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优秀8篇)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优秀8篇)

小编:文锋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篇一

晚上看湖南某电视台节目《寻情记》,见一男子面对即将离去的女友,竟然下跪恳求其留下一件穿过的旧衣服作日后安慰,以便在某个孤独的时刻还能够回味这段曾经美好的感情。但这女人却毫不动容,最后纠缠不过,留下旧衣服夺门而去。我替这男人感到悲哀,他心里宝贵的东西在别人眼里看来不过是垃圾一堆,完全不值得留恋。这样单方面的爱情,要之何用。

曾经极度热门的美剧《越狱》里面的sucre同样是痴情的典范,这个西班牙壮汉一心迷恋女友maricruz,而这女人却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决定与sucre的侄子成婚。得知这一消息后的sucre心急如焚,不得已加入了scofield的越狱队伍,在仅有一年多就可假释的时候亡命天涯。

又或者是《云海玉弓缘》里面的金世遗,在经历了无穷无尽的波折之后发现已经身故的厉胜男才是自己无法忘怀的真爱,决定终身不娶,在孤独中了却残生,以弥补心中的悔恨。但是我今天看过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才发现盖茨比才是痴情悲剧的典型。一直活在自己美好梦想中的盖茨比,为了与富家小姐黛西再续前缘,努力奋斗,获得了大笔财富,而黛西心中只有金钱,是一个空洞的美女。在黛西撞死了她丈夫汤姆的情人后,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西主动承担起责任,最终被汤姆陷害至死。而他所钟爱的黛西,依旧和汤姆幸福的生活着,仿佛这个闯入他们生活的人从来也不曾存在过。

在这部被称为美国“爵士时代”挽歌的经典著作中,盖茨比的悲剧让人心情郁结,他的死去代表着纯真感情的灭亡,他与自己追求的梦想如此的接近,却又无奈的渐行渐远。一开始我以为作者对于盖茨比派对狂欢的描写只是为了烘托出当时人们心灵的空虚和上流社会的华丽和虚伪,但是后来才发现盖茨比不遗余力的让自己的家里变成潮流的中心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吸引自己的旧日情人前来,我不禁为之感叹。如此用心良苦,终究南柯一梦。盖茨比的深情用错了对象,满身铜臭气息的黛西就是他痛楚人生的始作俑者。

作者用这样的一段话来哀悼盖茨比:“我想象着盖茨比在黛西的码头上,第一次认出那盏绿灯时所感受到的惊奇。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他的梦想曾经显得仅在咫尺,唾手可得,几乎伸手就可以抓住。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远他而去,把他抛在后面,抛在这个城市以外那片无垠的混沌之中,在那里合众国的黑黝黝的原野在夜色中绵亘起伏。”

看到这段文字,我的心情无限凄凉,这不是盖茨比一个人的悲剧,而是所有痴情人的悲剧。在这部书里面透出出来的虚无让人感到深深的绝望。莎士比亚《麦克白》中有句著名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充分解释了我所体会到的虚无感。

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盖茨比的身影早已不见,他的悲剧却在这世上无穷无尽的上演。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篇二

本周看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今天又把电影版的小说也看了一遍,选择这部小说,还是因为它是财经主持人芮成钢在一档节目中提及的,说这是一部不错的小说。今天看完后,果真不假。

这部原著小说被选入美国高中语文教材。所以在美国,但凡受过中学教育的人,没有不熟悉这个故事的。作者菲茨杰拉德(简称菲氏)创造了尼克.卡拉韦这一角色,他既是叙事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有了这样一个“身兼二职”的人物,也使作品具大的客观性,效果更集中。

在故事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尼克只记事,而不作评论,他对盖茨比本人及其生活态度一直抱着矛盾的心态,既吸引又反感。但是在故事结束时,他又站到了盖茨比这一边。他赞美他,认为汤姆等等一伙人都比不上他。盖茨比所迷恋的黛西根本无力担任起和盖茨比一样的梦想,她不过是一个以享乐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资产阶级小姐,没有思想,没有情操,浅薄虚假,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她绝不可能为实现盖茨比的梦想去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

盖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许他并不是什么上帝之子,有的只是某种了不起的品质,即为自己误导的梦想顽强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南都拥有财富,两人的不同之处是他至少用他的财富去追求一种“美”,并竭尽全力得到它,然而并没有赢得它。最后,乔治.威尔逊,也就是汤姆情妇的丈夫在黛西夫妇的合谋和挑唆下杀死了盖茨比。多么可悲啊!盖茨比一心向往的未来已经不复存在,他那个在农业社会培育的梦想--美国梦-已经烟销去散。

虽然这部小说的结局带有怀旧伤感的情调,但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菲氏所在的美国当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完成,原来的价值观念和生活准则都必须改变。不管他的梦想如何高尚,带有“美国梦”的特色,但它是荒诞的,城市中无美可言,而出自盖茨比的柏拉图式自我观念中的美也是不可企及的。

以前,我对美国梦都只有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葬礼上,盖茨比的父亲小心保管的那张少年盖茨比认真执行的日程表,我突然领悟到,所谓美国梦,就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过得更好。自诩为上帝之子的盖茨比,坚信自己命里有非凡的安排。他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真正以梦为马一路披荆斩棘的人,他当然了不起。

引用少年盖茨比的作息表。

上午6:00起床。

6:15-6:30哑铃锻炼和爬墙。

7:15-8:15学习电学等科目。

8:30-4:30pm工作。

4:30pm-5:00pm棒球和其他运动。

5:00pm-6:00pm练习仪态。

7:00pm-9:00pm研究需要的发明。

其实我个人认为,盖茨比的思想很适合当今社会,给自己制定时间作息表,这是为了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可能在当时那个年代并不适用。

刚刚也看完了改编的电影,对比后你就可以在电影中随处捕捉到渐行渐远最终骨肉分离的差异之处。小说中很多内容包括人的心理特征都没有在电影中体现,所以还是看原著小说更有体会,更能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篇三

我喜欢小说开头出现的,父亲教导儿子的一段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这些都是封底上描述的本书的伟大之处。这些文学范畴内的概念,我不是很懂。《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评为“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如诗般梦幻。”是美国文学史上墨色浓重的一笔,百年英语文学排名,高居第二位。文学真是个永远不过时的东西,写在85年前的这段句子,它甚至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没有太多的关系,却让人为之长久的思考与反思。就像《诗经》中的“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内心震动。我还喜欢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于是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令人叹息的深深的一股无力感,人们,积极努力,向前迈步,迈向的终是,时光的过去。

在小说中,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夜夜举办着欢歌纵饮的派对,然后他内心唯一的牵绊却是住在河对岸的黛西——他曾经的恋人和如今的女神。“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他心中的女神也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盖茨比在真相大白后,选择了随梦一起幻灭的归途。生的孤独,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独,是永恒。这本书的文字也是如介绍所说的“诗般梦幻”,唯美的很,就连车祸,枪杀,死亡这些与美沾不上关系的场景,菲茨杰拉德仍然能以诗一般的手法展现。

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欢开头那句父亲的忠告:你在评论他人的时候,要记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以及盖茨比躲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被压抑的欲望。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也喜欢书中的语言、隐喻、讲故事的方式,和精致却缜密的结构。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独立,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成为情节的一部分。

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会站到了黛茜的一边,而盖茨比则会永久的站在我们的对岸,忧伤但并不哀怨的注视着等待的哀歌无尽的包围古老的悲剧。我们都曾坚持过什么,也许已经忘记,也许仍旧铭记却无力实现。

这仅仅是一个梦碎的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过是为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的熄灭铺垫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篇四

每个人看电影,看的角度不同,感觉与感受必然更是不同。我的视角是从心理来看待。影片是从一位抑郁症来访者尼克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心理医生针对尼克是个作家,引导尼克把自己经历的点滴用记录的方式记录来打开尼克被压抑得病而封闭的心灵。之所以让尼克抑郁的事件:盖茨比事件。盖茨比事件,让尼克收获的同时让尼克对人性失望、对社会失望导致对一切的失望而陷入了抑郁……盖茨比事件:体现的是人性正反面,反应的是社会阴暗面。犹如抑郁症的症状一般!值得一提的人性人物四人:尼克、盖茨比、黛西、汤姆。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盖茨比起落。

一、盖茨比:一个传奇人物。神秘发家成为声名显赫的人。夜夜笙歌艳舞背后真正的目的,只为了心中保存的5年前的那份纯真的爱恋。一掷千金万金,只为了引来心上人黛西。黛西让盖茨比成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盖茨比:为了得到梦中情人黛西,为了匹配黛西,就要实现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小人物到达声名显赫之人进入上流社会的目标。盖茨比给自己设定了这个宏伟的目标,终于达成了自己的个人目标。盖茨比的身价千万倍,今非昔比了。遗憾的是盖茨比的情感滞留在了五年前。盖茨比的自负遮盖了理性可预见的问题,那就是黛西在五年中还如初恋时那般纯真无暇吗?盖茨比的毁灭,是毁灭在自己的自负和自以为是的情感中蒙蔽了自己,造成了自己的毁灭。

盖茨比之所以了不起:

1。盖茨比是积极乐观的人的代表!

2。盖茨比是目标感很强实践家的代表!

3。盖茨比是从贫穷到富豪的成功代表!

4。盖茨比是情圣对爱情执著坚贞的代表!

5。盖茨比是真实的不虚伪的代表!

6。盖茨比是个有担当承担的代表!

7。盖茨比是浪漫爱情的代表……。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汤姆自己出轨,荒淫无度,却不允许黛西出轨。在知道黛西出轨后,为了留住黛西,不惜挖掘盖茨比的底细,为了让黛西放弃。

整部影片都用压抑的方式来诠释社会环境与人性。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部影片值得从社会背景角度去看,值得从男性角度去看,从女性角度去看,从婚姻角度去看,从人性角度去看……可以多维度多视角的看影片,会收获更多,更广。

带着我的宝贝一起来探讨社会与人性,透过阴暗看到里面表达的真正的积极的正向的意义!

我亲爱的宝贝在妈妈的引导下,总结收获了:

1。人是要有目标的!目标设定的得当合适,是可以实现的。

2。钱不是万能的。有钱不一定会开心快乐。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3。生命无常,珍惜珍爱生命!开心快乐的过每天!

4。美好的爱情,还是有的。

5。接纳一切的人事物。不好,不足,不完美很正常,透过不好不足不完美发展更多美好的,是锦上添花的美好与幸福。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篇五

人们喜欢用一个叫做时代的名词去称呼历史的某段时期,而对时代最好的总结是赋予它属于那段历史最具代表性的某些东西,属于盖茨比的那段时期是爵士乐的兴起,所以也被为爵士时代。

属于爵士时代的东西有很多,不止有禁酒令,还有汽车和电话等。是时代造就了盖茨比[1]这个上帝之子,让他这个农民出身的穷小子也有机遇去成就自己,有能力去和“高贵”的黛西再续前缘。

我曾把自己幻想成盖茨比,并暗自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夜夜笙歌填不满城堡的空荡,高朋满座却没有相识的欲望,纸醉金迷是表象的繁华热闹,那一盏隔着河岸的绿灯才是向往的地方。倘若有一天你光临了这里,我所做的一切才有了它存在的意义。倘若有一天你光临了这里,这一切的繁花似锦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一切都遂了人愿,可惜这遂了人愿都藏于表面。

在尼克的帮助下盖茨比和黛西终于在时隔五年后再度见面,并且参观了盖茨比的城堡,两人也都再度回想起当年,再次双双坠入爱河。倘若一切就如此,也不是不好的。然而盖茨比希望真正拥有黛西,不用偷偷摸摸。

人性经不起推敲,一直如此,一向如此。

盖茨比希望黛西和布坎南摊牌,但愿望没有实现,却让布坎南在黛西面前撕开了盖茨比华丽外衣下流动着的不那么干净的血液,而这也打破了黛西对盖茨比装满爱的“花瓶”。后来一连串戏剧性的事件仿佛也暗示着上帝对盖茨比的爱到此为止,黛西撞死了布坎南的情妇,情妇的丈夫威尔逊误以为盖茨比就是凶手,在杀死盖茨比之后也饮弹自尽。

这一切仿佛只是个梦,所谓的社会名流没有享受过盖茨比的豪华宴会,那些不入眼的飞蛾更没有扑棱在盖茨比搭建起的满天星光的周围,更没有黛西这个人。如果这一切不是个梦,那么在盖茨比的葬礼上却只有牧师、尼克、盖茨先生、猫头鹰眼睛先生以及佣人和邮差寥寥数人,这是怎么也说不通的,哪怕是黛西送来一束鲜花我想这也足以慰藉远在天堂的盖茨比,打破这个梦了。

如果真的是现实,不是梦,又或者非要有一个解释,或许可以引用盖茨比的“生意伙伴”沃夫希姆说的一段话作为答案:“我们要明白,讲交情要在人活着的时候讲,人死就没有交情了。”

布坎南和黛西远走高飞了。

不知道没有黛西的天堂,盖茨比是否还如往昔般站在码头凝视对岸的绿灯?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篇六

算是第二次的阅读,对于最终的结局还是会有满心的遗憾。

盖茨比奋斗一生所追寻的那一抹绿光,也不过是想象出来的,理想主义光环下的不可捉摸、不可相处的美好。

可能他的传闻都是假的,可是关于他的那颗心,有太多是真的。

每个人都听说过他,每个人都参加过他的聚会,他想要做到的一切,也不过只是重新拥有她。

可是,她可能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那么纯粹,那么自然。

爱情的目光蒙蔽了太多的事物,使得所有的瑕疵不过潜藏在阴影之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是在面对危机时候的发生。

他后悔吗,这一生不过就这样,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追寻曾经的爱情,尽管无人会记得,那个人们口中的盖茨比,究竟在宴会什么时候听着有关自己的传闻然后慢慢的`走过,又会在什么时候只是俯视着灯火辉煌的人间再返回到一个人相处的乐园。

他就像是一个谜,对于所有人来说,可是没有人会在意这个人究竟长什么样子,记住的只有恰似的宽容与大方。

所以他最后的死亡就像是一个必然的结局,就像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落魄,是为了自己的爱情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是为了追寻那样一种绿光,奉献出了所有,到了最后,却只是一无所有。

了不起的盖茨比,或许他存在于记忆中的那一瞬间,只是那一瞬间。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篇七

“那就戴上金帽子,如果可以打动她。倘若你能跳得高,也请为她跳起来直到她大声喊:“亲爱的爱人,戴着金帽子、跳得高高的爱人,我一定要拥有你!”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首页,这段话就清晰的印在那里,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透过它,我好似就看到了那插着红色的羽毛的,闪着耀眼的光的,高高的金帽子。而这顶帽子的主人,这位身价上亿的贵族,更像是沙场上的一名战士。他上蹿下跳,像是将士正骑在战马上准备出征。而他周围,有着一个又一个装束和他相似的人们,谁又知道他们是否是真的贵族。他们怀着崇拜的眼神看着这位宫殿似的庄园的主人在台上夸张的表演。他们认真的看着这场戏剧,没人听清楚他说了些什么,也没人知道他在表演些什么。他们就像是忠实的狗,待主人表演完后便疯了似的拍掌叫好。

没有人注意到,当这位主人表演结束后,脸上忽地闪过一丝欣喜的神情。当然也更没有人发现,他在表演的时候不停的向着一位有着金色短发,忧伤红唇,慵懒目光的年轻迷人的女子投去目光。这位女子倾身向前,眼睛里闪着光,宛如在唱歌一样。她看起来同平常不一样,变得朝气蓬勃了起来,不知道是被派对的气氛感染了还是怎么的。她嘴唇微张,似乎是要大声喊出些什么文字。

那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那是1922年的夏天。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夏天优美而悲伤的故事。那是一个爵士时代的夏天。爵士时代,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经济大萧条还没有到来,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

黛西,她是“美国梦”的象征,是“爵士时代”“镀金女郎”的典型代表。她是叙述者尼克的表妹,汤姆布坎南的妻子,盖茨比的情人。她白衣飘飘,妩媚动人,如同一个降落到凡间的圣洁天使,那些军营里帅气潇洒的军官被她迷的神魂颠倒,尤其是盖茨比。但是另一方面,她轻浮放荡,金钱至上,如同恶魔一般,给盖茨比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也正是她的这种双重形象让盖茨比迷失方向,沉浸在自己幻想编织的美梦中。他误把黛西当成是他的仙女公主,每天神志不清,想念着他的女王。黛西发展成这样的双重形象,一重大原因是她的家庭出生,黛西出生在美国南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一个有钱人家庭。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她从小就养尊处优,追求浪漫,爱出风头。她年轻时是路易斯维尔所有姑娘中最春风得意的一位,她身着一袭白裙,常常去勾引军营里英俊有气度的年轻军官。盖茨比就是这些年轻军官中的一个,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深深地吸引着黛西。然而却因贫穷而被黛西无情地抛弃。在盖茨比离开黛西去前线后,黛西的生活变得更加空虚无聊,她频频出席社交舞会,每天玩到黎明才会回家,生活极其的颓废和糜烂。这时,她遇到了年轻富有的汤姆布坎南,便被他的财富和地位所吸引,迅速忘掉盖茨比与其成婚,过上了上层社会的生活。但是汤姆粗俗,野蛮,凶狠,险恶,与一位有夫之妇公开同居,让黛西无比愤恨。但是她为了财富和地位,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汤姆过下去,直到与盖茨比重逢。事实上,她只是盖茨比虚构的纯真世界的女主角,她只是一个用纯真美丽外表包裹下的贪图享乐、追求纸醉金迷生活的“镀金女郎”。她不具备那种为了爱情而做出巨大牺牲的高尚品质。她的一切出发点就是金钱、地位和名誉。正如尼克所说,“黛西坚信自己的终身大事必须与金钱及真实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而且要伸手可及,触摸得到。”因此,黛西的这种金钱至上,自私的品质注定了她不可能与盖茨比风雨同舟,携手共济。

而盖茨比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虽然他非常富有,但他像一个绅士,一个高雅大方的上层人士。虽然他的生活也很奢靡,但是,相比于汤姆和黛西,盖茨比要高尚许多。至少他相比于汤姆,整体的仪态,语言,都要更接近上层人士,而汤姆,只是凭着物质上的富有,将自己打扮成名流,但精神上却很空虚。汤姆傲慢无礼,出言不逊,就像个孩子一样幼稚无知。而盖茨比则彬彬有礼,大方有度。最让我感到佩服的是他一直靠着脑中塑造着自己理想中的自己生活的,一切都照着理想中的样子来学习、训练、生活。他虽然出身卑微,但有野心,他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父亲在他小时候看的一本书中发现的他写给自己的一日作息安排以及个人决心。他是一个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他上进,靠自己的力量创造财富,这是在那个时代甚至是现在,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但是最让人感到讽刺的是,盖茨比最后下葬时,孑然一身。这反映出当时这些名流丑陋的嘴脸。上流社会,眼里只有金钱,权利,却没有人性,没有情义。这是最为讽刺的一点。但是,作为对比,出身卑微的盖茨比,就算是挤进上层了,却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梦想,品质,他虽然有了钱,全身上下却丝毫没有半点钱的铜臭味,他仪态彬彬,气质优雅,他才像是一个真正的名流。盖茨比,是了不起的。

在这个虚情假意,纸醉金迷的世界中,金钱,名誉,地位,容颜,或许占了一大部分。而不拥有这些东西的人,比如我自己,就只有靠着像盖茨比一样的努力,或者是像叙述者尼克一样的率真来挽回一些靠新鲜感和好奇心来接触我的人们。

最后,我想以这部电影中一首由我最喜欢的一位歌手所唱的插曲的歌词来作为结尾。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篇八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刚刚完成。美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一跃超过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大强国,出现经济空前繁盛的景象,全国各地一派欣欣向荣,小汽车、电灯、电话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觉得不会再打仗了,是时候尽情享乐了,年轻的一代更是觉得进入了一个欢乐绚丽的新时代,他们开始放弃传统的道德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整日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经济的繁荣代价是社会的世风日下。

故事通过主人公尼克的视角讲述了盖茨比的故事,为了爱追求金钱,以金钱博取爱,最终死于他人枪下。小说通过盖茨比追求爱情梦想的破灭,表现了年青一代“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

盖茨比就是一个追逐美国梦的年轻人,早期美国梦意味着: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而在一战结束后美国梦却在悄悄变味,其背后的动力成了对财富的渴求。盖茨比为了能得到心爱的姑娘不惜铤而走险贩卖私酒以此获得巨额财富,从此开始整日笙歌艳舞,没日没夜的在心爱的姑娘黛西附近宴请宾客只为引起黛西的注意,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而点燃烽火台的事。由此可见,在当时经济蓬勃发展的美国,拜金主义与攀比之风空前繁盛着:社会各阶层的人不择手段赚钱,有钱人花钱如流水、穷人贷款消费盲目攀比。于是经济越发呈现繁荣的景象,殊不知这虚假的繁荣最终导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并最终引发二战。

女主人公黛西也是人性堕落的代表。黛西身为交际花每日晚上都有军人来自己家中参加宴会,而黛西跟随盖茨比的原因则是因为盖茨比欺骗她说他很有钱,随后盖茨比离开之后黛西便立马开始寻找新的归宿,有钱有势的汤姆成了他的丈夫,而带到多年之后盖茨比腰缠满贯的回来的时候,黛西又决定跟随盖茨比,后来黛西撞死了人,汤姆献计利用盖茨比对黛西的爱嫁祸于盖茨比,黛西又从了汤姆。黛西如一棵墙头草一般左右摇摆着,哪一方对自己有便跟随哪一方。这也反映了当时美国女性拜金的普遍心态,用美貌博得男人的爱,用金钱衡量包括爱的一切事物,生活不加检点、奢靡腐败,以玩乐作为活着的目标,将男性视为自己的钱包,也就是说,她们追逐爱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金钱。

故事中很多其他的小配角也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状:汤姆情_的丈夫代表着美国的无产阶级穷人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任富人摆布;盖茨比的父亲则在儿子死后,为儿子拥有如此大的房子与如此多的财产而骄傲,似乎忘了儿子已经死去这一事件:沃尔夫山姆在盖茨比生前只想着盖茨比的钱,在盖茨比死后装聋作哑,让人感到当时美国社会的冷漠与自私。

叙述者尼克则是一个旁观者,他不是这人格堕落中的一员,他以他的视角讲述了这发生在美国最繁华的东部的故事,故事的最后,尼克看清了东部的鬼影重重,世态炎凉,踏上了前往中西部的路途。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菲茨杰拉德在凭借其另一本小说《人间天堂》出名时还不满24岁,菲茨杰拉德一夜之间成为了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一个星期后,他与泽尔达在纽约结了婚。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年轻,迷人,拥有金钱和名望,是一对令人艳羡的金童玉女。他们活跃于纽约的社交界,纵情地享受爱情、年轻的生命以及成功的欢乐,过着夜夜笙歌、觥筹交错的生活,后来又长年在欧洲居住。但由于讲究排场,挥霍无度,他们的生活渐渐捉襟见肘。泽尔达因精神病多次发作被送进精神病院,菲茨杰拉德也染上了酗酒的恶习。1940年12月21日,菲茨杰拉德因为心脏病突发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这真的是莫大的讽刺。

菲茨杰拉德曾经这样形容欧美的三个国家:法国是一片土地,英国是一个民族,而美国是一颗赤子之心。世界各地的人都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美国追逐自己心目中的美国梦,但到了最后无非是追逐更多的金钱罢了,在这经济繁荣却充满功利的社会中慢慢迷失自我。所以,黯然神伤的故事总是发生在最为绚丽的时代。

热点推荐

上一篇:项目实施计划方案方案 项目计划实施方案(通用16篇)

下一篇:学校关于禁止学生拍烟卡游戏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