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精选2篇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精选2篇

小编:储CXY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任务》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首要任务,重点针对存量未落户人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水平。以下是查字典小编整理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研讨发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研讨发言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没有深入学思,就不能进一步领会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更好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必须要回答好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城镇化程度加深,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被新时代赋予新的内涵、新的意义。一是通过城镇化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高质量扩大内需,尽快恢复经济保障民生,确保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就成为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二是通过城镇化建设更好解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问题。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提升,消费潜力的进一步加大,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新的压力和机遇。三是通过城镇化建设更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面。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土地规模经营的难度较大,独特资源难以充分推介,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虽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但仍困扰着乡村进一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持续转变城乡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不同步的局面。四是通过城镇化建设更好解决”人”的问题。城镇化说到底还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更便捷实现落户,城镇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朝着哪个方向发力,转移人口怎样才能”进得来、住得下、活得好”,都成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五是通过城镇化建设解决文化融合发展的问题。文化是一条能够紧紧将城市和农村进一步扭在一起的”金丝线”,可以说没有文化上的紧密融合,就谈不上真正的新型城镇化,谈不上真正的城乡融合。

二、没有深入学思,就不能进一步立足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借力发展”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不是说把”烂摊子”都丢给城市去解决,将”人口快速涌入”带来的压力都丢给城市去消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既需要城市统筹谋划、合理规划,也需要乡镇一层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定位,实现”借力发展”,充当好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剂”。

(一)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乡镇一层如想加快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条就是,找准自身定位,重塑好城乡关系。

处于XXX”三个板块”中心位置的XX镇,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剖析优势与不足,确立了”XXXX”的发展思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XX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愈发浓厚,这进一步证明发展思路是切合XX镇实际的,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同时,经过深入学思,多角度多维度研判,通过捋顺发展思路,进一步解决了发展主攻点问题。

(二)依托优势资源,聚焦发展的着力点。XX镇拥有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如何将发展的”优势”打造成发展的”大势”,就成为了XX镇的主攻方向。

一是依托”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产业融合”的发展大势。20XX年X月,XX农业产业园区获评省级园区,XX镇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引进”XX项目”,调整、完善全镇发展规划,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上的合理规划与区分,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宝贵空间,持续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待项目全部落地建成后,可为近万人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转变了全镇的产业结构。

二是依托”近城临港”优势,打造”经济和服务腹地”的发展大势。XX镇距XX城区仅有10分钟车程,距离XXX港也仅有30分钟车程,XX镇采取加大服务产业投入的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紧紧依托XX等产业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品牌辐射效应,完善第三产业全链条,加大配套设施和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加快”村民”向”市民”的转变速度。同时,坚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有效载体,通过增强发展的自身动力,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拓展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来加强特色小镇与城市的公共服务衔接,扩大便捷的”生活圈”,提质丰富的”服务圈”,加深城乡交流的”朋友圈”,引导城市功能与人口向特色小镇疏解。”农家乐”“果品观光采摘园”等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探索。

三是依托”公共配套资源”优势,打造”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大势。XX镇作为XX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乡镇,近年来财政收入稳居全市第一,全镇配套资源优渥。以”XXXXXXXX”发展格局为建设契机,配套建设污水处理、供水管网、垃圾焚烧、教育医疗、交通枢纽等设施,加快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让更多的人往来于城乡之间,并在乡镇也享受着近乎城市的民生保障水平。同时,全力推进”双代”、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进一步加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现状。

四是依托”人力资源”优势,打造”人才集中”的发展大势。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成为了XX镇发展的最重要的优势,也是最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XX镇秉持”不把人的问题一股脑丢给XX”的观点,大力对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并充分运用农村”大喇叭”、”双微”平台等手段,加大对村民的思想意识深化和”市民”的思维固化。同时激励、吸引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式,将人才留在乡镇,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将自身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有机统一起来。

五是依托”红色文化”优势,打造”弘扬多彩文化”的发展大势。XX镇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依托XX烈士牺牲地遗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旨在传承好红色基因,歌颂好红色故事,弘扬好红色文化。

三、没有深入学思,就不能进一步统一思想,抗好肩负责任,将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XX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文化传承融合,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打好”XX攻坚战”,凝心聚力抓落实,蹄疾步稳往前走。

一是打好乡镇发展规划攻坚战。充分利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处于调整阶段的大好良机,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和落实好主体功能区建设,做优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区。严格节约集约土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留得住”青山绿水”,也留得住”乡愁”。

二是打好园区项目建设攻坚战。加速推进XX项目、XX项目建设,特别是依托项目建设整合XX行业生态,规划建立饲料电子交易中心,将饲料原料种植、饲料加工生产、原料进口、物资物流供需等多种资源整合在平台上,结合XX智能仓库项目和铁路道路建设,借助第三产业服务端的建立,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业态新模式,加速第三产业的”提质增量”,推进”产服融合”。

三是打好基础设施攻坚战。全力推进XX铁路、XX国道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加快推进镇区供水管网工程;统筹抓好”空心村”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紧盯房地产开发;加大医疗、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服务品质,实现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

四是打好特色小镇建设攻坚战。紧紧立足镇域实际,高效打造旅游观光、农蔬果品采摘、”农家乐”等文旅名片;持续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以红色为底色,统筹利用多彩文化资源,深入谋划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打造独具沿海特色的全域旅游产业链条。

五是打好人的城镇化攻坚战。进一步加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群众的技能培训,助推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研讨发言二

打造富裕文明宜居农村,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为广大人民创造了许多发展机遇。但是,也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加重,乡村人员的流失,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最近,我参加了《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的学习,结合两年多的乡镇工作经历,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要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富农是根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我国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居民收入、教育资源、基础建设、医疗卫生、就业条件和政府公共投入等方面,其中,农村与城市经济水平差距是导致其他方面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推动城乡融合。

农村要振兴,除了国家的相关大政策和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投入外,必须要做好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富裕。

一是积极走规模化产业之路。各村要依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势地貌,因地制宜,引进或改良适合本地栽植的农副产品,努力打造“连片式、集团式”的产业,扩大经济收入方式,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体系,使农业成为一个具有无限生机的美好产业。二是要在提升产业结构、调整收益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我镇多以“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明确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占股分红,帮助农民稳定获得政策红利、劳动务工、入股分红等收益,充分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实现合作社创收、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二、生态宜居是关键

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在统筹“三生”空间上精准发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城乡融合的润滑剂。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修民心路、民心桥,升级改造农村路网、电网、通讯网,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修建农村排污管网等,让农村与城市具有同等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二是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确保农村人人住上安居房、放心房。对大量“一户多宅”和私自乱建浪费土地资源现象进行重点整治,对村庄住宅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彻底消除各种“空心房”“空心村”现象,加大人口居住密度,增强商贸繁荣的内动力。

三是在“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方面打造,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街巷硬化,便利交通,方便群众出行。见缝插绿,打造环村闭合林带,实现出门见绿。各村高密度安照节能灯,实现人来灯亮的夜景。实行“厕所革命”、开展垃圾集中整治,推进村容村貌提升;打造健身小广场、小公园和文化书屋等,丰富群众休闲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使乡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文化文明是内核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这一思想落实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战略中,就是要重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思想表达,充分发掘乡村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并赋予其时代内涵。

一是依托生态环境优势,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要做到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旅游要持续发展,文化才是留住游客的根本。只有铸牢乡村文化这个“魂”,才能提振乡村的“精气神”。

二是要打造文明乡风。积极开展家庭道德、法制教育、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等宣传活动,进一步引导和动员群众投身于乡风治理中来。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韵”等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注入文化动能,激活乡村业态,带动乡村发展。

三是持续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系列活。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等推动村风、民风、社风的正向发展。在各村举办评选好公婆、好儿女、好儿媳,最佳红白理事会,“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敲锣鼓送锦旗进行宣传表彰,用他们鲜活的事迹向街坊邻里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正气,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助力乡村振兴。

总之,城乡要做到融合发展,必须要在经济上、环境上和文明程度上进行融合。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精选2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更多最新优秀作文资讯请继续关注查字典网站!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研讨发言精选2篇】相关推荐文章:

2021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心得体会范文最新

2021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汇总

学习党史担使命苦干实干促跨越研讨交流发言材料3篇2021

三融合让抗击疫情更有度心得体会2021

2021年学习教育组织生活会改革开放研讨发言材料

2021城乡同治月度工作总结(精选2篇)

组织部部长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发言提纲2021

2021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加速推进文旅融合工作汇报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2年学生抗击疫情优秀演讲稿精选4篇范文

下一篇:电影《八角笼中》观后感800字(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