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对*乡党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乡党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小编:

对*乡党员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共21个村,耕地31125亩, 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乡村两级总债务2638.08万元,在城郊7个乡中属经济欠发达的乡。人口总数28027人,其中党员1086人,占总人口的3.87%。

按照我们设置的先进性评价指标测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党员 667名,占党员总数的6l%,这说明**乡党员的主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对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仍存在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员意识淡薄。

部分农村党员缺乏“我是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自我认同感,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于做群众的“尾巴”。少数党员在党不爱党,稍不如意就在群众中发泄对党组织的不满,村里“打横脑”的往往是这部分人,如伍家坪村党员彭某,认为自己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组织上没有相应地安排照顾,一直对党不满,怂恿资助并多次参加越战军人游行上访。

二是理想信仰动摇。*党人应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少数党员却热衷于封建迷信那一套。

有的长期从事迷信职业,利用迷信活动骗取群众钱财。如大观庙村主任汪某、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苏某,在**乡和东江乡等地做道士,年收入近万元。

有的党员干部带头搞迷信活动,利用迷信活动聚敛钱财。大观庙村支部书记,在今年年初为其.已死十多年的母亲做80岁“阴寿”大摆酒筵,请柬还发到了乡党委政府领导手中,有些不知情的乡级领导居然捎上了“人情”。

还有相当数量的党员,由于对先富起来的人和目前出现的贫富差距缺乏正确理解,对党内腐败现象以偏概全,对*主义前途产生了怀疑,认为几十年革命白干了。台家铺村有名党员对收税人员公然提出:“党票要不要,你吓我不倒,*党也只那么大个搞头。

”三是创新精神欠缺。目前乡村在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如水患问题、农业结构调整问题、村级民间债务问题、乡村道路建设问题等。

面对这些问题,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看困难多,看潜力少;两眼向上的多,自己动脑的少,致使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如小井港村一条村道坑坑洼洼,菜农凌晨

三、四点钟去卖菜,经常翻车泼菜,菜农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我们在走访时,很多群众表示只要有人牵头修路,大家都愿意出钱出力,可就是没有一个村干部、党员出来牵头。

如民间债务结零的问题,一些村不能很好地开动脑筋,盘活湖荒甩亩等集体资源,债务结零工作缺乏力度,全乡21个村,村村欠债,最多的达284.02万元,民间债务结零进程受阻。四是致富能力不强。

我们在调查走访和问卷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党员仍停留于种稻吃饭、养猪过年的小农经济模式。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党员致富能力和群众差不多或不如群众的答卷占56%。

我们先后对毛坪里、台家铺、玉带桥村的大户进行了分析,这三个村分别有大户9户、13户、8户,而其中党员大户却只有2户、1户和0户,农民党员致富能力不强由此可见一斑。另据该乡党委掌握的情况,党员家庭人均纯收人为 1700多元,比全乡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

五是个人利益至上。少数农村党员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党员义务,甚至参加党的会议、过组织生活都伸手要钱。

就连这次全乡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也有少部分党员以家庭农业生产离不开等各种原因不参加大会。即使参加了会的党员,不少人吃了中饭就走人,下午开会只剩下村干部和少数党员。

近几年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降低并最终取消了卸职村干部的补贴,个别卸任党员干部竟以此为由,拒交税款。如李白溪村原治保主任李某,卸职后要求村里按乡里文件每年给他,70不理事,生活靠儿女”的老党员比重过大,带领群众致富是有心无力,这也妨碍了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党不管党现象突出,导致党的组织涣散。集中表现在:一是基层组织不健全。该乡的村支部,多则

五、六十名党员,少则

二、三十名党员,但大部分村党支部没有设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常常是“大锅煮”,不少党员多年轮不到发言的机会。

去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水电站等乡直站所至今未建立支部。二是活动开展不经常。

“三会一课”制度基本荒废,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很少组织。由于长期不活动,党员意识明显淡化,党员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批评帮助。

三是党员管理不严格。对那些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义务,不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任务的党员,党组织批评教育少,给予组织和纪律处分的更是少之又少。

对外出务工党员,管理手段滞后,大部分党员外出后便杳无音讯,该乡99名外出务工党员,能和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的仅5名。组织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在预备党员转正、组织关系转移、犯错误党员的处置上问题不少。

大观庙村支书对支部有几名预备党员到现在还未弄清楚,该村还有1994年入党的预备党员。乡中学一名教师,因工作调动未及时接转组织关系,糊里糊涂脱离了党的组织。

岩桅子村那位因偷牛被判刑的民兵营长,早已刑满释放,至今还没有开除出党,以致在老百姓中留下了“偷牛党员”的话柄,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

三、学习教育抓得不实,导致党员思想混乱。调查发现,不少党支部除组织党员参加乡党委组织的党员冬春训外,自己基本上不组织党员学习。

即使遇到“三讲”、“四个观念”、“三个代表”教育等大的学教活动,有些支部也仅仅找些理论文章、上级文件学一学就算了事,很少结合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再加上农民党员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学虽学了,但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解决具体问题。

由于学习缺乏深度,有的农村党员对党在农村现阶段的方针、政策,对WTO对农业的挑战,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对“三个代表”的实际内涵等一问三不知;有的甚至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辨不清方向,为人民服务被看成“唱高调”,党员联户带创被看作“搞形式”,带头搞结构调整被看作是“充豪佬”,以至有些党员在某些场合不敢亮出党员的身份。当前,农村中部分部队退伍的党员(特别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党员)和卸职村干部中的党员怪话连篇、与党离心,也与放松学习不无关系。

四、约束监督机制不强,导致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很多村没有建立党员议事会、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导致了村支两委干部权力过于集中。

无职党员和村民缺少相应的渠道和途径对其实施有效监督。这种制度上的缺陷,为某些人留下了可趁之机。

对基层党员干部出现的问题,少数党组织总认为农村工作矛盾多、困难大,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或者单纯以完成上交提留论英雄,对所谓“枝节问题”不严肃批评教育,不认真调查处置,以致养痈遗患。再加上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小毛病逐渐演化成了大问题。

五、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降低。一是权益得不到保障。

基层工作难免要得罪人,个别村民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报复村干部。就在最近,毛坪里村支书谢纷利家里培育的可栽10多亩地的苦瓜秧,被别人蓄意用农药打死,间接损失近万元。

岩桅子村支书魏建军养的一塘鱼苗,可卖几千元钱,也曾被别人放药毒死。对这类案件,公安部门不能及时查处,伤了村干部的心,毛坪里村年仅30出头的谢支书已经打起了退堂鼓。

二是待遇得不到落实。按**区税费改革后转移支付的规定,村组干部工资村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要求,还要有经济状况的要求,应尽量选拔富裕型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

通常情况下,富裕与否是衡量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让先富起来,并且自身物质要求基本满足的人当干部,不仅带领大家致富的点子相对较多,而且可能因更多地看重“社会名声”,而更能自觉地为群众服务,这也符合行为科学的基本规律。

假如让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党员担任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群众对其经济诚信度和工作能力反而不放心。其次,班子要配精。

村支两委成员应尽量在群众口碑好的富裕型党员中挑选。组*员力求少而精,大力提倡村支两委交叉任职、村干部兼任组长或分片包组。

第三,村干部要管好。对村干部可以参照乡镇干部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上,实行目标管理,并定期督导、检查、考评;在任用上,推行竞争上岗的办法,激发队伍的活力,还可以考虑以乡或县(区、市)为单位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并实行交流任职锻炼。

在待遇上,要设法落实村干部工资,鼓励村干部多方筹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购买商业保险,逐步实现村干部的“准职业化”。

四、必须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平台。活动出活力。

没有活动,群众难以感觉到党员的存在,党员难以感觉到与非党群众的区别,党组织会显得死气沉沉。农村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开展以“我为党徽添光彩”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并不断地赋予这项老活动以新的内容。

譬如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我们可以将那些未被群众认识的新品种、新技术、新项目先交党员农户探索示范,然后逐步推广;在为村民办实事方面,可以组织党员开展义务劳动,修筑村内各种公共设施;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方面,可以由党员牵头组织流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此外,还要继续开展“联户带创”等具有党员特色的活动。

要通过这些活动载体,展示党员风采,扩大党的影响,重塑党的为民形象,吸引更多群众投身到建设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中来。

五、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要使*党立于不败之地,应当走“制度保先”的道路。

在党内,要继续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严格、科学、高效的党内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凡属乡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农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社会治安、财务管理和党的建设等涉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都应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议决,充分听取全体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意见,使每项决策最大限度地贴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继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党小组。

根据党员多少,每村设3—5个党小组,经常召开党小组生活会,党员村干部参加,确保生活会质量。通过党小组生活会开展交心通气、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清扫党员思想上*上的灰尘,将各种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乡村党组织要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在班子建设、党员发展、党员转正、党员异动、党员处理、党员培训等方面形成严格的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农村流动党员急增的新情况,要建立好流动党员台帐,探索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流动党小组或党支部,对分散的流动党员要实行定期向所在支部汇报思想制度,不让任何党员脱离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在党外,要大力推行党务公开。

凡属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其决策理由、决策依据、决策过程、决策结果都要如实告知群众;对于村组干部的家庭经济状况、犯错误党员的处理结果、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等敏感问题,要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建立并推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1—2次群众大会,对本组党员遵纪守法、发展经济、联户带创、上交税费、计划生育等方面情况进行评议,使群众评议党员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杨根思连“三个不相信”学习感悟(最新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