检查和必要的指导。

3.部分教师对知识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各环节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部分课堂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用时较多,重点知识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师教学不重视难点知识的突破。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没有提前铺垫,合理分解难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掌握较差。

1.限时改进,明显提高。所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必须按照建议意见,在半期前积极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变化。

2.青年教师、新教师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

3.青年结对教师、指导教师要各尽其责,切实履行蓝青工程工作职责,做好指导和学习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指导青年教师、新教师,团队式发展。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六

为了真正掌握xx中学2013届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20xx月27日至20xx月30,我真对高一12各班,622名学生的四次月考数学成绩进行了调研,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和了解,并对成绩进行了细致的数据分析、表格整理,此外还有和高一年级八名数学教师进行座谈沟通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学习数学所呈现的特点,形成本次调研报告。

1、调研对象

(1)xx中学高一622名学生四次月考数学成绩分析。并随机抽取班级进行详细分析。

(2)针对全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看法及自身成绩,学习方法等方面。

(3)抽取高一七班学生每人进行了谈话,了解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看法。

(4)高一8名数学教师针对每个班级学数学的情况。

2、调研方式:调研问卷,成绩查询分析

(一)学生成绩调研及问卷调研结果分析

1、根据新中分班情况,四次月考中数学成绩进行多方面比较,首先是在几类班级中的比较,领军班四次平均分均在100-110之间,重点班平均分在70-80之间,而平行班集中在40-50分,及格率不足90%,差距较大,学生整体数学成绩有待提高。

2、然后是个人成绩的四次月考学生的成绩变化比较,整体看来增长率不高,学生进步幅度基本无较大变化,个别学生进步较大300名左右,但是也有退步较大的。

3、参与问卷调研的,在数学教学课堂上,57.5%的学生大部分内容都能够听懂,37.5%的学生都听不懂,一些学生认为数学老师讲课能够放慢语速。

4、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38%的学生愿意向任课老师寻求帮助,其次是向同学寻求。而剩余的32%则认为会视情况而定。

(二)与学生座谈调研结果分析

1、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薄弱,导致没有数学兴趣

2、36%学生认为老师上课时候的课堂纪律也会影响到数学成绩

3、数学较难,理解耗费时间长,作业效率低,课上掌握较少,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也是成绩较差的原因。

4、部分学生课上难以集中精力,课下练习较少,不敢问题。

5、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举一反三。

(三)与数学任课教师座谈调研结果分析

几位任课教师都认为学生数学成绩较低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在12个班中,领军班1班和重点班2、3、4班数学成绩较好,而在平行班中的学生对成绩不是很重视,学习成绩较差,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程度不一。

2、对于学科本身而言,数学的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3、对于教师而言,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或许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4、被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5、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6、不重视基础,好高骛远。

通过此次调研,充分说明了数学教学有待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与管理力度有待增强。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试图增加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会学。及时召开教研活动,带动整个年级的学科发展。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七

摘要:

提高课堂效率这一话题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悄然而至。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长期延续,我们的课堂很难彻底摒弃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子。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立足当下,尽快转变观念,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步伐与我们相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民主化,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一)重视实验教学

初中生对一些化学现象颇感兴趣,因此,化学实验也是学生颇感兴趣的一项教学活动,它是促使学生学好化学的催化剂。在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气体的生成、颜色的改变、沉淀的产生等新鲜的化学现象。正是这些现象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新奇感,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化学课上,教师必须特别重视开展演示实验,对于一些自己无法完成的实验也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活动之中,集中精力、兴致勃勃地参与化学学习。

(二)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其实,这就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例如:从二氧化碳的教学中可以联想到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联想到“温室效应”的成因。由于森林被无休止的砍伐,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大量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多,便导致了全球气温变暖,这给人类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很多危害。通过这些,学生便会意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此时还会产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合理利用二氧化碳的想法。

(三)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条件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化学现象的成因是学生渴望探索的动力。化学教学必须让实验贯穿始终,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因此,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当实验成功时学生不由得产生喜悦感和自信心。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实验,而且对现象的产生更加了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动机。

二、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一直倡导的新型学习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例如:在氧气制取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分别制取氧气,比较不同的方法的反应原理,每一种方法分别发生什么化合反应。让他们采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两种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比较哪一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更纯净。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在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停止加热还是先将导管移开,为什么。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实验之前让学生思考,避免实验时出现差错,有些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当然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各种问题,善于引导,多加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在初中化学学习中,要记得内容多、容易忘、过程复杂等是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化学教师应从学生基础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刚接触到化学课程的初中生,对一些化学现象极其感兴趣,但是他们并不懂得从表面现象追溯成因,也不知道联系生活中的现象或事物进行思考,更不懂得由浅入深的探索。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此外,初中生知识水平的制约导致了学习内容中需要描述的内容以及概念性的内容较多,而这些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记忆的。对于这些内容的记忆,需要教师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结合学生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之上,使这些内容上升为理论和概念。

在化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但是这些内容往往是比较枯燥的。在教学过程中,我通常将这些枯燥的记忆内容编成顺口溜来方便学生的记忆。例如:记忆元素周期表中前20个化学元素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再如:记忆化合价时,我是这样编的顺口溜:“钾钠氢银锂正一,钙镁钡锌正二齐,铝三硅四氧负二,正二三铁铜二一。”这样一来学生记得准、记得牢,而且兴趣十足,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重视实验教学

如果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演示精确,能够将实验现象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定会兴致十足的学习化学课程。然而传统的教学非常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有很多实验无法完成,只能靠教师的讲解辅助学生理解,其效果极其低下。现代信息技术完全打破了条件的制约。例如:做完实验后先撤酒精灯,还是先撤导管,很多学生对此意识不够,认为无关紧要。这时多媒体技术就派上了用场,它可以演示正确与错误的两种现象。学生从中发现如果先撤酒精灯,酒精灯上试管的温度就会降低,气压变小,而气压变小就会导致右边导管的水倒流进入酒精灯上的试管,容易造成试管爆裂,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先撤导管。学生理解了其原因,更利于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

总之,要想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以学生兴趣的培养为出发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此我们的化学教学就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八

最近,我们对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式、采取的或准备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梳理,旨在寻求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改进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1、学校提出了主流课堂教学模式。

关注当前,放眼未来,为了践行我校"促进每一名学生、教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深入分析学情、师情和学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推敲、论证,今年10月,我校正式提出了"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明确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即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是我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和归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学校教学面临着减负提效的重大课题。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校学习、自习的时间较之以前明显缩短了,这也是所有国办中学面临的同样问题。这种变化,使得不少教师感到教学的压力陡增。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时间、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何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改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常态课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贯彻力度远远不够,常态课教学以讲授为主的课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成为制约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

1、从落实教学领导力的高度,努力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管理干部主动深入课堂。我校规定了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的听课数量,听课后将于相关教师进行评课,每周行政例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干部汇报交流本周的听课评课情况。我们认为,课堂能反映出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干部经常进入课堂,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研文化、经验、困惑和困难,以及课改要求与教学现状的差距,先进理念与传统行为的落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了解学校管理的运行现状,有利于学校工作上下一致,形成合力。

(2)教学管理干部积极参加中教科组织的听评课活动,在同行交流、专家点评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的水平。

(3)教学管理干部与我校特聘教学顾问定期举行教学管理专题研讨活动。我校的两位特聘教学顾问陈一新局长、范广泽科长提前布置研讨课题,每两周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最后由两位顾问进行点评。至今,本学期的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已先后进行了三次,研讨的主题包括"减负提效形式下教学管理的举措"、"当前教学管理工作的着眼点"、"挖掘我校教学中高效的典型案例"等。通过此类活动,有效地将教学管理干部的关注点引导到研究和破解实际问题的轨道上来。

2、以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为突破口,引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请师大专家团队进驻学校,参与指导学科建设。我校与天津师大教师教育学院联合,创办了市内六区首个"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基地".我们主动邀请师大的专家、教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学,通过定期参加学科组活动和不定期推门听课、评课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策略。教师也可以借助师大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研究领域,不断充实自我。

(2)在全校教师范围内,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大讲堂活动。我们先后邀请到了陈一新副局长、韩锋主任、邢真研究员、敏勤研究员、张明琪教授、靳莹教授等一批教育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为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重点围绕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老师们解疑释惑,进而引发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更深入地思考,从而有效地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教学。

(3)大力强化教学管理干部对学科组建设的领导。学科组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也是管理干部赖以领导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教学管理干部只有亲自深入学科组参与活动,以自身关注学科组活动的热情来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影响力,对教师起到以身示范的教育作用,这是加强教学领导力的关键所在。本学期,教务处在《学科组长工作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对学科组工作的要求,设置了学科组建设专题档案柜,积累学科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展示、点评。

3、启动名师工程,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实现以点带面。我们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富于创新精神的专业型的教师队伍。基于此,今年5月份,我校启动了首届首席、骨干教师评选工作,这不仅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六十六中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我校广大教师更是投入了极大地热情参与此次活动,全校共有57位教师报名。经过说课、做课、民主评议、教学过程考核等一系列环节的评比,最终遴选出了我校首届首席教师8人、骨干教师19人。首批首席、骨干教师与学校签订了工作协议。他们不仅仅是享受首席、骨干教师的待遇,同时还要履行作为一名首席、骨干教师的相应义务,他们将在未来学校的学科建设、校本研修、乃至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我校出台的《首席骨干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的规定,我校的首席教师、骨干教师不搞终身制,每届任期两年,两年后自动终止资格,重新申报。任期内每年进行严格考核,考核合格者将继续留任,考核不合格者将被自动终止资格。首席骨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学校阶段教学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例如,近期随着我校"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学校要求每位首席骨干教师率先实践课题教学模式,每人完成一节示范课,学校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听评课活动,同时作课教师还要进行说课,整个过程全程进行录像。这样,就使得每一节公开示范课成为了一次学科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大大拓展了教学研究的空间。

1、推进导学案的运用。目前,初高中各科导学案的编写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正在请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下一步是将相对成熟的导学案应用于课堂教学,要把编写导学案、使用导学案变成教师进行常态课教学的规定动作。

2、推进思维导图的运用。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训练学生思维,也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年5月,我校组织学科组长到大港二中参观思维导图的运用成果展示,对思维导图有了感性认识。今年11月,天津师大的靳莹教授为我校全体教师进行了有关思维导图的专题讲座,从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论基础,到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使用技巧,使广大教师对思维导图有了初步的理性思考。下一步是在一些学科中尝试使用思维导图,使用过程中教务处随时监控,根据使用效果把握推广的进度、节奏,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九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彭南锋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教师组织一堂课,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论文)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不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勺哈中学)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十

课改,教育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课堂的变化。现将本学期调研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情况中发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和提升,通过总结与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动并促进我市小学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与办法。

佳木斯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体有哪些变化?11月,小学部分三组深入到全市各小学进行调研。

我们这一组一行5人,先后进入佳木斯第六小学、郊区十五小、佳一小、第六实验校、东风区松江小学、二十三小学、农垦小学等7所学校,平均每人听课14节,并查看、收集了教案、作业、试卷。

从总体上看,老师们的教学研究意识浓厚,教学的独特风格有所显示。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行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朝着课改的方向稳步发展。具体情况陈述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欣喜

感触最深的是发生在学生身心上的变化:他们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表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阳光开朗的气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其他:

1、老师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佳一小何莉丹老师组织折纸、填图等操作性活动,引导学生向更高一层的抽象思维发展:线段、长方形、圆等,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与模型思想。佳六小宋一彬老师与王丽丹老师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发言时、思维活跃。佳二十三小李玉荣老师“珠心算”一课,展示了数学课堂灵活多彩的一面。姜娓娓老师的《可能性》教学,故事导入,充满童趣。融入了“高效的学习任务单”后,让操作性活动有序展开。孩子们分工明确,在游戏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用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给学生的时间、空间,独立学习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增多,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且有效,满堂灌的现象基本不存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王亮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导入精彩,从教学楼照片抽象出基本图形,情境生动、贴近学生。导入部分的铺设、面积公式复习等,关注了各层面学生发展。发挥了“小班额”优势,学生数学思维处同龄孩子领先地位。生生间的深层次互动得益于王老师的独特教学艺术。

3、师生角色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能让我说说自已的想法吗?”“你们对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吗?”。在十五小,所听课题是:《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探究欲望较强;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农垦小学张海虹老师、王英涛老师、赵健老师、赵化连老师,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做数学,问题由学生提出、由学生解决,已然有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观”。得益于校长、主任办学理念新与创新意识强。

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设计,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东风区松江小学王桂凡老师的《笔算除法》注重试商方法的指导,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让学生在经历反复说、试商的过程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风朴实、扎实。给学生留出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精美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很多老师们的课件是自制的。这说明,老师们认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标》学习还需加强,加强对十个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师学科专业化成长有待于关注,教学能力有待于提高。从理念认识的层面也好,从实践操作的层面也好,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亟待关注。课堂驾驭能力,学科知识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校明显,校际间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是需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满足工作教学的需要。

2、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十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教师组织一堂课,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论文)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不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勺哈中学)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十二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发生本质性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我们镇各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我感到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不如人意,能实实在在体现新理念的课堂不多,大部分是面貌依旧,与新课程相对应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没能得到有效构建,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

(一)学校现状

农村小学校舍吃紧,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硬件建设落伍、家庭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向前发展。

(二)教师现状

当前农村教师有下面几种类型:

1、自甘平庸型。这种类型的教师在农村占多数,以男教师居多且接近退休。他们认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稳稳地领到工资,而且到这个年龄阶段,再折腾升迁的希望也不大,所以面对教学改革、教育科研都摆出一副放任自流的模样。

2、牢骚满腹型。这种类型较多存在于女教师身上。她们对学校的管理不满,对青年教师的行为不满,对现行的教育机制不满。很多的不满郁闷心头,只能以“刻薄的语言”、“牢骚的行为”来缓解心中的压力。

3、知足常乐型。这类教师对学校、对工作、对教育失去了曾经炽烈的热情,仅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理。

4、积极进取型。这种类型的教师虽然在农村教师中比较少,但他们充满朝气,

(三)学生现状

1、缺乏自信心

农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

(1)胆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2)缺少主见,屈从别人,遇到一点困难寻求帮助。

(3)求知欲不强,口算慢,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

(4)不愿主动发言,回答问题胆子小、声音小。

(5)做作业速度慢,不敢让老师面批,怕有错题被批评。

(6)不敢接受挑战,有畏难情绪,预料失败。

(7)见到老师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

(8)成绩不如意有厌学倾向,甚至想到辍学。

2、不良学习习惯

农村孩子不良的数学学习习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马虎了事。在缺乏严肃认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粗心、任性等原因养成此心理。具体表现为:上课分神,不注意听讲;作业字迹马虎,错误率高;不能认真进行预习、复习等。

(2)依赖懒惰。在惰性感染下,容易由包办代替促成此心理。具体表现为:作业抄袭;作业依赖同学或父母完成;作业怕做、不做等。

(3)厌烦畏惧。在单调乏味的教学情况下,在屡遭失败而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而缺乏兴趣甚至丧失信心。具体表现为:厌恶上学,逃学;害怕老师;害怕测试等。

(四)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缺乏真正落到实处的教学活动支撑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获得过程,启发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这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2]有部分小学教师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以及对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视不够,导致在教学中走过场,许多目标无法真正落实。

也有的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有一定理解,教学目标定位相对准确,在课堂上也有体现,但从目标的达成来看,显得不成熟。还有一小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无目标现象,他们教学无要求、无方向,走进课堂就是讲,就是灌,讲什么?随意性很大,一下讲这儿,一下讲那儿,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突破,从上课一开始,除了几个成绩较好的外,其他都在雾里看花,不知本节课要学些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是达不到新课标、教材的要求的。

2、教学方法传统呆板占主导

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实际上是学生在已有旧知识、旧经验等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层次,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加入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热忱于粉笔、教本加嘴巴,简便;讲解、练习加作业,一节课下来很难见到有生动有趣的体验场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绩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应试”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有的老师教学方法有些变化,但因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而走了极端。

如: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活泼好动,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等。

3、课堂缺少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率不高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放手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实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被动接收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开展学习活动,近年来虽越来越爱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但就目前的状况看,情况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教师虽注意学习活动的设计,但往往由于活动目标不明,只限于一些纯操作的活动。

(2)教师设计活动时,往往只从知识内容的需要出发,而没有考虑采用符合学生需要的活动方式进行。

(3)活动的目的简单、狭隘,局限于一种知识的习得活动,而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一)教师现状形成的原因

1、师资队伍老年化。

我们镇7个村级小学一共12个数学老师,其中50岁以上的就有10人。年龄结构老化。从而导致目前农村小学数学师资质量、数学教学水平等因素显得薄弱。

2、考核、评价制度与新理念不相符。

当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唯教学实绩是举受这一导向影响,数学教师们是尽其所有本领,尽其所有时间,坚持“题海战术”,而对新课程新教学望而却步,生怕误了学生成绩。在这样情况下,数学新课程的推进就受到影响。

3、新教材“难度大”。

数学新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编写成的,较之以前,知识难度在下降,但却给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留有很大的空间,许多老年的数学教师常感觉课本中只有那么几幅画,没什么东西好教,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很难把握。相比较之下,老教材的设计不仅教什么给设计好了,连怎么教都安排好了,当然一些教师就适应不了新教材。另外,新教材中有些内容信息含量新,个性特点明显,有时更切合城市里或网络普及率高的地区孩子,与目前一部分边沿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有一定差距。

4、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热忱。

他们对新课程无动于衷、漠然置之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的热忱。[3]他们对新课程无动于衷、漠然置之,拿的是新教材,走进课堂,如何用新的教学方法,如何引导学生用新的学习方法茫然不知所措,数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形成。

(二)学生现状形成的原因

1、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既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更与他们所在的地理环境、家庭条件和教育引导有关。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自卑心理较强是妨碍自信心树立的主要心理原因

(2)数学能力和水平不强

(3)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不当

(4)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2、不良学习习惯成因

(1)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2)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

(3)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

(4)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课堂教学现状形成的原因

形成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自身认识与自身知识水平,其次就是农村学生的自身水平,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见识少,一节课全靠老师组织引导。

以上便是目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状况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数学教师如何去做。而数学教师想要达到新课标要求下的课堂教学,以下几个建议还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

(一)如何提高自身认识水平,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二)如何正确使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如何构建有活力的课堂,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模式[4]

[4]、陈治海、如何做好一名农村数学教师[j]、新课程(教师),20xx年01期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十三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xx年5月份我参加了市及中心校组织的培训,通过听专家的讲座,观摩名师及中心校教师的示范课收获颇多,也认识到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性。回眸走过的路程,再看看目前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更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在充分回顾、调研的基础上,现对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总结如下。

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总体来看教学成绩是显著的。

1、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三年级“多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有的老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2)、会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准确,驾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

3、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

4、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表现在课堂上,重教案,缺乏随学生学习应变的机智。

5、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不重视深入反思,不善于深入研究。

1、 教学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其表现为:

(1)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的次数偏少,没有及时了解本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指导力度不大。

(2)教案检查只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没有对教师教学方案的可操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

(3没有为教师提供“送出去,请进来”的学习平台和教研空间。

2、《课标》、教材、教学用书的解读肤浅。其表现为:

(1)解读《课标》、教材的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

(2)忽视教材的前后联系,对本节课、本单元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对教学难度的把握不准确。

(3)没有认真、仔细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量身定做”自己的教学方案。

3、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能力低。

(1)认识的偏差。其一,只要会背概念,会用公式、法则解题就够了。其二,“认真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被认为是“花架子”,得不到有效落实。

(2)不愿“成长”的心理滋长。凭经验教学,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缺乏交流或交流找不到对象。

(3)唯“考试”论英雄。只重视考试而忽视平时的教学作用,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4)对自己的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格,养成了随心所欲的不良教学习惯,不知不觉中逐步丧失自己的教学能力。

1、 转变观念 适应课改要求 加速自我成长

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

2、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首先,要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资料,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目的要求,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吃透教材。在初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自己的学科认知结构。

3、加强备课,教学设计从“教案”转向“学案”

(1)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将要学习什么,学后将要获得什么。

(2)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已具备哪些知识,已有哪些生活经验,教师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3)搞好活动设计,针对各知识点可准备或设计哪些相对应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操作、探讨、交流、体验的机会,最终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4)关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有哪些疑问,会有哪些困难,教师应该怎样做个别处理。

(5)知识应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与新知识相对应的实际情景,课堂中应该怎样对学生渗透或暗示。

4、积极研究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5、应该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6、加强校本培训 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一线教师当中,中老年数学教师占不少的比例,他们工作兢兢业业,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功扎实,但是他们也存在不足: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理念转变较慢,对课改实验热情较低,不愿意作示范课、研讨课和公开课。这些现象,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各种培训活动中,要特别关注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明白课程改革不只是年轻教师的事,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是历史赋予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敢于迎接挑战。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十四

20xx年12月22日至25日,市教科院组织了城区初中课堂教学调研活动。本次活动调研了七所学校,各学科分头深入课堂听了七节课,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进行了点评。下面就七节化学课情况,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

1.七节化学课中,教师都采用了三案(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提升学案)教学,学案设计符合三段四环节五课型教学流程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实用性强,注重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问题及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差异性,使用效果良好。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较好体现,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利用生产生活实践、学生已有经验、社会热点等素材引入教学;关注学生已有认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重视学生思维的启发,力求以问题引导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方式多姿多彩;重视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3.贯彻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新课程理念,重视紧密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关注最新科技和学生实践;重视化学知识的应用,力图贯彻化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重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开展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通过多种探究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实验、讨论等)。

4.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交流和评价,积极开展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和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普遍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及时交流和反馈。

1.学案的使用过于模式化,实效性有待提高。

(1)学习目标条目繁多,许多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一一罗列,学生在学习内容陌生的情况下,对目标理解肤浅,甚至感到茫然。

(2)一些学校通过集体备课后,统一编写学案后,进行了资源共享,确实减轻了教师的个人负担,但部分教师有拿来主义思想,对学案不经任何修改的使用。造成了学案使用的模式化、机械化,制约了教师的思维和创新,忽视了学生的班级差异,降低了教学效果。学案的操作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学案编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学案编写过于细化,模式化的学案,学生象答卷一样从头到尾依次完成。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问题意识的形成。

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在学案的设计中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矛盾。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所以课堂探究部分应该空出更多时间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保留新鲜感,使课堂更有弹性和开放性。

学案设计中还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学案的编制体现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学习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突破措施、问题的设计、活动安排等都具有共性。集体备课中学案的设计不能过于细化,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不同的思考方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对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学案的使用不能一成不变,一切依据情境,依据学生需要,用活用实。反对哪种学期前编制印好一个学期的学案的做法。

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以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

2.预习有名无实。

(1)七节化学课的学案中都设置有预习内容,但预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教师将预习内容设置为填空题格式,缺乏对问题的思考,缺乏学习方法的引导。

(2)预习的评价与检查落实不够。只布置不检查或上课对对答案等做法,使部分学生对预习疲于应付,达不到应有的预习效果。

进一步转变观念。预习不应只是对新知识的提前学习,还应包括对相关知识的复习。在预习新知识的同时,要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预习内容中应设置旧知回顾内容。

关注知识预习的前提下,预习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是课下预习,方式可多种多样,如从媒上的搜集拓展的资料,制作学习卡片、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等。

预习要分层次。根据预习内容,可以分成多个层次,让所有学生都预习有所成,有基本要求,有提高要求,有高层次的深入研究的任务等。

预习要有所发现。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发现自己的疑问,在学案中要给学生留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要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通过检查和评价督促预习。可采用教师抽查与小组内学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尤其是较懒的要勤查,如果一些学生预习不到位,小组交流就会流于形式,使部分学生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就会很差。

3.缺乏真正的小组合作。

(1)学生的自学进度快慢不一,到小组互助学习时,部分学生还在自学,不参与讨论。

(2)小组组长不组织讨论,或者小组的组员有的参与不了讨论,有的游离于小组外;有些学生缺乏交往技能,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

(3)小组互助学习时发现不了问题,不知道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不能有效或深入的讨论。

(4)评价时只强化了个人的评价,而淡化了对小组的评价,致使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竞争意识、团队精神不够强烈,不能很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

1.转变观念,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价值的认识。

2.加强小组建设,分工科学,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分明。

3.召集相关组员开会,做到分层推进,各个击破。

4.加强小组评价的研究,变单一的评价方式为多元评价,将小组建设深入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课堂教学调研报告总结篇十五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境。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闹钟)小闹钟说了给你们带来了两组测试题……我认为这样的人物形同虚设,没必要。

3、过于追求趣味性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不明确,单纯地追求有趣,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实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师在上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三个可爱的朋友……听课者正沉浸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意境当中,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平面图形,然后教师问大家喜欢这些图形吗,学生附和道喜欢。静静地反思,这样情境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的意义。还不如直接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直接感知。

我觉得情境设计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那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情境创设只能使学生眼花缭乱,偏离学习数学的轨道。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以解决问题作为基本思路,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作为情境素材的主要来源,以“最适合才是最好的”作为衡量情境设计的品位与标准的基本依据。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有层次、有价值的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许多老师在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总是要安排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在几乎所有的数学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往往成了能说会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潜能受到抑制。

(三)课堂气氛追求“表面活跃”

在我们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教师以认为课堂气氛活跃就是表面的热闹。课堂上学生冷静的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安静得做练习被认为是气氛不好。存在以下误区:

1、评价语言模式化

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的情况下,老师说“表扬”,全体学生就会边拍手边说,“嘿嘿嘿!你真棒”。一节课出现几次或者十几次。看起来课堂气氛很热烈,实际上这样的评价语不仅花哨,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点哗众取宠的感觉。

2、无效提问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兴啊?”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着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兴”。如果学生声音小,教师还要再追问“到底高不高兴?”学生无奈的回答“高兴”。

3、学具使用的随意性

在课堂上学生使用学具教师不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帮助,看起来大家都“动”起来了,气氛异常活跃。但是实际上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利用好学具深入思考问题。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真实、朴素的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是“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反思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适应课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长相对来说,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比较容易把握,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对教师具有更大的挑战性。理解了课改的理念,要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动,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教师要适应这种要求,首先要认准方向,不要急于求成,从课堂教学点点滴滴的改进做起。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继承基础上的摈弃,可以从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着手。其次是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着眼,构建如下等式:学习+实践+反思=教师自我成长。要结合实践,联系原有的或新获取的相应教学经历、教学体验,要有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猫画虎”。

(二)加大校本研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座谈过程中发现教师们都认识到进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师也指出,目前的进修培训有问题,教师兴趣不浓、收获不大,学用脱节,影响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使教师进修更加有针对性,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国内外发展的趋势看,加强校本培训是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强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出发点,它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连,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校本培训具有灵活性,它可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制宜,其次校本培训的内容也有应变性,校本培训的内容可以随学校的内容而定。

校本研训的方式主要有五种:一是经验交流。包括新老教师的交流、优秀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师集结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课例进行商讨研究;三是课堂研讨,对课堂中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学生情感体验等进行记录与评价。四是在当前开展说课、评课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实践表明,这是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径。五是开展一课多人上的活动,它是一种由多人在连续的教学时间内就同一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过落实“备-讲-听-评”四环节,达到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简易。同一集备组教师在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听课、课后研讨、改进教学方案、再听课研讨的过程中,都能够学会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发展。用“一课多人上”的办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启发、帮助,共同研究、探讨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尽快地、卓有成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改变教研方式,为教师成长服务

教研员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和教师构成一个研究的共同体。教研活动也应从单一、被动转变为自主、合作、分享。

1、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如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就可以一改以往由专家点评的单一评课方式,尝试由听课教师自愿参与评课的“参与式”评课方式,从一言堂到群言堂,从而激发听课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研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为开展教研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2、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研活动课题化和系列化。教学研究重在“研究”两字,应确立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思路,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针对学科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求通过专题研究加以突破,并围绕这些专题,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讨活动与大规模的汇报、交流、推广活动结合起来。如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就可以作为专题研究的内容。

3、构建资源共享的平台,减轻教师负担。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为此,教师大多靠个人力量解决日常教学活动里的问题,往往忙碌于重复的、烦琐的低效的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及时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提炼。而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教师成长最直接的资源之一,教研活动就应该为教师间的合作、研讨搭桥铺路,如可以建立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有问题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讨、研究。备课这一项工作,也可以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网络备课”,即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资源库中,教师随时可以浏览、调用,从而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减轻教师的负担,让教师有可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自觉地提升教学实践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

4、注重学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动综合化。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如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决不是某一门学科单独所能完成的。况且,学科教学的研究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教师必须淡化学科的意识,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教研活动更应该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沟通。

5、牵线搭桥,加强校际交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校际交流更能促进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研训部门牵线,把同级学校按需要建立起横向的协作和互助网络。通过结对子,搞联谊等活动,交流好的经验。同时搞好送课下乡活动。

总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会和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努力,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5篇)

下一篇:畅通生命安全通道心得体会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