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生命之树常绿

生命之树常绿

小编:

现年87岁、和硕县政协原副主席、离休老干部韩文明同志,出生于甘肃省卓尼县柳林镇官落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他1949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随王震将军进疆。195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作为军代表被组织上分配到和静县工作。1954年12月转业和静县工作。1956年4月调和硕县工作,至1984年1月光荣离休。韩老离休不离党,他仍然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坚定信念,继续为和硕的稳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先后受到自治区、自治州、县的荣誉奖励和物质奖励十几次。1985年10月特授自治区党政荣誉证书和金星奖章一枚,1992年9月和硕县老龄委员会和教育下一代委员会奖给“老骥伏枥、功德长存”横幅金匾一块。1990年4月,和静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功臣”的金字横匾,中共和硕县委自1996年以来连续5年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沤心沥血勤政为民

韩文明在他的《我的平生》一文中引用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一段话“‘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参加革命50多年,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开花结果,对党对人民做出有益的贡献,这就是我加入共产党的梦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西地乡(今清水河农场)、红旗公社任书记时,下村总是自带干粮,渴了就喝渠里的水,从来不打扰群众,生怕给群众添麻烦。

历经风霜心不离党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许许多多的好干部、好群众在这场浩劫中蒙受冤屈,惨遭迫害,韩文明没有幸免于难,有幸的是他劫后逢生。当时他为尽快实现“五好”农村,缩小城乡差别,下决心改变环境面貌。他不顾慈母的生死离别,白天劳动,晚上办公。但当时被造反派夺权,带着“现行反革命牌子”游街批斗,以“唯生产力论”的典型为由,与四类分子一起批斗,被打成残废,受到非人的折磨,妻子儿女也受到迫害。

老骥伏枥功德长存

1984年1月,韩文明光荣离休了。他经常说:“离休了,我还要继续关心党的事业,关心国家的建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党、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他从不打扑克、玩麻将、下象棋,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忠诚党的事业上,努力看书、学习,认真调查研究、写作。用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尚的革命情操,继续关心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促进和硕县“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离休后,他一是写作。他不顾高龄和“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打断肋骨、打坏的腰伤,不图个人经济收入,担任了和硕县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副组长。他自费多方查证,反复核实,共查阅资料365卷,写出了3.5万字的党史材料,为和硕县组织史的正式出版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写出了十几本20多万字的文字史料和生产发展史料,为和硕县史志工作做出了贡献。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编写出如下历史资料:

二是宣传教育。离休以来,到机关、学校作革命传统报告(自己整理的报告材料40多篇),平均每年2次,共38次之多。从不用公车,近的走路去,远的搭车去。

韩老虽然年事已高,可他那颗对党、对人民的炽热深情丝毫未减。却愈来愈感到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做的贡献太少了。所以,他时刻关心着党和人民,关心着和硕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当我到他家里,他还在看2001年和硕县的《政府工作报告》。

当他得知全县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时,他到县委组织部找到刘新华部长,要求到各单位讲课,并领回“三个代表”学习的相关资料,认真学习起“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不顾自己年老多病,先后到特吾里克镇、县公安局、林业局、塔哈其乡等单位作报告,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如何真正实践“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向广大党员、干部授课,受教育人数达450余人。他的每一次报告、讲课尤如春雨滋润万物,荡涤着人们心灵深处的尘埃。

2000年7月,康农公司二分公司职工20余人准备集体到县政府上访,索要所欠工资,声称如若不然,就砸了县政府大楼。当他看到在街上边走边喊的群众时,就上前问明情由。得知这一原因后,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主动劝阻了那些职工,给他们讲党的政策,讲法律知识,劝他们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妥善解决问题,这些职工听了韩主席情真意切的话语,心服口服,停止了上访行为。为了表达对韩老的感激之情,20多名康农公司二分公司职工于2000年7月6日捧着一块“黄金如粪土、情义值千金”的横匾来到韩文明的家里,一起跪下答谢他真挚的教诲。

在谈到对“法轮功”的看法时,老人说:“共产党人信奉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唯物主义。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李洪志‘法轮功’企图利用邪教组织搞分裂、破坏活动,说什么通过练功就可以

说着韩老就说起了他最喜欢《为人民服务》。流利地说出了歌词:为人民服务是我真诚的付出,为人民服务是忘我的投入,是用生命注解的书,是用心开拓的路,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用赞颂党的歌词表达了对党的信念: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是亲人,你是方向,领导我们胜利前进,人类一定解放……”。

清贫如洗毫无私心

韩文明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没有一点私心杂念。正如他常说的那样“共产党人的宗旨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是人民大众的牛,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要在一切行动上不骄不躁,谦虚诚恳,和广大群众相依为命,大公无私,严已律已,宽以待人,毫不利已,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他的爱人巴叶同志是1950年参加工作的,196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政府要精简机构,他爱人本不是被精简的对象,但他为作表率,给爱人做工作,被精简下去劳动,直到1997年被组织上落实了政策,恢复了待遇。

他在任红旗公社党委书记时,家里没有吃的,经常吃野菜籽度日。他唯一的女儿韩桂花才四岁,吃了野菜籽做的饼子,大便不通,就哭着说:“爸爸,你当书记吃的还不如社员,不如我们去当社员去,再不要当什么书记,好么?”他听了之后,教导孩子:“爸爸是共产党员,是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生活不能搞特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然就会脱离群众……,那就不是一个够标准的共产党员”。韩文明10岁丧父,母亲含辛如苦养育他,母亲因思念他而哭瞎了双眼。他在任红旗公社党委书记时,其母因饥饿,发电报来要他回家探亲,给她带回去一些票。可是从关内逃荒来的社员灾民800多人,其中30%的灾民患有黄胆性肝炎需要安置、抢救和治疗,没有回去。没有答应母亲最后的要求,母亲含泪离开了人世。他身在边疆,一心扑在工作上,没能回去送终。韩文明把对慈母的衷悼、悲痛化为人民服务的力量努力工作。有一次,他下队去劳动,中午休息吃饭时,到渠边吃着从家带来的梭梭籽做的烤饼,喝着渠里的水,被社员刘兰英看见,急忙到家里取来一个玉米饼,要换他的烤饼,掉着眼泪说:“韩书记,我们从内地逃荒来到这里,您收留我们全家六口人,发救济,给住房,不然我们活不到今天。您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前后收留关内逃难的灾民850人,您顾全大局把仓库里库存的储备粮万余斤,振济灾民。我们以为您的生活一定比我们好,没想到您吃的比我们还差,我请求您把手里的梭梭籽饼换给我,拿回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永远记住我们共产党书记的伟大。”

其实,他身为公社书记,手里有权,仓库里有几十万斤粮食,如果自私贪污的话,完全可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完全可以拿出粮食换粮票给家中的老母寄去,也不至于老母被饿死。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把粮食拿来救济灾民。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是领导,我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我不能因为自私自利,而毁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他不占国家一分钱便宜。今年3月,韩老从银行领回工资,发现多了15元,立即到单位查询原因,当他得知是医药补助费时,就说:“我的医药费都是实报实销的,不应该再给钱,不能多占国家一分钱”。最后,他坚持把15元钱退掉。

还有一次,他

他的子女没有任何的优待。当年他在位时,领导干部的子女有保送上大学的名额。他没有让一个子女去上大学,把指标让给了下乡的知识青年。其子中学毕业后就参加劳动。他的唯一的女儿韩桂花高中毕业后,到县医院当清洁工。二儿子下岗,自谋生路,当问到他“为什么不找找政府,帮助解决子女问题时”,他说“共产党员不能只顾自己的家人,要是顾早就顾了”。当年就是为了顾大家,不顾小家,以至于两个儿子相继夭折。

请看摘自他回忆录中的一首诗:“党性生涯八十秋,沤心沥血苦埋头。晚情岁月知珍惜,瀚墨飘香伴旅游。官守言清两俱无,闲去野鹤一身轻。莫言白发根根在,迟暮仍须报国心”这首诗是他辛勤笔耕、爱国爱党的生动写照。

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他的一生永远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他用责任心书写自己的人生,用公仆对人民的赤诚书写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真正做到了在其位、明其责、尽其能、务其实。他的一生都在践行党的“三个代表”。愿生命之树常绿。茫茫戈壁变成良田、不毛荒野出现绿洲、渺渺西海成为“塞外江南”。韩老,是因为有您在挥洒汗水,浇灌心血,奉献青春。是您为和硕经济的腾飞贡献余热,为和硕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献计献策。愿一轮轮红艳艳的夕阳永远映照您的身影。

热点推荐

上一篇:对于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应如何处理

下一篇:最新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方案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