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优秀14篇)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优秀14篇)

小编:文锋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步骤的合理安排和教学评价的准确性。教案的编写应该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相衔接,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这些教案的详细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都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一

教学内容: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

明确:

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

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4、5题。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99、10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的含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应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利息”的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利率概念,学会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2.利息如何计算?

明确:

1.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老奶奶存1000元,两年后可以去会多少钱?(学生板书演示)。

老师提醒:存期两年,利率是4.68%,还要扣去5%的利息税。

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

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归纳:

第一种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税,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税;第二种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税后利息。都正确。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6、7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二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三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应用定积分解决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定积分的价值以及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沟通与算术方法解的联系与区别,排除知识间的干拢,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想一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或者说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根据例子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例:“篮球比足球多5个”。数量是相等的关系是:足球的个数+5=篮球的个数。

练习:

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解答例3。然后说主自己的分析解题思路,最后理清下面问题。

从题目的本身和解答方法进行比较看,两道题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客车和货车每时共行的距离×时间=甲乙两站间铁路长。

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方法解答较简便?在什么情况下列方程解比较简便?

总结:第(1)题是已知两车速度与时间,求路程,直接改用算术方法(乘法)解答很方便。第(2)题是已知两车速度与路程,求时间,可根据第(1)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60x+55x=460或者(60+55)x=460较为方便。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则需逆向思考。第3题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小段练习:

说说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较简便?为什么?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09页第1题。

学校图书室有文艺书2280本。比科技书本数的3倍还多4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设科技书有x本,选择下面正确的方程。

3x-48=2280。

3x+48=2280。

2280+3x=48。

完成教材109页2题、3题。

全课总结(略)。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圆片dvd。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二)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65页利用例1。

(1)dvd出示例题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请同学读题。

(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指名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我解答这道题的列式是1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1块的1/3就是1/3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1/3)。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和1/3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2、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2。

(1)板书例题。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老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1/4,3块月饼共157=0.60.5=2.14+0.6=12-3.6=1.50.3=得到12个1/4,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1/4,合在一起是3/4块月饼。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3/4块月饼,所以每人分得3/4块。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教学设计。

(三)课堂作业。

1、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x,分母。

2、要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出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五)家庭作业练习十二1.2.3。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2.《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3.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4.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5.小学四年级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6.《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8.百分数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六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情境创设设疑启发引导交流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结论。

4.巩固新知。

5综合拓展。

6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习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七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97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明白有关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折扣的含义,掌握解决折扣应用题的方法。

2.独立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学生出示所收集到商店一些促销活动资料。

进入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

2.掌握解决折扣应用题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

例如: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1.商品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是什么关系?

2.试概括打折的含义?

明确:

(学生分组讨论)。

1.原价乘70%恰好是现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是70%。

2.商店又是降价出售商品,叫作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四、讨论发现:

思考讨论:

1.说说八五折、九折的含义。

2.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怎样列式计算?

明确:(学生分组讨论)。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九折就是原价的90%。

2.是以原价为单位“1”。

3.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160×(1-90﹪)=160×10%=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五、巩固练习:

完成第97页“做一做”习题。

六、作业安排:

1.把折扣数化成百分数。

五折就是()三折就是()。

九折就是()七五折就是()。

八八折就是()九二折就是()。

2.某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八五折出售,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第八课时:纳税。

教学内容: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

明确:

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

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4、5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八

1、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二、明示目标。

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美猴王》。

二、初始通读。

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2、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九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教学重,难点: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突出一次计算,会解答分数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出下面各题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各题。

1/2×2=2/5×3=2/3×1/2=3/4×5=。

2、说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着单位“1”。然后再给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分式乘法应用题。

母牛的头数是公牛的1/3,公牛头数的2/3和母牛相等。

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头数的3/4,公牛的头数相当于母牛头数的1/2。

小组完成,集体订正。

(二)、教学实施。

1.板书:公牛有30头,母牛的头数相当于公牛的1/3,小牛的头数相当于木牛的2/5,小牛有多少头?(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指导学生画线段图: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要求小牛的头数,就要知道哪个量?(母牛的量)母牛的头数又和哪个数量有关?(公牛的头数)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公牛的头数)崽化一条线段,表示哪个数量?(母牛的头数)画多长?根据什么?表示小牛的头数的线段应该怎样画?板书:

公牛:|||||||||||。

30头。

母牛:||。

小牛: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根据以上分析,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板书:

30×1/3×2/5=。

根据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每一步分别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同时强调:分数连乘不必像整数,小数连乘那样,逐次计算,可以一次计算,遇到整数和分数相乘,要用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不能约分的直接与分数的分之相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18页第4、5、9、10题,学生要说明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每一步是把哪个数量看着单位“1”。

(四)课堂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与解答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不同点是分数连乘应用题要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关键是要找准每一步的单位“1”。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比较熟练的画出线段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

板书:超市运来花生油和豆油共600桶,花生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2/5。

(二)、教学实施。

1.根据以上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数学问题:

2.能用图表示豆油的部分吗?板书:

“1”

花生油占总桶数的。

||||||。

豆油?桶。

600桶。

3.分析数量关系;看图想想,豆油占总桶数的几分之几?求豆油的桶数就是在求什么?交流讨论得出:豆油的桶数占总桶数的,求豆油的桶数也就是在求600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后者方法很容易理解,主要是从“总桶数-花生油的桶数=豆油的桶数”这个数量关系入手分析,也就是“和-一个量=另一个量”

“1”

原来:||||||||。

85分贝。

降低了。

现在:||||||||。

分贝。

根据线段图想到了什么?

3.分析数量关系: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该怎样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求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分贝是多少;还可以先求现在声音的分贝占原来声音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求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4.列式解答:

=70(分贝)=70(分贝)。

(三)、深化练习。

完成教材20页的“做一做”;完成练习五的第2、4、5、8、10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类题需要两步完成,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够准确地分析并计算出这类题。

课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养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练习。

课题:整理和练习1第8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总结全课。

1、练习与应用。

2、练习与应用。

单位的换算。

3、练习与应用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4、练习与应用。

通过回顾,梳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有关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计算问题。

反思重建。

二、评价与反思。

出处 fANWen.ChAZIDIan.Com

通过基本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反思重建。

文档为doc格式。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自选重点段,分析理解美猴王是怎么出世、如何称王的,它的生活美在什么地方?

3、体会美猴王敢作敢为的特点,提高对古代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美猴王。

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二、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三、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四、围绕课文,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五、课堂小结|。

美猴王的性格特征: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六、布置作业:1、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2、了解其他古代名著。

板书设计:

石猴出世。

美猴王。

石猴称王。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二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养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练习。

课题:整理和练习1第8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总结全课。

1、练习与应用。

2、练习与应用。

单位的换算。

3、练习与应用  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4、练习与应用。

通过回顾,梳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有关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计算问题。

反思重建。

二、评价与反思。

出处 fANWen.ChAZIDIan.Com

通过基本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反思重建。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页“绿地面积”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绿地面积”

(一)阅读分析。

1.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观察。

(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

(3)再集体交流。

3.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

(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实践反思: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1)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2)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4)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绿地面积。

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页“保护水资源”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2.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保护水资源”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教师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做不同用水状态下刷牙、洗脸的用水量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导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保护水资源。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四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6“练习与应用”的7~11题。完成“探索与实践”和“评价与反思”活动。

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百分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通过评价与反思,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设计理念:本课的复习侧重于联系实际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继续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板书课题。

二、练习与应用。

1.出示16页第7题。

问:91.6%对应的是哪部分人数?与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16页第8题。

帮助理解题意,适当解释“合金”的意思。

明确:一块黄铜的千克数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铜的千克数,另一是锌的千克数。

(1)独立解答。

(2)交流算法。

独立解答。

完成第9题,说说自己的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三、复习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

(一)纳税。

1.问;生活中有哪些纳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出示16页10题。

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解答。

交流算法。

3.除了求税收之外,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前面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作业题,总结它们的解题方法和规律。

补充:在纳税过程中有一种是分段纳税的,教师举例说明。

小明妈妈收入5000元。根据税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收税,超过1600元的按下列标准收税。

不超过500元的             5%。

超过500-元的部分      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  15%。

……。

小明妈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二)折扣。

1.问:什么是折扣?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

2.出示11题。

(1)读题,理解题意,帮助弄清购买行李票的有关规定。

(2)问:第一问应该怎么求呢?数量关系是什么?第二问又应该先求出什。

么呢?

3.除了上述类型之外,关于折扣还有可能求什么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折扣问题上出现的一些类型,并引导学生分析解答。

补充;如何比较两类题,如;一个书店按七折优惠,一个书店是买四赠一,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更优惠。

(三)利息。

1.在生活中有时要求利息,会有哪些类型呢?指导学生弄清求应得利息,实得利息,之间的区别和求法。

2.补充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类型。

(1)小东把8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3.06%,到期后,他实际取回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利息税的税率是5%)。

学生回忆曾经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交流。

讨论算法,再进行计算。

说说分段计算的步骤。

说出各条件的意思。

找出其中的关系。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思路。

(3)比较异同。

四、探索与实践。

1.12题  根据自己的体重,算一算自己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2.13题   请同学们课后进行调查。

3.思考题。

引导分析:利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1)课前收集爸爸妈妈及自己的体重。

(2)根据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标准体重。

(3)根据公式算算实际体重是否属于正常体重。

(1)现场调查。

(2)分别算出百分数。

先算出这件商品打折前的售价是:104×80%=130元。

再算出商品的成本价:x+30%x=130,求出x=104元。

作出判断。

五、评价与反思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感觉怎样?请填写17页的评价与反思表。希望大家实事求是地总结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生填写评价与反思表。

热点推荐

上一篇:政治审查情况报告的影响与反馈大全(19篇)

下一篇:精选捡垃圾公益亲子活动方案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