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党员干部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党员干部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小编:韩立军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执政生命线,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欢迎参考。

【1】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群众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公仆观、政绩观、名利观,扎根人民,帮民解困、为民谋利。

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实群众工作是新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是我们干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础、是前提。 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写下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凝聚着革命先辈毕生的追求。为了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有人比喻说,共产党人的思想灵魂是金子,那是因为他们的灵魂都牢牢地扎根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之中,它是特殊材料铸造而成。而这个伟大实践的根本落脚点就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人民的儿子。共产党人都应是人民的儿子,人民的儿子为人民服务,既在责任之上,又在情理之中,一辈子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那是多么高尚、多么的不易。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灵魂要在无限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之中锻造而成。我认为在群众观点工作中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实践群众工作,贵在贴近群众。群众工作要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做起。而大事小事都应贴近群众办事。从大事看,相信群众的觉悟和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社会一切重大问题,这就是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而决不能与民争利。共产党人只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尽一切可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向人民群众解释清楚,让党的政策贴近群众,为群众所了解,并得到群众的支持。俗话说老百姓的事比天大,但真正做到很不容易。如果我们能经常不断地贴近群众搞好服务并且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认可,那么我们的形象就会更好和干部群众的关系就会更亲密,群众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就会更明显。

二是群众工作要求真务实、要讲实效。求真务实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作风,群众观点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真实的检验。群众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就是最真心的体现,也是最根本的要求。群众的愿望、要求、困难是什么?群众的喜怒哀乐是什么?必须首先明白。只有明白原因,群众观点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舍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真心为群众服务,就不能怕条条框框的限制、怕得罪他人,怕苦、怕累;嫌要求过高,嫌条件过多,嫌麻烦,嫌过份,等等怕这闲那。真心为群众办事,就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位置上,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认真考虑方法措施,及时解决困难问题。 群众工作不仅要有服务的过程,而且要有服务的结果。为群众服务的效果是最重要的。每办成一件事,办好一件事,让群众满意而归,都是群众观点工作的实绩和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就是最好的群众观点工作,就是最真最实的为群众路线。

三是要取信于民、工作上依靠群众,干事要发动组织群众。《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们党90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越艰巨,越需要依靠群众,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推进创新转型等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于党的旗帜之下。在切实改进领导作风中解决好在不在岗,在不在行,在不在状态和为谁服务,怎样服务,怎样服务好的问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取信于民,不断巩固我党长期执政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用实际行动和为人民服务的业绩来取信于民。

四是要对民怀敬畏之心,生活上接受群众监督,处事让群众做评价。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也为了党员干部不在政治上摔跟头,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要始终保持廉洁勤政的品格,牢固树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观点。要充分认识到,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一个政府只有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才不敢松懈,才不至于人亡政息。一个干部只有自觉地接受群众监督,才会防微杜渐,不犯或少犯错误,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人民群众充分地行使监督各级党员干部的权利,主人翁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和巩固,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要强化自警意识,对人民群众怀着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陈毅同志有诗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一个政治上成熟的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这种清醒的自警意识。要致力于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保证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力、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渠道、监督的方式和监督的效果。我们要坚持和推行职工代表会、村民代表会、居民代表会制度,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群众意见建议征集制度,干部收入或财产申报公布制度,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群众评议领导干部制度,社会承诺服务制度,群众代表质询听证制度,群众监督员制度,群众监督奖励制度等,并不断地创造一些新的制度,增强其操作性和执行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治透明度,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群众依靠制度监督干部,干部遵照制度接受群众监督。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我们必须要紧跟时代,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服务群众,贴近群众需求,回应群众关切,顺应群众期盼,立足群众满意。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群众观念,把群众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趋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取信于民、对民怀敬畏之心,做一个无愧于党和人民党员干部。

【2】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

常怀爱民之心。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政绩观、权力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处理好做官与做人、当官与发财、谋官与谋事的关系,把群众当作衣食父母,官再大,权再重,都只有服务的义务,没有当老爷的权力;想问题、做决策,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群众的切身权益,认真考虑决策是否有群众基础,是否符合民心民意,坚决避免瞎折腾、乱作为,把整个决策及实施过程建立在最大限度为群众谋利益之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少开大会讲大话,少走过场表空态,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办群众看得见的事,做群众家的常客,真心实意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难题。

常行惠民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对上级的惠民政策,要结合实际制订落实举措,结合调研深入基层向群众面对面开展惠民政策的宣传,抓好工作督查推进惠民政策有效落实,抓好工作协调帮助部门和基层解决惠民政策在落实中的困难。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着力解决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问题,创新就业扶持政策,全面加强就业培训,优先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被征地人员、零就业家庭、城镇复退军人、困难家庭子女以及失业人员就业,大力支持全民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积极争取、引进有利于群众致富的民生项目,加大财政民生支出,在资金、用地、用工等要素上优先确保民生项目的需要。

常拓富民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领导干部要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大力深化相关领域改革,不断拓展富民之路,努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增收。大力拓宽农民致富之路,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促进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逐步破除以户籍制度为依托的城乡二元体制,把增加市民财富积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作为统筹城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投资发展机会,全面贯彻带动农民致富和城市居民增收的富民路径;围绕产业富民目标,把发展产业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富民的集聚、倍增效应,以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充分的就业、创业机会,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3】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群众路线最早见诸党的文献,是党的七大。毛主席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了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一直是我党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传家宝。当然,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党的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三大作风在实践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偏移,在少数人身上,理论联系实际变成了理论联系实惠,密切联系群众变成了密切联系领导,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这种说法虽带有很大的调侃成分,但确实是对我们党存在问题的强烈针砭。在全党进行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是要把群众路线内化为全体党员的思想意识,内化为全体党员的行为准则,内化为衡量共产党员党性的评判标准。下面,我根据个人平常的学习思考与大家交流三个问题。

一、群众观是中华文化源流的重要一脉

大家知道,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大古文明,即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这四大古文明形成的时代相近,但结果迥然而异,有的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扬光大,比如说古中国文明、古印度文明;有的文明在历史的衍进中因其影响力不断削弱只剩下了一些考古价值,比如说古埃及文明;有的文明基本上消失了,比如说两河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为什么!?我认为,其决定因素是该种文明的文化内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盘古、上帝、女娲神话时代开始,大致五千年的历史。当然,中华文明起源的上线在不断被打破,比如城头山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稻作文化至少有七千年的历史。五千年也好,七千也好,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能够世代相承,能够在纵向相袭的同时以憾人心魄的张力横向传播。在世界各地创办的孔子学院,就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落户湖南的汉语桥风靡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青年学子一年一度集聚长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中华文明能够传承下来,影响的区域越来越大,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是由这种文明的文化内核决定的。我认为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核有三:一是天人合一思想。讲究天、人融合,互相影响,互相适应,天人合一,顺天应物。二是家族伦理本位。强调社会构建以家庭、家族为基本单元。三是以和为贵,崇尚中庸。天人合一也好、家族本位也好,以和为贵也好,突出的都是一个人字,就是人的本位,人的本源。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正是对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传承和创新。

(一)群众观是历代政治精英的思想自觉。

在座的各位对中国历史都不陌生。回顾中国政治思想史就不难发现,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历代政治精英中,奉行的都是天命神权思想,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认为世间万物的最终结果和归宿无一例外不受到天意的主导,天命使然。春风得意是上天的眷顾,苦难深重是天命的惩罚,什么东西归到天意的解释,便得到释怀。但是,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无不高高的举起民意的旗帜,既替天行道又为民请命。他们知道推翻一个朝代要借用人民的力量,建立自己的政权也要借用人民的力量,不打民意的旗帜,皇权不会持久,江山不会稳固。《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便成了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朝纲。接下来,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人民、国家、帝王三者中地位最重的是老百姓,其次是社会国家,最后才是君王,因为有了人民才设置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君王,将三者的逻辑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汉初陆贾是刘邦身边一介书生,在高祖身边经常讲《诗》说《书》。久而久之,刘邦听得不耐烦了,骂道:我的天下是在马上靠武力得来的,岂能靠《诗》、《书》之类!。陆先生回答: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得到江山,当然可以通过马背上的拼杀,但治理国家仅靠马背上的拼杀是不够的,安邦治国需要安抚百姓、教化民众。大家很熟悉的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将民、君喻为水、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治国理念帮助他成就了贞观之治的辉煌。再下来,到了北宋的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的就是执政者和天下的关系,君王和百姓的关系,执政者忧要先于老百姓,乐要后于老百姓。再后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鸟不可拔羽,新树不可摇根。 明朝虽然取得了政权,但经济上很困难,身边的人建议加征税赋,他就讲了上面两句话。去拔刚刚出生小鸟的羽毛,去摇刚刚栽下去小树的根系,必死无疑。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只有老百姓发展起来了,国家才能强盛。清朝黄宗曦老先生也有两句经典名言: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直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我这里列举了几个不同时代一些代表人物的经典论述,目的在于说明,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对人民利益的关注上却是一脉相承、绵延不绝的,在这个问题上都表现出了高度自觉。当然,他们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借助人民的力量实现其统治的长治久安。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不能割裂历史。历朝历代精英朴素群众观的思想自觉,正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思想源头。承前启后,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脉源。

(二)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如果说群众观是历代政治精英面对现实的一种思想自觉的话,到了共产党的手中群众观已经从思想自觉发展成本质属性,成为共产党人必备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大家知道,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把党的性质确定为工人阶级的政党,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了群众二字。回顾党的历史,在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很多理论并不高深,很多口号并不响亮,但就是这些通俗的思想、浅显的理论,能够将广大民众汇集到党的旗帜下。据资料介绍,共产党在组织京汉铁路大罢工时,党的代表和军阀吴佩浮谈判提了五条要求,其中两条要求简单得不得了,第一条就是要求星期日休息并照样发工资。第二条就是过阴历年放假一周并照样发工资。就是这两条最基本的要求把京汉铁路工人团结得像水桶一样。大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更是使广大农民群众坚定的站到了共产党一边。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组织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在各级组织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中间进步分子、左派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使各级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军事上提出了著名的人民战争理论。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对共产党能够在延安落脚并且影响力那么大,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纷纷奔向延安,百思不得其解。他访问延安,在窑洞里和毛主席长谈,向毛主席提了83问,中心问题是国民党那么强大为什么剿不灭红军?毛主席说:红军是民众的军队,民众无微不至的支持红军,除非消灭支持红军的民众,否则是没有办法消灭红军的。除非二字博大精深!陈毅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时讲到:就是把我陈毅放在棺材里,我也还不了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支持之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大家都看过《淮海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的队伍比解放军的队伍要大得多,送粮食,抬伤员。当时毛主席估计解放战争短则五年长则八年,结果只用了三年时间,什么原因?是人民战争的力量,是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

毛主席在讲什么是政治时,讲得很通俗,他说:什么是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有人要问,毛主席在总结我们党的三大法宝时为什么没有群众路线?只提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统一战线就是最广大的群众战线,不仅包括了农民群众、工人群众,还包括知识分子、海外侨胞等等。党取得政权后,对群众路线、群众观点问题,并没有因为自己由革命党变成执政党后而改弦易辙,而是时刻警醒,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党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反对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便是文革十年灾难,党的初衷也是想通过群众运动的方式防止出现修正主义。当历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对体制机制的探索,就是建立在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的基础上。农村的改革,就是我们党群众路线集大成的范例。我们都是农村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我们的农村政策,基本上都是先由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取得成功后再由理论工作者总结,最后变成党的农村工作政策,提升为国家的法律。最典型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造和推行,当时就是小岗村的17位农民探索出来的。出皇帝的地方养不活自己了,怎么办?人民公社解决不了吃饭问题,农民就想到把田包到个人,自己种自己的田,这一招灵得很,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一下就解决了领袖们思考几十年而解决不了的中国农民吃饭的问题。17位农民的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推进了中国改革的进程。再看看现在的土地流转,国家土地政策不能变,宪法规土地是公有制,国家一部分,集体一部分,动摇土地制度就动摇了国家制度的根本,一户人家一亩几分地,搞不了大农业,农民富裕不起来,怎么办呢?如何在不影响国家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发展农村经济?人民群众又创造了土地流转的方式,用租赁经营来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

(三)群众观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由之路。

现在,西方对我们的关注乃至共产党的自信,恐怕都聚焦在一个问题上,那就是中国的改革下一步怎么走?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我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经济的发展碰到了严重阻碍,这就是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同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出现了不协调。下一步改革要涉足深水区,这个深水区就是政治领域,政治改革怎么改?我认为核心在于扩大民主。民主,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关于民主的归类有若干种。有个叫做戴维赫尔德的英国学者,写了一本《民主的模式》,他把世界上的民主分为九种类型,包括城邦式民主、共和主义民主、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竞争式精英民主、多元主义民主、法治民主、参与式民主、自由式民主。实际上,民主可以分成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直接民主,一种形式是间接民主。所谓直接民主,就是实行普选制,全体公民,一人一票,以简单多数获胜;我们国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也就是代议制民主,通过选举代表,开代表大会来决定国家(地方)的重大事情。两种民主哪种更科学,很难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我认为两种民主都有各自的优越性,直接民主能真正体现选举人的个人意志,但这种民主要建立在国民素质很高的基础上,不然,每次选举就是一次人民战争。间接民主很有序,很规范,但这种民主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还值得完善,因为代表和他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体的意志与诉求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姑且不论这两种民主谁优谁劣,谁是谁非,黑格尔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作为一种模式存在下来,总有它的合理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在追求人民诉求实现程度的最大化。无论哪个政党、哪个政治领袖,你要想上台执政,要想长期执政,都面临一个执政合法性问题。这里说的合法性,不是法律文本上的合法性,是指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程度,是人本意义上的合法性。在法律上取得执政地位的政党,未必具有执政的合法性,过去有执政合法性未必永久具有合法性。以苏联为例,当叶利钦宣布解散苏联共产党的时候,街上的群众(包括党员)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平静,好象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苏联共产党的性质已经变了,它不再代表人民利益,代表的是特权阶层的利益。苏联共产党2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政权建立了苏维埃,200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卫国战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000万党员的时候,共产党却跨台了。党员的数量不是执政党强大的标志,关键要质量建党。

现在一讲群众路线必说权为民所用,这当然十分重要。我认为还要解决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是权为民所授,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将受阻。政治体制改革不仅要解决权力的作用方式问题,更要解决权力的取得方式问题。现在很多社会现象,党内很多不正之风,表象千姿百态,但追根溯源就追到权力取得方式这一根本问题上。向授权人负责是权力的本质特性,权力是人民授的,我就向人民负责,权力是上级授的,我就向上级负责。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有的人对人民的利益、百姓的诉求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而在领导面前却媚态百生,卑躬屈膝,曲意迎奉,他们知道,决定自己前程命运的是领导而不是群众。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从制度层面上解决了群众路线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我敢斗胆的说,群众路线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变成一句空口号!

二、把握要领精心修炼群众观

既然群众观那么重要,它是历代政治精英的思想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那么,作为个体存在的共产党员,怎样培养群众观?

(一)认识自我,摆正位置。

把自己定在什么位置上,定位为群众的一员?定位为群众的表率?定位为群众的领袖?甚至定位为群众的皇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与其他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是英雄人物推动历史还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任何英雄人物或某种神秘力量。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有一句话耳熟能详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主席还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最起码的知识。毛主席是语言大师,遣词造句是十分精准的,不了解这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因此,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打下江山取得政权以后,把人民嵌进国名里面去,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的政府机构都要冠以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银行,机构的冠名看起来只是多了两个字,它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的理念。说实在的,摆正位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并且执政成就被举世公认以后,很难摆脱以功臣自居的思想,容易产生飘飘然的心态,把自己摆在高于人民群众的位置上。前段时间就看到一则小资料,1961年,毛主席在写《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过程中跟卫士交流,谈了很久,然后大发感慨:虎死留皮,人死留名,我这个人能给后人留点文就够了。虽是聊天的几句话,我看后感触很深,作为一个开国元勋,共产党的缔造者,他对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定位尚且如此,我们一般共产党员,怎样估价自己,留点什么东西?定位自己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民的公仆,就是给人民打工,人民是主人。我们经常看到发生在身边的事,一些人总是自觉不自觉的以领导自居,总认为比别人高明,动辄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有些人总喜欢摆出一副舍我其谁也的架势,认为这件事只有我能做,只有我才能做好。应该十分明白,你能在主席台上夸夸其谈,不是你有多高明,是职务使然,台下的听众只是没有某种机会或缘分成为台上人罢了。即使你是公认的伟人,你的成就也是建立在若干人的奉献、支持、牺牲之上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啊!,仅仅一个抗日战争就牺牲了3500万人,成就的只有10位元帅,10个上将,数以千万计人的牺牲才成就了将帅的荣耀。如果我们不能够摆正位子,或者主仆颠倒的话,结论就是:重则国破家亡,轻则众叛亲离。大家知道发生在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当时的本阿里,执政了23年,是个铁腕人物。茉莉花革命起源于一件很小的事情,一个26岁的研究生,遭到警察粗暴对待后,在街上自焚,以此表达对警察粗暴执法的抗议。这件事迅速在全国发酵,导致了本.阿里政权的跨台。2009年6月,有一篇文章叫做《突尼斯的腐败,你的就是我的》,里面讲到了本.阿里家族在突尼斯的腐败程度已经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由此带来了政权的垮台,以后就引起了整个北非、中东的不稳定。卡扎菲政权的倒台也是如此。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也很多,比如原河南周口地区专员、水利厅长张海钦,因为腐败而锒铛入狱,他讲了那么一段名言:什么公检法,他们都是党的打手,叫他们打谁就打谁,就是不能打党政领导,人民的一万句话抵不上领导的一句话,就是因为对物质的疯狂追求,导致他的彻底跨台,从座上宾沦为阶下囚。有些人主政一个地方,做出了一点政绩,就认为是对人民的施舍,人民应该感恩戴德,应该顶礼膜拜。诸不知,这是为政者的分内之责,不为人民做事,人民要你干什么!

(二)追求崇高,不弃跬步。

跬步,就是半步。荀子的《劝学篇》里有两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讲这个观点的用意在于,修炼群众观既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做大事的志向,又要有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的精神,注重眼前的点点滴滴。不要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这是最忌讳的。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父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这个故事告诉大家,成就大事往往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的。不论他是文学巨匠,哲学泰斗,还是政治精英,伟大领袖,无不是从小事做起的。因此,树立群众观,要着眼于在更高的层次上为老百姓做事,在制定政策、法律时充分体现群众路线,充分代表群众利益,充分反映群众诉求。但能在高端为群众服务的终究是万里挑一,更多的人是凡夫俗子,对芸芸众生来说,要立足于做好身边的一件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大家都学过《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一名烧炭的八路军战士,死于炭窑崩塌,党的领袖写文章悼念他,为什么?因为在张思德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引用司马迁的这两句话,对死的不同意义作了高度总结。所以,为人民做事并不一定要有多高的职务,要有多大的权力,一些很小的事情都有重大意义,只要这些事是为人民做的。当然,你不为人民,人民就不会支持你,你做的事就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甚至会走向人民的反面。我看过一则笑话。说一所学校在政府附近,老百姓上访,常常错把学校当成政府,教学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学校特意竖了一块提示牌:冤有头,债有主,前面左拐是政府。这则笑话说明,不为人民做事,不代表人民利益,人民就不会为你说话,就不会为你解难。

千里是由跬步积累而成的。每干成一件大事,都要从小事开始,需要积累很多跬步。张杰的《仰望星空》里面有几句很优美的歌词:心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我从此不再彷徨,也不再腼腆;张开双臂,和你一起,飞得更高,看得更远。这几句歌词唱起了娓娓动听,念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很有哲理,很多事情看起来很难,但只要下定决心,充满勇气,踮起脚尖去做,就离成功不远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你不去做,就会失去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讲讲郑洞国的故事。郑洞国,湖南石门老乡,黄埔一期名将,远征军新一军军长,抗日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1948年兵败长春。解放后党和政府给了他很高的待遇,但他一直心理不服。有一次到毛主席家做客,当他从主席的茶几上拿起一支烟,毛主席就划上火柴亲自帮他点燃。就是这根火柴,让这位为蒋介石效力半生的将领心悦诚服,将国共两党的领袖作了比较,发出了毛氏取得江山理所当然的感叹。所以说,有时一些小事,会影响人的一生,可以决定事情的成败。

(三)坦荡大度,涵养心境。

我国知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写过一副对联。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副对联道出了人生的崇高境界。

为人民服务,一定要心胸坦荡,大度从容。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处于社会的底层,地位很卑微,为他们服务,我们是不是显得更加卑微?我并不这么认为。两个月前,省委安排我来当农业厅长,很多朋友感到意外,问我为什么会去农业厅?我反问,为什么就不能去农业厅?从这出自关心的提问可以看出,门户之见在人们心里是普遍存在的,在他们看来,农业厅是弱势部门,农业工作是个既费力又难出成绩的工作。也许,农业部门的处长下去调研,当地政府可能安排一个副调研员出面陪同,而强势部门的科长下去,极有可能县长甚至县委书记亲自接待。碰到这种情况,不要感到心理不平衡,不要感到受委屈,更不要做出一副低人一等的样子,要有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要堂堂正正,挺直腰杆,不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最怕自己看不起自己。

为人民群众做事,还有不被理解,甚至误解的时候,这个时候,更要有宽广的胸襟。1941年,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苦的阶段,部队需要粮食,群众也很困难。有一天毛泽东主持召开边区县长征粮会议,当时风雨大作,一个县长被雷打死了。有个老乡说了这么句话:为什么雷不劈死毛泽东呢?保卫部门把这个老乡抓了起来,准备杀掉。作为被咒人,毛泽东命令将老乡放掉,他说人民群众说这样的话,说明我们的工作没做好。结果,难以完成的征粮工作,因为这件事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不用发动就得到很好解决,这就是伟人的胸襟。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像油锅里进不得一点水,一沾就炸,别人讲了一两句有损自己的话,就要一查到底,甚至打击报复,搞得民怨沸腾。中学时候,我们都学过将相和的课文。蔺相如在战场上手无寸功,但在与秦国的几次外交交锋中为赵国争得了利益和荣誉,受到赵王的提拔重用,地位超出老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传出话来,要找个机会羞辱蔺相如。为此,蔺相如上朝时故意避开他,绕道而行。很多同僚不理解:你位列廉颇之上,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回答,我连秦王都不怕,怎么会害怕廉颇将军呢,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想因此而内斗,给秦国以可乘之机啊。其后,便有负荆请罪之说!我们常说委曲求全,蔺相如受委屈,求全的是一个国家,我们每个同志都要有为团队受委屈的胸襟。为了团队的利益需要我们承受点委屈、做出点牺牲时,希望大家能义无反顾。小时候,经常看到燕子垒窝,燕子们要从很远的地方一口口衔来泥巴,垒在窝上,嘴里滴血,千辛万苦,新窝垒成,得以生养歇息。有时,少不更事的顽童为了玩恶作剧,拿着竹竿,往上一捅,须臾之间就将燕子滴血垒成的新窝捅得稀烂,多么痛心啊!一个团队也是一样,垒好一个温馨舒适的窝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捅坏一个窝只需举手之劳。希望大家都来做垒窝的燕子,不做毁窝的顽童。我们做事的出发点,固然是为了多数人的利益,但是,全厅四千多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由于条件所限,这些诉求肯定不能一一得到满足。比如说,厅里出现了一个岗位空缺,符合条件的人有一大批,最后却只能成就一个人。那么,其它的同志就要有坦荡的胸襟,要有成人之美的品格,万万不能我得不到,也要让你搞不成,这种捅窝的心态和行为是为人不齿的!

三、在推动发展中践行群众观

(一)在推动发展中集中民智。

人民群众是力量的源泉,谚语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推动发展,写好中国梦的湖南篇章需要最广泛的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如何集中民智?

要深入调查研究。或许有的人会说,现在已进入信息社会,电脑和网络的普遍应用,开通了信息的高速通道,键盘轻轻一按、尽晓天下大事,不需要深入调查研究了。事实是这样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很多情况,依靠百度、搜狐是掌握不到原本状况和真实情况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网上得来也觉浅啊!响应省委的号召,我连续三年都在老百姓的家中住上几天。前年在麻阳,去年和今年在沅陵官庄镇。当然,住在乡亲们家里,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也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乡村集体资产的不合理处置问题、农地抛荒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电脑里掌握不了的,这些问题的发现,对于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很有帮助。比如,去年我在夜宿农家的调研中发现,不规范的处置造成了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提出了加快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防止村干部拍脑袋决策。建立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采纳。我的体会是,只要真正沉到基层去了,就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要充分发扬民主。发扬民主的过程就是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上至一个国家,下到一个单位,民主渠道越畅通,行政的公开性、透明度越高,形成的决策就越科学,推动工作的阻力就越小,因为兼听则明。反之,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所做的决策就很难为大多数人所理解、所接受,很难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要在全厅大力提倡阳光、公开、透明。在决策之前、决策之中要广泛听取意见,允许、鼓励多种声音,不怕有杂声,不同声音越多,越有利于正确决策。当然,决策以后只能有一种声音,一个声调唱到底,齐心协力抓落实。

要善于借鉴吸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想要工作少受挫折,少走弯路,有捷径可走,这个捷径就是借鉴、吸收。一要善于从书本中吸收、借鉴。开卷有益。形成文字材料的东西,大多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二要从他人的实践中吸收、借鉴。同样一件事,人家已经探索取得了经验,你为什么还要从头开始呢,为什么不能将他人的经验嫁接、复制、克隆过来?因此,厅里经后的工作要扩大开放度,多学习,借鉴他人的一些思想、观念、路径、方法、措施。

(二)在推动发展中维护民利。

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梳理了四个观点:

现实生活中公民权利是不平等的。公民权利平等是宪法规定,是法制原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公民权益不平等却是不争的事实。实事求是的说,农民权益这些年有所改善,我感到有两件事要三呼万岁!第一件事是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同命同价。原来的政策规定,意外事故的伤亡赔偿标准,是按当事人所在地域的人均年收入的倍数决定的,同样死了人,农民的赔偿数额只是城里人的三分之一,农民的命贱啊!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同次事故中死亡的补偿标准城乡统一了,我要三呼万岁!第二件事是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同人同票。原来法律规定,各级人大代表的分配,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是按不同的比例分配名额的,大致上也是3:1,如果农村60万人安排一名人大代表,城市20万人就可安排一名。现在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城乡按同样的人口比例分配代表,我要三呼万岁!但是,生活中仍然还有很多不平等的现象,社会群体还是有三六九等之分,还有上等之人、中等之人、下等之人,农民当然只能是下等之人。举例说,同样是修条路,城里修路居民是不要从口袋里掏钱的,农村修路却要农民集资,这是多么不公平。至于说外出农民工的生活状况那更是苦不堪言。我有个堂妹,在温州打工,工伤断了4根肋骨,厂方补偿5000块钱了事,回家后什么活都干不了,5000块就买断了后半生的健康权。作为农村部长,连自己妹妹的基本权益都维护不了,羞愧难当啊!艾青有两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将这两句诗改了一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都是我的父老乡亲。不由你不动容!九十年代末,我在国家煤炭部挂了一年职,目睹了一些到矿山打工的农民工与矿主签订卖身契的现象,因矿难死亡家属拿上20万走人,其它概不负责,令人瞠目结舌!守盛书记刚来湖南工作时,我陪他到湘西调研,他问我像这种贫困程度的农村还有多少,我说无法用准确的数字回答省长,但本人的家也还是那个状况。现在上面来了领导,常常是带到关山村、黄龙新村、光明村看看,这些村当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但是还有大量深度贫困的地方领导无法看到,造成领导对农村发展现状判断失真。因此,在不平等的权利面前,我们一定要真正融入到老百姓中间去摸实情,利用我们的职务和权力影响,给老百姓办一些好事、实事。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内有一幅对联,上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自己是个官,就要珍惜这个官,给老百姓做点事,当人家把你看作官的时候,要想到自己也是一个老百姓。

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有时并不是重叠的。我们常讲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一致的,这是从总体上来说的,在很多具体利益上二者并非完全一致。如果说国家利益是个圆,老百姓利益也是个圆的话,两个圆在整体上是同心的,只是半径大小不同而已。但在实际工作中碰到更多的情况是,两个圆有时相交,有时相切,有时还是相离的。比如说,国家搞基本建设要占用农民的责任田,国家和农民就有利益上的矛盾。很多时候,要农民作出利益让步或侵害农民利益,都要堂而皇之打着服从国家利益的牌子。我在市里工作时搞高速公路征地拆迁,200万块钱一公里包干,具体到一亩稻田补助标准就5000元,5000块钱,按当时标准够一家人生活两年,两年以后生活就没着落了,而种一亩田可以维持一家三口世世代代的生计。作为农民的儿子,那时候是含着眼泪来征地的。再加上国家利益一般都是抽象的,个人利益往往是具体的,万万不能将这个抽象的利益凌驾于具体利益之上,要人家做出无谓的牺牲、做出无条件的让步。为什么间或有自焚、跳楼等悲剧发生,很多是因为个人利益受到侵害又讨不到说法而走上极端,生命不能复制,我们为这些逝去的生命扼腕叹息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拷问一下体制机制的弊端呢?!我们既要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要维护好农民一件一件的具体的利益,当好人民利益的吹鼓手、保护者,这同样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维护农民利益需要政治勇气。维护农民利益光有善良的愿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治勇气,因为能够损害农民利益的大多是强权单位或个人。我在农办工作将近五年,农民负担监督办公室就放在农办,减负办的工作大多是与权贵交锋,每查处或纠正一件事都要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没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是做不好的。讲到这里,我想起了那位横刀立马的老乡彭德怀,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不怕丢掉头上的乌纱帽,那种政治勇气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他的鼓与呼付出的代价虽然过于沉重,但唤醒了千千万万人的良知,其伟大的人格更是彪炳千秋!。当然,现在维护农民利益不需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但也会存在一些政治上的权衡,领导对你的评价呀,部门对你的支持呀,群众对你的拥护呀,等等,仍然需要政治勇气。

农民利益的核心是有尊严、快致富。农民利益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二类:政治上有尊严;经济上快致富。农民同样需要有尊严的生活,有体面的劳动。虽然我干的是累活脏活,但你不要对我嗤之以鼻,不能对我不屑一顾,不能用鄙视的眼神看我。我们忙不过来,需要请个农民工做家政,能不能把她当做自己家人,使她的劳动受到尊重?当你买了套宽敞的房子,需要农民工给做装修,请你不要颐指气使,能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他工作的失误,这些点点滴滴都能体现维护农民群众尊严。至于说让农民群众富裕起来,我们更是责无旁贷。我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比还是3:1左右,农民收入水平还很低。我们要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使老百姓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在推动发展中珍惜民力。

前面讲的是利益的利,这里讲的是力量的力。老百姓的能力本来就有限,更需要十分珍惜,不能随便浪费,要发挥在最应该发挥的地方,并且收到好的效益。怎么珍惜民力?第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相对于经验决策而言的。决策要符合实际,要切实可行,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不能瞎子摸象,不能满足于我过去是这样做的,因为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顺应权变,审时度势,才能正确决策,否则,将劳民伤财、事倍功半。最近,镉大米牵涉了我们很大精力,我就想起科学决策的问题,在省政府的一次会议上,我提出了标本兼治,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平息媒体上。重金属污染是湖南农业的一处硬伤,怎么来医治这个硬伤?不要一方面花大量的补贴鼓励农民种粮,农民种的部分粮食又不符合标标,国家又不得不花资金鼓励卖粮。如何走出补助种粮到贴钱卖粮这个怪圈,这就需要科学决策。怎么科学决策?能种粮食的地方把粮食种好,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种出高产来,种出优质来。不能种的地方,种出来卖不掉的地方,要实事求是地、果断地调整结构,以高效的经济作物来取代过去的粮食生产,实现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的双赢。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那多好啊,这就是科学决策。第二要智慧推动。推动工作不能蛮干,要苦干实干加巧干,巧干不是投机取巧,不是要我们搞豆腐渣工程。巧干是一种智慧。目标确定以后,实现目标的路径有多种,我们要选择费力最少,效果最好的办法,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四)在推动发展中接受监督。

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是群众观的重要内容。大家知道,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和黄炎培有个窑洞对。黄炎培老先生是德高望重的民主人士,到延安考察一段时间后,与毛主席谈到: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显然,黄炎培先生的这段话,是在拷问:中国共产党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吗?毛主席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由此可见,人民的监督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监督。我认为,个人说了算的时代过去了,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崇尚民主;个人说了不算的时代也过去了,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讲究责任。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要经受监督。监督是方方面面的,有人大的监督,政协的监督,群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尤其是媒体的监督,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现在出现的网络反腐,就使不少腐败分子望而生畏、不寒而栗。我们今天所做的事,在微信微博上一挂,全世界立马就知道了,受委屈了吗,受冤枉了吗?全世界的网民数以十亿计,你向谁去申辩?我们现在就是生活在各种监督之中,要适应这个环境,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如果适应不了,就不适合做信息时代的领导干部。

要依法依程序办事,不怕监督。不怕监督,第一我办事有依据,有法律依据、政策依据、规章依据;第二我办事讲章法,我是按程序来办的,按规则出牌的。监督再多,,监督再严,我都不怕。底气十足!

要营造良好氛围,欢迎监督。要营造一个让人说话、让人说真话的氛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在座的各位对党组的决策随时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提出监督意见,党组尤其是我本人保证做到不怒不愠不火。兼听则明,千年古训。凡是为政者、执政者能够广开言路的,时代就兴旺,就能打造太平盛世,反之言路不通,大家不敢说话、不愿说话了,那个时代必定是没落的时代,那个王朝必定是短命的王朝,这是规律。一个单位也是如此。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16党员依靠群众求胜利发言稿

下一篇: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英语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