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优质22篇)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优质22篇)

小编:影墨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促进了知识的传递和学习的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科学而有效的教案呢?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的选择。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明确每一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确保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最后,教师需要对教案进行反思和修改,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专业教师所编写的教案范文,希望可以为你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一

(2010至2011上学期)。

六年级数学学科教师:高春枝。

学习。

内容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学习。

标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重难。

点及。

突破。

措施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课前。

准备。

导学案设计个性化设计。

案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12××。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2)6的是多少?

3、由以上练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流1、小组合作学习例1。

(1)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

(2)在小组内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

(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

2、结合计算结果,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

3、(1)巩固练习:“做一做”,独立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2)练习四第2题:先找出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只。

(3)练习四第3题:先找到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小结: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展作业:练习四第4、7、8、9题。

审核人: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二

1、使学生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共同的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两次判断谁作单位“1”的量。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2)图书总数的是科技读物。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什么看作单位“1”。

(1)苹果的重量是橘子的,梨的重量是苹果的。

(2)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足球的个数得排球的。

3、一根电线长10米,用去,还剩下这根电线的几分之几?还剩多少米?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小亮、小华、小新三人在说班里同学们理想,请看他们的对话:

小亮:我们班有36人。

小华: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教师。

小新: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教师人数的。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3、动手操作,理解题意,学生动手画线段图。

4、主动尝试,解答例题。

(1)讨论,学生交流解题方法,并尝试解答。

(2)汇报,学生说解题过程,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

板书:想成为教师的人数:36×=12(人)。

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12×=9(人)。

(3)追问:第一步求想成为教师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第二步求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就是求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18第4题。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谁是单位“1”?

四、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每一步都要找准单位“1”,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用乘法进行计算。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1、p19第9、10题。

2、p19第6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三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应用定积分解决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定积分的价值以及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四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

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进行交流。

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

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

三、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

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

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

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

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五

教学内容: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

明确:

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

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4、5题。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99、10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的含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应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利息”的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利率概念,学会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

2.利息如何计算?

明确:

1.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老奶奶存1000元,两年后可以去会多少钱?(学生板书演示)。

老师提醒:存期两年,利率是4.68%,还要扣去5%的利息税。

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

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归纳:

第一种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税,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税;第二种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税后利息。都正确。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6、7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六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97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明白有关折扣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从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折扣的含义,掌握解决折扣应用题的方法。

2.独立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学生出示所收集到商店一些促销活动资料。

进入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折扣的含义。

2.掌握解决折扣应用题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

例如: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

1.商品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是什么关系?

2.试概括打折的含义?

明确:

(学生分组讨论)。

1.原价乘70%恰好是现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是70%。

2.商店又是降价出售商品,叫作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四、讨论发现:

思考讨论:

1.说说八五折、九折的含义。

2.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怎样列式计算?

明确:(学生分组讨论)。八五折就是原价的85%,九折就是原价的90%。

2.是以原价为单位“1”。

3.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160×(1-90﹪)=160×10%=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五、巩固练习:

完成第97页“做一做”习题。

六、作业安排:

1.把折扣数化成百分数。

五折就是()三折就是()。

九折就是()七五折就是()。

八八折就是()九二折就是()。

2.某种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打八五折出售,现在比原来便宜多少钱?

第八课时:纳税。

教学内容: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

明确:

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

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出自 FANweN.cHazidiAN.com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4、5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七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抓住解题关键进行熟练准确的判断,从而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与算术方法解答相比较,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师:谁能够说说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判断下题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指导学习题例。

让学生独立解答例7。

在弄清题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写完整然后比较这两种解答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抓住商一定来建立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直接设所求问题为x。

第二种解法是间接设,即解出x后,还要用x减3才是所求问题。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解答外,还能用其它方法吗?请用算术方法解答例7。

学习例6。

师:请同学们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术方法解答。说说用比例解例6的关键。

对比小结。

比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根据什么关系来解答的?

(强调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关键是判断题中的数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题中比例关系找准等量关系,把其中未知数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

算术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较和联系。

观察算式(例5)。

练习巩固。

笔答题:教材117页1~3题。

全课总结(略)。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圆片dvd。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二)教学实施1、学习教材第65页利用例1。

(1)dvd出示例题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请同学读题。

(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指名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我解答这道题的列式是1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就是把1个蛋糕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来表示,1块的1/3就是1/3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1/3)。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和1/3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2、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2。

(1)板书例题。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4老师:34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把3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得到4个1/4,3块月饼共157=0.60.5=2.14+0.6=12-3.6=1.50.3=得到12个1/4,平均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1/4,合在一起是3/4块月饼。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3/4块月饼,所以每人分得3/4块。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教学设计。

(三)课堂作业。

1、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x,分母。

2、要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出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五)家庭作业练习十二1.2.3。

1.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2.《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3.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4.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5.小学四年级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6.《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8.百分数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九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情境创设设疑启发引导交流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结论。

4.巩固新知。

5综合拓展。

6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习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练习,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学习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踊跃发言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学生收集一些用统计图或分数表示的信息。30根小棒或火柴,形如。

的框,今年的月历卡一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谈话引入通过谈话,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价值,并揭示课题。1.谈话: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曾经提出过哪些数学问题?哪些问题你已经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了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应用广角。

学生自由发言。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能与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但有一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还不够仔细,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综合应用。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和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和分数描述交流信息的意识。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加深对有关数学规律的理解。

通过“个案探索===举例验证---归纳规律”的过程探索并发现以某个整数为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存在于分数及其计算中的奥秘,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通过练习体会数对表示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研究物体作成圆形的好处,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探索取胜的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完成第25题。

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指名汇报并说说从数据中看出了什么?了解了哪些情况?

2.完成第26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只能横着框。

组织汇报交流,操作情况。

3.指导完成第27题。

让学生集体说出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哪些?它们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每人选两个整数,写出用这个整数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并求出和。

组织汇报交流,适当板书。

教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4.完成第28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离校近的学生的作业,进行集体评价。

5.完成第29题。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述。

6.完成第31题。

学生游戏结束后追问:谁有必剩的策略?说说你的想法。

要想取胜,可以倒过来推想:自己最后一次取之前应该留几根给对手?

让学生再做两次游戏,两人各先取一次完成后让学生说说取胜的策略。

7.课后分组完成第30题。

学生将收集到的用统计图或分数表示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在小组进行操作,尝试完成。

学生齐答。

学生任选两个整数进行尝试。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自己的作业,说说自己家的位置。

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理解题意后尝试做几次游戏。

学生思考后明白每次取完后留下的火柴根数必须是4的倍数。

学生同桌再次进行游戏,体会取胜的策略,说说自己的想法。

自我。

评价。

通过逐项对照作出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学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自信,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1.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每项指标的意义。

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及不足。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对每项指标的理解。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

设计应用广角。

1/8+3/8+5/8+7/8=2。

1/3+2/3=1。

1/5+2/5+3/5+4/5=2。

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沟通与算术方法解的联系与区别,排除知识间的干拢,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想一想: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准题中的等量关系,或者说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根据例子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例:“篮球比足球多5个”。数量是相等的关系是:足球的个数+5=篮球的个数。

练习:

基本练习..

学生独立解答例3。然后说主自己的分析解题思路,最后理清下面问题。

从题目的本身和解答方法进行比较看,两道题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

客车和货车每时共行的距离×时间=甲乙两站间铁路长。

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方法解答较简便?在什么情况下列方程解比较简便?

总结:第(1)题是已知两车速度与时间,求路程,直接改用算术方法(乘法)解答很方便。第(2)题是已知两车速度与路程,求时间,可根据第(1)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式--60x+55x=460或者(60+55)x=460较为方便。如果用算术方法解则需逆向思考。第3题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小段练习:

说说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较简便?为什么?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09页第1题。

学校图书室有文艺书2280本。比科技书本数的3倍还多4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设科技书有x本,选择下面正确的方程。

3x-48=2280。

3x+48=2280。

2280+3x=48。

完成教材109页2题、3题。

全课总结(略)。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二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掌握运用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或用圆与圆交点个数来确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2)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探索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数量关系揭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利用圆与圆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

教法的设计情境创设设疑启发引导交流探索创新。

学法的设计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创新。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1.情境引入。

2.合作探究。

3.得出结论。

4.巩固新知。

5综合拓展。

6布置作业。

1.情境引入。

同学们会各抒己见,老师不要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让同学们在下一环节继续探究。

2.合作探究。

在这一环节我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做好的圆,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圆和圆之间到底有几种位置关系。

老师巡回指导。

3.得出结论。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在这里我又引导同学们从焦点个数对两圆位置关系进行分类。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圆心之间的距离在五中位置关系中和两圆半径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我在这里设计了五种动画课件,教师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归纳。

4巩固新知。

为了巩固以上知识,我在这里设计了三个简单的练习题,只是简单的应用五种位置关系中圆心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提高同学的能力,只是简单应用还不够,于是我又设计了例题。因为例题有难度所以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5综合拓展。

为了巩固以上学习的内容我在这里设计一个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

为了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环节,争当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既能提高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提高同学们的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同时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让同学们能够学着乐乐着学。

6布置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我的说课到此就结束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在自我探索过程中,总结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题能力。

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从确定位置的角度诠释新知识。

发展合作意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收集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清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预习检测纸当堂达标纸。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2、检查预习检测练习的完成情况。

(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倍,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

(2)在一幅线段比例尺是04590135千米。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距离是6厘米,实际距离是()千米;如果甲、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90千米,那么图上画()厘米。

你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同桌交流。全班探讨。

小结: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或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可以从比例尺的意义上来求所提问题,也可以列比例式来解答。

你认为在列比例式的时候,哪一点特别要注意?

提醒学生特别要注意写比的时候,单位要统一。

了解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合作探究。

在确定位置的题型中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交流,首先要注意什么?(方向)其次确定方法时要找准。

数量关系式。

(2)、如果是要在图中确定位置,必须做到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总结出:既要有严谨的态度,又要有细心的好习惯。

关于第五题。

根据课前了解的情况,小组合作完成第五题。

讨论解题的思路。

集体交流。首先,根据家到学校的距离,以及书上作图范围的大小,确定比例尺。其次,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出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最后,认真作图,必须减小误差。

小结。

当堂达标。

1、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四、全课总结。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四

1、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楷书、造化、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读通相关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2、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二、明示目标。

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美猴王》。

二、初始通读。

1、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2、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五

五、课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二)例题变式.。

1.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蜡笔画比水彩画多,蜡笔画有多少幅?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三)深化.。

如果题目中的分数发生了变化,我们还会解答吗?

(1)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区别.。

三、巩固反馈.。

1.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文字表达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的电视机价格比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2.列式不计算.。

(1)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2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3)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5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3.判断并且说明理由.。

男生比女生多20%,女生就比男生少20%.。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女队员有多少名?

(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3)女队员比男队员少,女队员有多少名?

(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体操队员共有多少名?

六、课题: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出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通过复习,能够使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熟练的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3)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4)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5)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谈话引入:我们今天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

二、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5(用比例解答下题)。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

2.学生反馈:

3.分析:

(1)为什么需要用正比例解答?

(2)12和要求的天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反馈.。

2.大齿轮与小齿轮的齿数比为4∶3.大齿轮有36个齿,小齿轮有多少个齿?

三、巩固反馈.。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词语。

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读懂故事,领悟含义,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

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预习活动单  练习活动单  分学习小组。

学生活动案教师导学案调整反思。

完成“预学活动单”

1、正确书写生字词。

(加油站:尤其将容易写错的字词多写几遍噢!)。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简述故事内容。

3、思考理解“课后习题3”。

4、尝试理解“课后习题4”。

5、质疑。

6、根据“信息提供”尝试编课本剧。

【活动一】。

展示交流自主预学情况。

课前发放“预学活动单”

讲清要求。

【活动一】组织交流预学情况。

1、听写词语,集体批改,揭题。

2、结合听写词语简述故事。

温馨提示:

a、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故事讲完整。

b、用精炼的语言讲流畅。

c、尽可能把故事讲生动。

d、可结合黑板上的词语讲述。

[展示交流]  指名复述故事。

[点评辅导]  评议复述情况。

3、理解“课后习题3”

出示:

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展示交流]   理解意思   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案教师导学案调整反思。

【活动二】。

[合作探究]。

精读2-11自然段,四人小组深入研究“课后习题4”。

“既然吴王都不听劝阻了,又怎么会去听少年讲呢?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少年的巧妙?”

[展示交流]。

a.交流理解。

b.感情朗读。

[合作训练]。

对编写的话剧润色修改。

小组练习表演。

[展示交流]。

作业。

搜集:1、写出6个八字成语。

2、阅读并相互讲述一则成语。

寓言故事。

(信息链接:)。

4、了解学生“课后习题4”的初步理解情况。

怎么办?(少年想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劝法)。

a.出示“课后习题4”

听了少年的话,吴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b.[展示交流]初步理解寓意 指名板演图例。

【活动二】 深入研究。

1、指出问题,提出合作探究要求。

启发点拨。

2、[点评辅导]。

少年    冒死巧劝。

智勇双全。

有胆有识。

机智勇敢。

吴王    恍然大悟。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

提出训练要求,指导编剧。

学生台前表演。

[点评辅导]。

讲清作业要求。

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楚国      吴国      其他诸侯国。

巧妙劝说     蝉       螳螂       黄雀       少年。

高高在上  拱着身子   伸长脖子   拿着弹弓。

悠闲自在  举起前爪   正要啄食     瞄准。

恍然大悟   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危险的。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七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养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练习。

课题:整理和练习1第8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总结全课。

1、练习与应用。

2、练习与应用。

单位的换算。

3、练习与应用  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4、练习与应用。

通过回顾,梳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有关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计算问题。

反思重建。

二、评价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反思重建。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八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能力。(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整理养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练习。

课题:整理和练习1第8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练习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总结全课。

1、练习与应用。

2、练习与应用。

单位的换算。

3、练习与应用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4、练习与应用。

通过回顾,梳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并能说出有关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连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能在实际问题中解决有关分数乘法的计算问题。

反思重建。

二、评价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反思重建。

文档为doc格式。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十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页 “绿地面积”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绿地面积”

(一)阅读分析。

1.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观察。

(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

(3)再集体交流。

3.解决表后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

(1)看书了解。

(2)学生补充介绍。

(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实践反思: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

(1)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

(2)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

(3)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

(4)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绿地面积。

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页 “保护水资源”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2.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保护水资源”

(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

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

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

(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

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

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

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

实验二: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

小组分工合作,教师指导。

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

做不同用水状态下刷牙、洗脸的用水量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导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  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

(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

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

二、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三、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保护水资源。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自选重点段,分析理解美猴王是怎么出世、如何称王的,它的生活美在什么地方?

3、体会美猴王敢作敢为的特点,提高对古代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美猴王。

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二、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三、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四、围绕课文,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五、课堂小结|。

美猴王的性格特征: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探字众望,他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他的传奇性。

六、布置作业:1、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美读。

2、了解其他古代名著。

板书设计:

石猴出世。

美猴王。

石猴称王。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二十一

第一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具准备:例2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2×1043×30=12×40=31×20=17×20=21×3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小红的妈妈带着小红去书店买书,小红要买一套12本,每本24元的书,她在想一共要付多少钱。)。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4×12=24024×10=24024×2=28240×28=288。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24×10,再用2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会想到用笔算乘法。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老师家以指导。

老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把每步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例1:24×12=288(24×10=24024×2=48240+48=288)。

24。

×12。

4824×2的积。

2424×10的积。

288(个位的0可不写)。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乘了两层,因为第二因数是两位数,2和24乘完后,1和2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3)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需要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做前4题,板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后4题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应注意的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乘得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和个位乘得的积错开一位。)。

第二课时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

多个南瓜形算式卡片(每张上一个算式)。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

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

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3.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3.解决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

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

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

四、总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重要性和应用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

2.采用自由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完成对课文的了解。

3.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思想的渗透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思想的渗透理解。

难点:教育学生体会白衣天使这一职业的神圣和崇高。

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个人补充内容。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白衣天使吧,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献身护理的南丁格尔。

护士职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于18出生于意大利富裕的天主教家庭,年幼时,随父亲侨居在英国。长大后,自愿放弃安逸舒服的生活,随军到前线率领一班护士去做救护伤员的工作。当时用品奇缺,卫生极差,而且耶里的医生对她还抱有敌视态度。但她抱着崇高的理想,战胜了一切困难,她的努力,竟使军医院面貌改观,以致士兵们都称她是“提灯女士”。1856年,她被提升为军医院妇女护理部总监。次年,由于她的努力,成立了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又在当年建立起军医学校。1860年,她用公众捐助的南丁格尔基金在圣托马斯医院内建立了南丁格尔护士学校,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以后她又创立了助产士及济贫护士的培训工作,她的成绩卓著。

南丁格尔做事只是为天主,不图人的赞美。克里米亚战争结束,英国人民准备欢迎她的归来,政府还派一艘战舰去接她,她婉词拒绝了。而于1856年八月的一天,一个人悄悄地回到了伦敦。19英王爱德华赐她最高荣誉勋章,她并不重视,只静居乡间,一心关怀护士训练工作的推展。19南丁格尔去世了,按照她的遗嘱不举行国葬。而她的事业则永远流传下来,英国人为纪念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抢救伤员而闻名于世的南丁格尔,特在十英磅的票面印上了她的图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白衣天使》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涵。分组讨论交流。

三、熟读感悟:

学生进一步朗读课文,分组讨论课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南丁格尔为什么要作护理工作?她身上具有什么品质?

四、拓展延伸: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联系生活实际你谈谈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涌现出那么多白衣天使,非典是一次人类与疫病灾害的较量,虽没有敌人的攻击,却有病魔的来袭;虽没有可怕的战争,却有殊死的搏斗。面对非典型肺炎的威胁,我省一部分护士已经走上了战场。她们忠于职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表现出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品质。她们比寻常人更知道病魔的凶险,也有与寻常人一样难以割舍的亲情,但她们临危不惧,义无反顾,以自己弱小的身躯,光大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用真诚的爱心谱写着新时代可歌可泣的篇章。她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二、熟读感悟:

在熟读的过程中感受南丁格尔的高尚品质,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三、资源开发:

在去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白衣天使,你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吗?把他们的事迹讲给同学听。

四、拓展阅读:

把听到的故事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中。

板书。

设计。

反思。

热点推荐

上一篇:政治审查情况报告的影响与反馈(精选16篇)

下一篇:三十天冲刺中考演讲稿 30天冲刺中考演讲稿范文5篇