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四下基层主题党日活动总结(最新5篇)

四下基层主题党日活动总结(最新5篇)

小编:WZX2

“调查研究下基层”,让调查研究既用“脚力”又用“脑力”。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下基层主题党日活动总结(最新5篇),欢迎阅读。

四下基层主题党日活动总结1

根据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从11月15日开始,我被抽调到平川镇三二村驻村开展第三批“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

驻村工作以来,按照“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社、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和平川镇落实十一项(宣传党的政策、强化技能培训、化解矛盾纠纷、办好惠民实事、推动工作落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工作任务,我们工作组成员本着真心交流、耐心解惑、细心问难、诚心服务的工作要求,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惑于民、施助于民,融洽了干群关系,树立了良好形象,推动了工作落实。回顾这一工作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收获很大,感触很深,下基层,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下面本人就下基层工作谈点肤浅认识。

一、下基层就要带着真情实意去下,才能切实掌握民意。

下基层干部开展民情访谈,就是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掌握基层实际情况,从而解民忧、帮民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如果我们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为完成下基层任务而工作,这样不仅不能听到群众的真实心声和所思所盼,反而还可能引起群众的不满和反感。下基层,就是要带眼睛下,认真观察民情;带耳朵下,仔细倾听民声;带脑袋下,认真思考发展思路;带双手下,尽其所能为民办些实事。为认真开展好民情访谈,我们坚持“三进”原则,充分利用群众在家时间开展工作,到群众家中串门,聊天的形式,认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赢得民心;只有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企盼;也只有深入农村、走近群众,在田间地头、在农家小院、在农民餐桌上和群众贴心交心,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打开群众的心扉,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向,明确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最关心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真正把群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只有真心实意地为百姓办实事、谋发展,老百姓就会对我们充满感激、充满信任,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我深深地感受到,老百姓是最可亲、最可敬的人,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

二、下基层就要带着务实为民去下,才能真正为民服务。

为认真做好“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我们本着“务实、为民、诚信”的原则,切实驻村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一是积累了更多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和方法。认真学习了近年来党的各项有关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乡村一线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的方式方法,认真向农村“五老”学习处理农村事务中的一些方式方法,让自己积累了更多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

二是增进了和群众的感情。农村群众对我们的善意与热情,以及在我们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时表现出来的感激之情,让我触动非常大,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结识了一批农民朋友,使我对群众的感情更加浓厚。

三是增强了工作责任心,以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农村工作无小事,只有多深入到农民家中,实实在在与农民一起开展各项工作,农民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主动和你商量工作,换句话说,只有以真诚的心去帮助群众,群众就会理解你、支持你。

四是触动了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在驻村工作期间,我们时时处处都感受到群众想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但我觉得扶贫的重点不是他们需要什么就简单地给什么,而是重在理念上的引导,重在发展路子、发展方向的选择。也就是要把、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使扶贫真正扶到点子上,让困难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由于心灵上与群众密切沟通,真心实意为农服务,所以群众对我们更加信任,有心理话对我们讲,沟通就更方便了,调解一些矛盾纠纷也有了基础,这样非常便于我们开展工作。

三、下基层就要带着转换角色去下,才能真正问计于民。

“身”入基层更要“深”入基层,在与农户的面对面交流中,我深深认识到要做好驻村工作,必须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工作角色的转变,驻村干部的任务是协助而不是指挥;群众在我们的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里就有多重。在驻村工作中,我们先后走访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老党员和一些贫困户,努力为他们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但群众回报给我的是难以言表的感激,远远多于我的付出。我深深感到,老百姓是纯朴的,也是最讲感情的,只要真心实意为他们着想,他们都会铭记在心。通过走访,我多了一份关注民生的责任感。

二是工作方式的转变,变对基层工作的被动参与转向主动介入,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多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就能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下基层就应该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三是工作作风的转变,以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多动嘴、勤跑腿、多融合。转变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驻村开展下基层工作只是一种工作的载体,旨在转变作风、推动工作。尽管驻村工作有期限,但服务三农无期限,要真正扑下身子,切实真正转变作风,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干部作风实实在在的转变,感受到蹲点工作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下基层就要带着有的放矢去下,才能真正与民为朋。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要多深入到农民家中,实实在在与农民交流沟通,群众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会理解你、支持你。在这次活动中,通过和群众沟通联系,亲眼见,亲耳听,拉家长里短、解百姓心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百姓劳作的艰辛和获取报酬的不易;感受到群众对法律法规知识的欠缺和机关办事程序的不明,才产生了机关单位事难办的错觉。作风不过硬,能力难提升;作风不扎实,工作难推进;作风不深入,事业难兴旺。另一方面我们讲解一些机关单位办事的基本程序,消除群众把办事程序当成机关干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误解。群众的反映也让我们感受到在机关中推行首问责任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我们接待来办事群众时,一句轻声的问候、一个浅浅的微笑、一杯淡淡的开水、一时认真的倾听就体现了尊重群众的良好作风。 无论是在家庭院落、田间地头、养殖棚圈、还是在温室大棚里,通过和群众的交流沟通,我们深深感觉到了这些年来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受到了农民群众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发展的渴望和期盼,也感受到了广大的基层干部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的热情、信心和决心。

此次下基层活动为干部展示才能、提高自己搭建了舞台。心系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为群众提供服务,这样才能受到群众的欢迎,才能促进各项工作,也只有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发展与和谐的相互统一。

四下基层主题党日活动会议记录2

领导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得到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四下基层”,转换角色、走进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坚持重心下移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坚持从“声边”到“身边”,让宣传党的主张下基层成为聚力于民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阐述“四下基层”时,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既要面上推动、广泛持续,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有效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推动党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新形势下,我们开展政策宣传工作,绝不能生搬硬套,要创新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群众需求定制“菜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找准“切入点”“落脚点”,真正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为群众解开思想上的“扣子”,促进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有效落实,让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坚持化“脚力”为“能力”,让调查研究下基层成为问计于民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跑遍了所有村,摸清真实情况后,大胆提出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刚到宁德赴任就一头扎进基层,先调研后决策,亲自倡导、躬身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到任浙江后,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当前,各地都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各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发展就一定会有问题矛盾的出现,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走出去、沉下去,直奔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搞清楚产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真正做到从调查研究中来、到解决问题中去,切实把调查研究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坚持变“坐诊”为“出诊”,让信访接待下基层成为取信于民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非常重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并把信访工作作为切入点,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并在霞浦县亲自主持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以此为开端,逐步形成了“四下基层”的工作制度。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信访接待下基层,是检验党政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试金石”,我们决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信访群众,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一定要走出去、走下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察实情、化矛盾、解难题,着力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让信访接待下基层成为取信于民的重要抓手。

坚持从“会场”到“现场”,让现场办公下基层成为凝聚群众合力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首创机关效能建设,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要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场办公下基层”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广大党员干部要利用好“一线工作法”,定期到基层现场办公,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提供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切实把利民之事、便民之举送到群众家门口。要大力提倡“马上就办”,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要开展好现场集中“会诊”,以“小步快跑”的姿态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下基层主题党日活动会议记录3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自倡导和大力践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创新实践,是践行党的宗旨、矢志为民造福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要学好用好“四下基层”这个“生动教材”,推动党员干部凝心铸魂、锤炼品格、实干担当、为民造福、改进作风。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变“政策主张”为“群众行动”,学好用好“凝聚党心民心”篇。党的方针要务求“落地生根”,党的政策要力求“开花结果”,党的理论要追求“深入人心”。“四下基层”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达基层、直达群众的有效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群众宣传宣讲,把“政治话语”变成“群众语言”、“理论观点”变成“朴实道理”、“理论讲解”变成“方言土话”,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讲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促进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有效落实落地,让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人民群众做到了解政策、认同干部、与党同心,从而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形成上下齐心、团结奋斗的局面。

调查研究下基层,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学好用好“科学民主决策”篇。“四下基层”是大兴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生动示范,听民声方能解民忧、访民意方能办实事、察民情方能促发展。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载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盯问题、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集民智、理思路、出良策。聚焦在主题教育中确定的正反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通过座谈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复盘剖析,解剖麻雀、举一反三,通过个别看一般、局部看整体、苗头看趋势,把问题研究得更深更透、对策提得更准更实,实现从“解剖一个满分作文网www.ZuoWenWang.net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求学”、向基层干部“取经”,将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决策部署,落地为具体措施。

信访接待下基层,变“百姓上访”为“干部下访”,学好用好“联系服务群众”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信访接待下基层是通过优化基层治理为民造福,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全面提升,充分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群众观点。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定期下访、包案化解活动,在一线倾听群众呼声,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确保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事事有回音”、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件件有落实”,促使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领导干部作风深刻转变,执政为民理念更加彰显,群众诉求有效解决,地方治理能力有效提升,长治久安基础更加扎实。

现场办公下基层,变“端坐会场”到“直奔现场”,学好用好“解决实际问题”篇。“现场办公下基层”不仅能拉近机关与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更是解民忧、惠民生的重要体现。开会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但党员干部不能搞“以会议来落实会议”那一套,要变“端坐会场”到“直奔现场”,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担当作为,深入基层一线,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现场研究、现场指导、现场协调,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当下能解决的问题“稳扎稳打”、现场就办,“小步快跑”、急事急办;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明确时限、责任到人、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举一反三、查漏补缺、防止反弹,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教育行政人员对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性范文(18篇)

下一篇:精选教师技能大赛心得体会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