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十大战略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实用8篇)

2023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十大战略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实用8篇)

小编:紫薇儿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中国政府提出了“十大战略乡村振兴”目标。在近期,我有幸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特此总结如下。

首先,我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之一。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展,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得到转变,高效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运用正在不断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农民收入也因此得到提高。我所在的家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农民们的收入已经明显提高,并且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其次,特色产业带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在“十大战略乡村振兴”中,特色产业的发展被提出并强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乡村的特色和吸引力得到了提升,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也为外地游客提供了休闲度假和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在我体验中,我发现当地的村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不仅自己获得了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发展。

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发现农村公路的改善对农民和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的道路得到了铺设和改善,这使得农产品的运输更加便捷和快速,也为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提供了保障。此外,水、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农民和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第四,教育和科技的投入对乡村振兴的实施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我身边,我看到农村学校的改善和发展,农村教师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教育资源的丰富化。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农民通过互联网和智能设备获取农业信息,并使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这些措施为农民提供了学习和创新的平台,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我认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政府对农民和农业产业的支持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和规划引导,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基础。例如,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民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来增加收入的举措,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供给侧改革、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科技、政府的支持等多个方面。通过我的体验和总结,乡村振兴需要全面、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只有这样,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果,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的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二

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决策,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巡察作为疏通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的一把利剑,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肩负着重大的.护航使命,巡察干部要用好这把剑,首先自己必须对乡村振兴战略在本地的部署落实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次的培训班,各位老师充分结合遂昌实际,以生动的讲解、翔实的案例、多样的教学方式,向我们传授了关于乡村振兴的先进理念、丰富经验和独到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充分运用此次培训所得,更加精准地发现乡村基层治理、权力运行、意识形态、群众关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积极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强化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以高质量的政治巡察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书记同志为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统筹推进“无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20__年15期《求是》)。

国家社会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一个规律:“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无农不稳”。农业作为一个国家最基础的产业,它发展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决定人民幸福度和满足感的重要指标。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缺少劳动力进行生产,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依靠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道路。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人力投入过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打通了农村孤岛融入现代经济的通道,让偏远乡村同外部世界实现了历史性的互通。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技术手段,有效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为乡村真正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在农村创造一个让人才发挥才能的舞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化加大农村人才体制的改革,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鼓励他们在我国的农村地区进行创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发出我国农村的内生活力。同时,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爱科学、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农民,为农村生产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乡村振兴是一个伟大的课题,成功与否,关系到我们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发展技术,打破常规思维,树立大局观念,埋头艰苦奋斗,相信我们一定会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四

关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我认为有无限的可能。未来乡村,也有无限种形态。大搬快聚、青年外流、空心村是未来乡村的一种;美丽乡村越做越好,变成美丽乡村升级版是未来乡村的一种;黄泥岭村由于有情怀的艺术家、大师人物的进驻是未来乡村的一种;龙洋茶园由于资本市场的进驻也是未来乡村的一种。我们今天讲的未来乡村,是我们政府想要主导的、我们想要的未来乡村。我们想要的未来乡村是像龙洋茶园、黄泥岭一样的乡村。未来乡村没有统一标准,但有共同特性。未来乡村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融合的、可生长的。开放的,既指原住民要接纳新村民(这里的新村民,也可以是具有新理念的原住民),只有新老村民一起共同努力,才能建成真正的未来乡村。

包容的,是未来乡村要善于接纳新事物、新理念,能让最新的.理念在这块土地上重新演绎和变化。融合的,是要实现人与人的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人与产业的融合,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融合。可生长的,是指每一个未来乡村都不是一样的,没有模板,都是具有无限的可成长性。保持乡村原有的肌理和风貌,引进新村民,原住民和新村民和谐相处,才能够打造想要的未来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五

__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20__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4。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书记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解放,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蓝图犹如一张答卷,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始终不变的追求和使命,如今到了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环节,全面小康社会这道大题即将得出答案,怎样才能得高分,需要我们答到“点”上。英语单词的point有论点、观点、重点等含义,谐音“破硬特”,只有找准脱贫攻坚的关键点、结合点和发力点,才能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走稳小康路。

脱贫攻坚需找准“破”的“关键点”。人们常说“不破不立”“置之死地而后生”,虽然每一个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思想上的“穷根”不除,脱贫攻坚就难以有持久的动力。因此要破除旧思想,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走出“观念上的贫困”误区,实现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让他们彻底消除“等靠要”思想,见贤思齐、人心思进,让贫困群众拥有改善困境的希望和信心,从而调动起他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斗志和激情。

脱贫攻坚需找准“硬”的“结合点”。万夫一力,天下无敌。脱贫攻坚不是扶贫人员的“独角戏”,而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大合唱”。要把“单兵作战”变为“团队战斗”,形成“全民皆兵”的氛围,汇聚起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合力,让千千万万个你我他拧成一股绳,让涓涓细流汇成百川成海的澎湃力量。在当下脱贫攻坚即将进入尾声,但对贫困户的持续帮扶和跟进不能丢,要通过“城乡结对共建”“帮扶志愿服务”“农民工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扶贫帮困措施,标本兼治、精准治“病”,让贫困户“硬”起来,真正实现“立”起来。

脱贫攻坚需找准“特”的“发力点”。如何让贫困户持续“保增收”和“稳增收”,需要根据贫困户的不同地域、文化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和就业辅导等工作,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不返贫。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提升乡村产业扶贫水平,在打通贫困乡村的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持续改善住房、上学、看病、养老等公共服务,让农村环境美起来、产业旺起来、村民富起来,确保贫困户端上“铁饭碗”,走稳“小康路”。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书写者和见证者,只有答到点上,才能写出满分作文,交出让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七

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3月8日,书记在参加山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地处黄河之畔、黄海之滨、泰山脚下,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具有重要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既是山东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支撑,也是带动全国”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篇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的大文章,应时时按照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的立体标准来对照我们的工作,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

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构筑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固支点。以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这些战斗堡垒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篇大文章必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与气魄。

文档为doc格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八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开人才瓶颈制约。因此,要把人的因素和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夯实留人、聚人、兴人气举措,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让更多人及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缺人气、缺人才是目前乡村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一些偏远农村,农业产业日益凋敝、农村人口“空心化”严重。即便是在一些相对富裕地区,乡村与城市在享受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上等方面也存在不少差距,难以留住人特别是年轻人在家或返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在乡村大展手脚,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留住人的乡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多数年轻人追寻更多的发展机遇,向往城市的繁华,放弃了生养的家乡。但乡愁是一种情怀,是指引人返乡的指路明灯。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乡村振兴战略让背井离乡的人们看到了机遇,也渐渐吸引人重回家乡,要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在家乡一样可以赚钱养家,一样可以干事创业。只有让每一位农民群众看到农村的发展潜力,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动力,感知到农村的发展引力,他们才能以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为号召,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留住乡愁,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需要激发人的活力。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一些年轻大学生、“能人”企业家回乡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但激发的力度还不大,一定要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主要磨砺人才,甚至是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并要有意识发挥本地能人和乡贤能人引领作用,用制度炼化人才、用人才吸引人才、用人才带动群众。

乡村振兴需要聚拢好人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忌关起门来发展农业农村、就“农”论“农”,而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同时,要让乡村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吸引人口由城市向农村回流。一定要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这其中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制度的合理安排,既让农村想进城谋生的人在城镇安居乐业,另一手也要让城里想为振兴乡村出钱出力的人,在农村有为有位成就一番事业,能够找到参与乡村振兴的渠道和平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虽有顶层支撑、政策引领,但主体还是广大人民,只有每一个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共建美好家园的情感共鸣,让更多有思想、有能力、有情怀的乡贤返乡,进而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才能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法人辞职报告申请 法人辞职报告(优秀14篇)

下一篇:教师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职称晋升述职报告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